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和“化倒退”在原因完全归处于基督教会。事实上,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教会的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西欧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督教是古典化的主要继承,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它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的各项自由、各种经济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它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以及由此引起的市民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为西欧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市民以城市为载体,为维护自己的自由和利益不断斗争,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明清城市与西欧城市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制度结构,城市中“雇工人”和工商业者的地位非常低下。资本主义萌芽根本无法在明清城市的发展中诞生。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艺术市场,充斥着大量以刻画世界末日、死亡场景及虔诚祈祷为题材的作品。这实质上是中世纪晚期西欧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在艺术领域的直接反映,其中折射出西欧民众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现世的焦虑以及借助宗教虔诚寻求现世解脱的普遍心态。文章以西欧艺术作品为视角,探讨了中世纪西欧社会历史状况,揭示了当时西欧社会天灾人祸频现,经济萧条,战争和革命不断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居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实行神权统治和精神专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必须同时看到,在中世纪早期的社会动荡中,又是基督教全力担负起了挽救和传播文明火种,为痛苦挣扎中萌生的新文明提供模式和方向的历史重任.因此,对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应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6.
西欧中世纪骑士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欧中世纪骑士首先是指重装骑兵 ,这种骑兵起源于古老的日耳曼习俗 ,并在中世纪欧洲战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后在教会影响下 ,骑士逐渐演变成“基督的战士” ,并成为一种身份标志 ;再以后 ,在教会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 ,一种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形成。无论是重装骑兵、基督的战士 ,还是骑士精神的代表 ,骑士都对西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骑士的起源 ,并分析影响骑士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 1 1~ 1 3世纪骑士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康  易锋 《黄冈师专学报》1995,15(4):59-60,66
所谓中世纪中外“三士”,是指出现于西欧国家的骑士、东方日本的武士、中国的侠士。无论从体育角度还是从史学角度研究此“三士”的尚武活动,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修道院 ,作为“黑暗时代”里的文明使者 ,僧侣们以其宗教献身精神和榜样的力量 ,引导蛮族日尔曼人皈依了基督教 ,从而使其步入文明世界的殿堂 ;修道院也是西欧野蛮世界里农业文明的拓荒者 ,它们的默默劳作 ,使凋敝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同时它们还是战乱世界中的避风港 ,欧洲历史与文化的延续者、救护者 ,西欧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城市问题的研究更加突显其历史与现实意义。西欧中世纪城市作为特定时空的存在,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借鉴,笔者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各个阶级不同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妇女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世纪西欧城市妇女通过对各行各业的参与 ,无论在家庭作坊还是行会中 ,都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劳动与贡献。但一些行会把妇女排斥于专业工匠之外 ,制定了限制妇女的行规 ,使得妇女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中所起的作用与她们应得的地位相悖离。  相似文献   

11.
西欧中世纪城市常常被当作近代文明的先驱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有关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入手,重点阐述了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2.
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理性主义时代”而著称的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家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倡导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顺应自然“天道,”重视伦理道德,显然与西欧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具有诸多吻合。由此,东方儒家文化成为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养料的一个宝贵源泉,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文化交流为近代欧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确立了其在西欧社会中的合法地位,并且在基督教内部产生了教派斗争。自诩为正统的罗马教会把所有不服从其统治的反对派都称之为“异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异端所指代的内容不同,教会对待异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了有关“惩罚异端”的神学理论,世俗政权与教会联手对异端进行打压,异端运动与基督教正统之间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异端运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运动,它与经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异端运动虽斗争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对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威胁,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西欧中西纪后期的知识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四个方面探讨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氛围问题;其一,城市兴起后出现知识分子阶层,知识活动逐渐频繁;其二,兴办各类学校和图书馆,化教育得以复兴;其三,统治开始尊重知识,采取措施发展化教育;其四,教会人士、人主义和市民都认同知识的价值,热情追求知识。事实说明,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确有一种良好的知识氛围,这 为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权力与权利是西欧中世纪社会中两个相互依存且又相互制约的因素。权力与权利在君权与教权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一再地被强调,并因此兴起了对罗马法的研究.确立了法律的权威。西欧中世纪社会各个阶层的权利源自采邑制度,各种不同的权利导致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各个社会阶层在维护已经获得权利的斗争中提出了参与的要求,以限制专制王权,由此在中世纪的晚期产生了议会制政体。  相似文献   

16.
特定的经济形态决定相应的社会形式,虽然西欧中世纪城市仍然脱离不开其封建框架,但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中世纪城市行会经济活动和基本职能无不体现中世纪封建体制下城市经济的商品性和市场性,而这种经济方式也决定了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的构成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与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世纪基督教的主要活动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是基督教促成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城市中行会组织的起源也有一部分的基督教教因素,而9—14世纪的教俗之争给城市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但中世纪的反基督教、反教廷教会的异端运动也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并最终酝酿成为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向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地区和其他时代的城市文明相比,商人自治是中世纪西欧城市文明的最突出特征。中世纪的商人自治体制首先出现在威尼斯,以后逐渐为北意大利的诸城市和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西欧各城市竞相仿效,但与威尼斯毗邻的拜占廷和阿拉伯城市并没有出现商人自治现象。商人自治体制在西欧城市的确立和推广是当时西欧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二、概念界定 ;绝罚的起源和发展  绝罚 (excommunication)在《英华大词典》中译为“革出教会” ;该词典还说明 ,“大革出”是指开除教籍。在中古西欧 ,绝罚在宗教、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有重大意义 ,准确认识这一教会处分是研究教会史和探讨中世纪社会深层结构所必不可少的工作。基督教不仅客观上是社会性宗教 ,教会自己对这一信仰的社会性也有明确阐述。中世纪西欧教会以及近现代罗马天主教会在组织上有独特性。瓦赫说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宗教组织和社会组织往往是重合的 ,换言之 ,人们信奉某一宗教是因为归属某一…  相似文献   

20.
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积极支持妇女修道,因而出现了妇女修道的“黄金时代”。10—11世纪,改革后的教会极力排斥妇女,妇女修道随之急剧衰落。克吕尼、西多等修会最初敌视妇女,拒绝与妇女相联系,但是后来逐渐改变态度并向妇女敞开了修行的大门。从11世纪晚期到13世纪,普雷蒙特、吉尔伯特等采取双重体制的新修会在初创时期满足了广大妇女的宗教需求,但在其扩张结束后又逐渐限制妇女入会。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和各修会都对妇女修道表现出既接纳又排斥的矛盾态度,这种态度的思想根源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盛行的矛盾的"妇女观"——既厌恶妇女,又推崇贞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