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开始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西安事变后,我党为早日实现国内和平,迎接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庆阳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最早的地方,也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样板,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的试验田,这里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老区精神。她向来以陇东老  相似文献   

5.
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革命走向复兴提供了根本条件,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则为革命的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长征确定了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陕北作为基地,为革命的复兴提供了客观条件,长征中通过大力宣传和组织各族群众,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是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是中国北方唯一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而建有护法靖国军的省份,陕西的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创造了西北和北方革命史上数个第一,陕甘边和陕北省两块苏维埃根据地为党中央提供了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新的革命大本营,在陕西发生的西安事变成为扭转中国时局的枢纽,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辉煌时期在陕北,新中国政权的雏形形成于陕北,中国民主革命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陕北培育。陕西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具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义务教育目标明确,发展迅速,在办学策略、教育教学原则、条件保障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问题。研究陕甘宁边区的义务教育制度,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的高等学校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根据非常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形成的办学思想 ,适应特殊环境需要所采用的教学原则 ,以及从革命实际出发所实行的民主与效益管理方法 ,有许多突出的特点。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 ,对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是革命民主根据地社团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社团管理思想和政策形成、成熟的重要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考察对象,具体探索党在抗战时期的社团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0.
1936年春季的红军东征,是党决定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所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它显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是毛泽东军事策略的经典运用,体现了毛泽东着眼全局、高瞻远瞩的大全局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特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导者,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的观点,首次界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这些结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是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称谓变化。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一直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断更新对辛亥革命现实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本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分析和评判有关十月革命与俄、苏历史的研究及论中的是非曲直,阐释列宁关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历史前提问题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13.
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以来的90年间,有关这场革命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学术的争鸣推动了十月革命研究的深化。国内学术界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研究虽然称得上成果累累,但仍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空间。本文择取"十月革命"与"十月革命道路"的概念、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与政治合法性、十月革命的"原罪"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与民族革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一场带有浓厚民族革命色彩的革命,这可以从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颁发的文件告示、人民群众的心态和态度以及革命领袖反满思想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这些民族革命色彩是辛亥革命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同时还是辛亥革命迅速失败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周新华 《天中学刊》2001,16(4):79-8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上,先后犯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上的“左倾”指导思想有密切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国际此时期在指导中国革命上的“左倾”错误,其真正发端不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而是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共产国际对当时国民党的性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左倾”错误特点上也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左倾”错误与它在大革命时的“左倾”错误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具体而论,1848年革命不仅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意义,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和科学性,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家,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辛亥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家,孙中山虽创造了一套社会革命理论,并以之指导革命,但他在革命对象、领导力量和革命动力以及其革命程序论都存在着局限性,对辛亥革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革命程度及革命影响大打折扣,并论述了其社会革命理论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在继《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之后,又一部反映法国革命的巨著。其主要分析了法国革命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最深刻地揭示了波拿巴上台的戏剧场面。作为法国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体现了对共和国议会民主制的向往,体现了激进的不断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在法国革命中扮演了不断推进革命进程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法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实行产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本来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民国政府一成立便展开实业建设,掀起了这场"产业革命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民国政府,也为"产业革命热"开创了前提条件.虽然由于袁世凯对革命的残酷镇压,这场"产业革命热"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而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自发的投资热潮,仍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和英国大革命的保守性一直是个热门问题,从农村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政治结构两方面进行探究,可找出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农村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要较法国先进得多,并且农民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也比法国农民在大革命中的作用相对微弱,这是造成法国大革命更为激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