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潮州民间音乐在形成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有着它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特色.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形态与潮州民间音乐的关系,考察潮州民间音乐的渊源;从潮州民间音乐形态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考察潮州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创造;从潮州民间音乐的传承和流播,考察潮州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余少萤 《科教文汇》2014,(17):108-109
潮州音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蕴含着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音乐的教学工作对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对潮州音乐的研究和潮州音乐教育的分析,以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为例,从发展潮州音乐的角度提出潮州音乐教学工作中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潮州陶瓷产业近年来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潮州陶瓷产业复杂网络拓扑图,通过对潮州陶瓷产业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分析,从复杂网络的视角研究在内外部环境作用下潮州陶瓷产业向更高一级形态演进的规律,为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沈程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3-153,151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作的并流传于民间社会,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口头文学,它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是民闻社会常见和独特的娱乐方式;民间娱乐自古以来以来就是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广泛存在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内容和体裁,促进了民间文学得变异和发展。民间文学与民间娱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另外,对民间文学民间娱乐在当代社会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为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形态地理和细胞学角度对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和甘菊D.lavandulifolium (Fisch.ex Trautv.)Ling et Shih的形态变异的规律和趋势,形态特征与核型特征的 联系以及野菊和甘菊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形态特征或从核型特征看,野菊和甘菊都是多型种,且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演化关系;根据对各类群形态特征和核型特征的比较,作者认为,杂交在野菊和甘菊多倍体起源及其核型进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风险投资的特殊功能和技术创新的高投入性以及民间资本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等方面,探讨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途径。结论是,应该发挥政府的引擎作用;设立“民投国营、官民结合”的风险投资基金;重视高新企业的海外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积聚了丰富的内涵,从民间歌曲到舞蹈音乐,从曲艺音乐到戏曲音乐.从民族民闻器乐到各种乐种,内容纷繁多样.灿烂的文明造就了厚重的音乐文化.面对这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将传统音乐融入于音乐教育中,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延续中华文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大众音乐。若从其源头——美国南方黑人的民间歌曲、劳动歇曲、宗教歌曲及其器乐曲成为一种特殊的音乐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它发源于美国,形成团体于英国,再反馈到美国,并在美国达  相似文献   

9.
河北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河北的文化底蕴更是十分丰富。在河北每个辖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歌舞音乐形式,在各自的地域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近年来国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民间歌舞艺术被发掘出来,本文从地平跷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歌舞特点、传承发展几个方面做详细的分析,也为河北民间歌舞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0.
湘北地区的民间丧仪音乐及其乐班,以前未曾被学术界关注.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研究课题,首先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这一地区,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方言土语中那些只有本地人才能充分理解的显象与隐意,以及只有乡音和采用着乡音的音乐才能表达的情感体验,都是我立足本土、天生具有的优势.我希望在吸纳学术界有关仪式音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这个我所熟悉的地区音乐文化个案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地定点考察.我在众多的民间乐班中选择典型为个案,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方法,从音乐本体方面进行"专而不宽"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瞿世伟 《科技风》2011,(21):23-24
呼麦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其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无论从特殊发声类型还是从艺术、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来讲,抢救和保护呼麦这种神奇的歌唱艺术,都是我国文艺界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拟对呼麦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并对呼麦的产生,不同的音乐表现风格及呼麦分类的各种观点作一介绍,重点对气息、基础低音和哨音三种发声方法进行阐述,从声带的振动和共鸣腔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上作的内容、任务、途径等都发生了很人的变化。一是要树立时代观念,跟上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跟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跟上人的自主性和创作性充分发挥的时代。二是要树立价值观念。从形态来看,可分为精神形态的价值和物质形态的价值;就  相似文献   

13.
尹豪 《中国科技纵横》2014,(7):240-240,242
货币的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古代、近代直至现当代,货币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对货币本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货币历史的发展进行概要性回顾,分析货币的职能和本质;对货币学说发展的主要脉络进行梳理,分析金属学说与名目学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郑群 《科教文汇》2009,(11):269-270
本文通过对瓯剧的形成、发展、艺术特征、生存之路等方面的概述,希望有更多的温州人来了解本土的民间特色音乐,保护和传承温州民间音乐,唤醒民众为宏扬我国的民间音乐,挽救民族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产葱属Allium 8个种的14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其染色体基数均为x=8,其中7个居群为二倍体(2n=2x=16),6个居群为四倍体(2n=4x=32),1个居群为多倍体复合体(2n=4x=32,2n=6x=48,2n=8x=64和2n=9x=72)。并发现随体染色体十分活跃,在多倍体中其数目并不都与其倍性相对应,并有“串状随体”现象出现;在有些类群中其形态变异较大,而随体染色体杂合形式的多态现象也较普遍。本文重点讨论了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在葱属进化中的作用,认为随体染色体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的出现是葱属中遗传变异的重要源泉之一。并对葱属中的染色体基数及种内多倍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潮州筝曲《诸宫调·粉红莲》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 《科教文汇》2011,(2):154-155
《粉红莲》是一首著名的潮州筝曲,并有很多版本。在《诸宫调粉红莲》中包括了四种调,它们几乎囊括了所有潮州音乐的调。这四个调的巧妙穿插和催奏的大量应用使得整个乐曲动静合一、富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壮族乐器啵咧是壮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并传承的一种特色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高校是知识传播和学习的殿堂,如何将具有文化性和重要音乐价值的特色民间乐器啵咧引进地方高校音乐课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壮族乐器啵咧的产生及构造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啵咧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壮族乐器啵咧纳入地方高校课程的意义及策略,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壮族乐器啵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即所谓禀赋;素质教育是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狭叶沙参复合体进行居群(共46个)采样、引种、栽培实验,生物学特性观察,染色体观察 (已发表),杂交、同工酶比较、形态性状的定性定量分析、茎解剖和花粉形态的观察,发现:(1)该 复合体主要进行异花授粉,实生苗第二年才抽茎生花;(2)32个居群的染色体计数表明,在辽宁东部、 辽宁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和山西霍县的居群都为二倍体(2n=34),而其它地方的居群为四倍体(2n 68);(3)叶的酯酶同工酶的变异大,和一些形态特征,尤其是叶的形态和大小的变异相似,而种子的酯 酶同工酶则相当稳定;(4)通过9个居群的杂交试验,在狭叶沙参和石沙参四倍体居群间得到了一 些F1种子,而辽宁西部二倍体与上述的四倍体居群间的杂交未产生任何F1种子;(5)性状分析(包括 聚类分析与主成份分析)和茎解剖的研究,揭示了它们在叶、果实、花和种子的形态、髓纤维组织的有无、 叶锯齿和花萼裂片齿的有无和多少等形状上的变异幅度,并据此分辨出8个宗。其中辽宁西部的二倍 体宗形态上相当独特,被提升为种的等级。  其余7个宗,根据不同的分化程度被处理为三个种和5个 亚种;(6)运用杂交指数法分析了石沙参和狭叶沙参在太行山一带杂交的可能性;(7)分析讨论了复合体内各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袁新荣 《科教文汇》2014,(17):106-107
音乐与文学,它们是艺术宫殿中最引人注目的两姐妹,它们从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的现代社会。它们在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互相促进中不断繁荣,在互相渗透中蓬勃发展。笔者从歌曲的创作实践出发,说明音乐与文学所具有的联结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