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特低渗油藏的产能预测,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及地层原油脱气对产能的影响;结合前人对低渗储层渗流特性的研究~([3-5]),并结合实例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能随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并不影响IPR曲线的形状,而是使曲线发生平移;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使IPR曲线变得更加弯曲;井底流压相同,启动压力梯度及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产能越低;随井底流压降低,地层原油脱气形成油、气两相流,降低了原油的流动效率,产量出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李露 《内江科技》2015,(4):44-45
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流动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为保证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注水开发,需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根据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及注水直井的产能公式,得到注水井与采油井极限距离接连处的最大压力梯度的计算式,并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粘度关系建立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方法,绘制了不同粘度级别下,不同渗透率以及不同裂缝条数下、不同水平段长度的合理注采井距图版。实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致密砂岩气未来潜力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研究区,通过显微镜下观测、毛细管压力曲线测试、孔渗测试和天然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天然气在致密储层中的充注运移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以溶蚀孔与槽型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在0.1μm左右;2)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与孔隙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渗透率主要受孔隙结构与裂缝发育控制;3)天然气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运移需要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越高,需要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小;4)岩石中裂缝发育会显著降低启动压力梯度;5)致密砂岩中天然气的运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单个气泡游离聚集-形成连续相-连续相运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非稳态法油水和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得到同一块岩心的两条相渗数据,并应用STONEⅡ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数据。通过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对比实验可知,岩心越致密,三相渗流能力越差,渗透率越高残余油饱和度越小。  相似文献   

5.
张运军  郑华 《内江科技》2010,31(5):37-37,33
针时海上常规稠油油藏,通过室内一维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资料,开展不同条件下的海上常规稠油一维恒压水驱实验,对比不同粘度、不同压差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点等,分析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及水相端点值的变化规律,以用于指导海上常规稠油油藏开发.研究结果表明:①虽然不同粘度、不同压差下的相渗曲线形态略有不同,但整体表现为油相渗透率高,水相渗透率非常低的特点(水相相对渗透率端点值多数低于0.1)。②随着原油粘度增加,束缚水饱和度降低。(③原油粘度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大;驱替压差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大。④水相渗透率端点值非常低。驱替压差越大,水相渗透率端点值越大.  相似文献   

6.
郑华  张运军  李永寿 《内江科技》2010,31(6):110-110,116
启动压力梯度是油气在低渗透储集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非线性渗流实验结果,本文运用幂律函数表征了非线性渗流段,建立起了在低速情况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下渗流定律单相数学模型,完整地表征了低速渗流规律,得出了一维、二维及三维稳定渗流模型下产能及压力表达式,为低渗透开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呈现非线性渗流特征,目前对低渗透油藏单相渗流实验的数据处理有很多方法,但还使用Excel的基本函数进行曲线拟合。本文使用工程制图软件Origin,轻松实现单相渗流的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岩心的流量-压力梯度公式,并求得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1,(1):77-79
根据低渗透C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分别绘制出在不同启动压力梯度与驱动压力梯度比,不同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及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理论自然递减率曲线。认为通过调控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高低,可以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使自然递减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同时,通过对油井产水规律的分析,认为C油田在中含水期的后半段含水上升速度最快,是油田水驱调整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稠油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1,2]。本文根据不稳定渗流方程的半解析解,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求出压力分布情况,再结合物质平衡原理,求得定产量生产时的不同时刻的供给边界[3,4],得出不同启动压力梯度下的激动边界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启动压力梯度对于"压降漏斗"的影响,以及不同时刻下的"压力漏斗"[5,6],并且定量确定启动压力梯度对地层能量和流体流动的损耗。  相似文献   

10.
王朔 《内江科技》2014,35(9):69-69
流压远低于饱和压力时,在油井附近形成脱气圈,渗流条件发生变化,地层内两相流变为油气水三相流。在原油脱气情况下,油相相对渗透率不仅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也是含气饱和度的函数,因此用油水两相相渗曲线计算的采液指数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了用油层气油比修正采液指数,计算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利用气藏压力分布半解析解表达式,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计算了定产量生产时不同启动压力梯度下的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采出程度和供给半径近似成指数关系,启动压力梯度阻碍了地层能量传播和流体运移,消耗了部分地层能量,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供给半径越小。供给半径的计算可以为气藏井网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结论表明,气体渗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压力敏感及高速非达西等因素影响,造成压力梯度和速度并非呈现直线关系,而是呈现非线性关系,即存在非达西现象。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并推导了气体渗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下的非线性渗流模式,并定义了各种因素影响的气相视相对渗透率及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最后推导出一个普遍适合多相渗流规律的自适应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相渗曲线的研究对指导油藏注水开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油水相时渗透率实验,取得了某碳酸盐岩油藏天然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并绘制出相对渗透率曲线。从储层的湿润性、流体物性等方面分析了实验数据及其影响因素:亲油型储层的水锁损害增加了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孔隙表面吸附的油膜使残余油饱和度偏高,油膜影响地层水流动,使得水相渗透率偏低。探讨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的储层特点:水相渗透率呈现上凸形,下凹形和靠椅型三种形态,反映储层灰泥含量较低且不易膨胀,有较强水敏性,发育微裂缝。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自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几个投入开发调整阶段,总体平均含水上升率比较低,但是外围两相区总体含水上升较快,因此本文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对油藏不同区域内单井含水率变化特征以及油水两相区含水上升率进行了研究,进而对油藏油水两相区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油藏油井可分为纯油区边水侵入型,油水两相区底水缓慢上升型以及油水两相区底水锥进型,其两相区开发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5.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双线流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不同地层参数条件下的油井指示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变形系数的减小,指示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指示曲线逐渐向下平移。  相似文献   

16.
杨文新 《内江科技》2011,32(8):126-127
由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平均20%左右),本文研究了低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等特征,开展了注水、注CO、注、气水交替等不同提高采收率方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驱和水驱后的气水交替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高,同时在矿场进行了气水交替先导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N2CO2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地质储层物性参数研究是油藏储层描述和评价的基础。在沉积微相控制的基础下,采取相控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模型,并利用油水层解释标准对三维模型进行转换得到油层模型,其研究结果为油藏的描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6,(3):114-116
近年来,启动压力梯度一直是诸多科研人员研究讨论的热点课题之一。准确估算启动压力梯度的值,有利于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思路各异,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介绍说明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现状,包括其数值的确定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争议。并对启动压力梯度的求解提出建议,为日后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沉积微相,构造,断层及隔夹层等各种地质因素综合表现出油藏内部的非均质性,影响地下油水的运动规律,本次研究结合S131块目的层的储层特征,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隔夹层的分布特征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赝含量的变化定量地表征了储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0.
陈东升  姜红 《内江科技》2011,32(7):117-118
针对胜利油田出砂严重的细粉砂岩油藏的油井,应用了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稳砂剂。通过固砂性能评价实验证实其与石英砂的粘结力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几种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与石英砂的粘结力高8倍多;该稳砂剂的2.5%水溶液固结细粉砂的能力强,出砂率仅为0.03g/L,对岩心的伤害较轻,伤害率为13.4%。通过对比使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注入体积的稳砂剂溶液对天然岩心的油水相渗透率影响实验,证实岩心油相渗透率影响较小,水相渗透率降低较明显,发现了其具有一定的控水功能;在胜利油田一些细粉砂岩油藏的12口油井,用3%~5%的该树脂水溶液处理近井地带,处理半径约为2m,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