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认知和语用的视角阐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特点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进而探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发展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资源整合与环境创造及其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亿 《青年记者》2020,(11):97-98
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的实践教学三要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意义建构的活动,具有情境性和社会性,主张将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让学习者组成共同体协商获取知识,并引入拥有专业标准的专家进行指导.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实习场、实践共同体、实践支架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教育思想的不断创新。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法、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学习环境角度,阐述目前高校档案学专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而提高高校档案学专业实习模式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随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风行,教育专家提出了“建设立体化教材”的观点。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据此观点,一套好的教材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习者的潜力,重在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准性思维的能力、创新精神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阐述新建构主义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面向网络化学习环境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分析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的渗透式、单一式和选修式模式为主的弊端,提出基于新建构主义的师生并重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混合式”模式。对“混合式”模式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主体(教师)、教学对象(学生)、教学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方法、意义建构及教学考评等9个方面从新建构主义角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徐宾 《图书馆学刊》2012,(1):71-72,91
概述了建构主义的认知观点、学习环境四要素和教学观。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大学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据此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应具备的功能、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并对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该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主动地为大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协助他们丰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直接影响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对信息行为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之一,本文从建构主义的三种流派,即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以及社会建构论探讨了它们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琼 《青年记者》2017,(11):108-10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以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借助教师的指导、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对新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成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协同学习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兴起而越来越得到高校提倡应用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信息素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石。文章在概述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从协同论视角下利用学习共享空间(LC)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进行培养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提出构建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LC协同框架,以及构建学习共享空间需要注意的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闻媒介与社会话语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新闻媒介的本质属性,尚处于争论之中。从新闻与社会的关系层面出发,探究新闻生产的"产品"的核心形态问题,以及新闻是反映社会还是建构社会的问题,实际上构成了对新闻观问题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当代新闻建构主义的观点主张,新闻媒介实际是社会话语的生产活动,新闻媒介是社会"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Existing research has widely accounted the influence of microblogs on traditional news production, bu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ow microblogs are socially constructed in newsrooms. Tak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journalistic use of microblogs. We conducted 33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news workers at two local newspapers in China and a textual analysis of their microblog posts. We found that Chinese news workers heavily stressed professional values and journalistic authority, which set limits to information appropriation and self-expression on microblogs. Production culture, organization policy, and organization culture were also found to shape journalistic use of microblogs. The highly censored press environment restricted both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use of microblogs, but sometimes motivated news workers to seek extra value on microblogs.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上免费美术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介绍了高等美术院校读者利用图像搜索引擎、专业信息机构网站、国内关院网站、艺术类网站四种途径获取免费美术类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and constructivist pedagogy. This connection is used to support use of Web 2.0 tool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Sample exercises using these tools are provided for each ACRL learning outcome, and the tools' suita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is reassert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Wiki与Folksonomy的专业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Wiki和Folksonomy的技术原理及其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对比了Wiki与其他几种网络应用在专业信息组织中的优势,及Folksonomy对专业信息资源组织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iki和Folksonomy的专业信息服务组织及其实现模型,对专业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信息权利与图书馆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图书馆不仅是一种机构,而且是一种为了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制度.文章分析信息权利的基本内涵,同时也阐述了图书馆制度的行为方略.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6.
从情报检索语言到本体-信息组织的新变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信息组织的角度,考察本体的实质与特征、本体与情报检索语言的关系,认为本体及其方法和技术为信息组织,特别是网络信息组织带来的新变革主要表现在直接体现语义的网络信息组织,分布式共享,多维、网状的信息组织方式及对推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认为新环境下的信息组织课程是对传统“编目”课程的继承与发展。因而,在教学思路上,一方面,信息组织课程要保留传统“编目”课程的精髓;另一方面,传统编目理论与技术又需要调整定位。同时,要强调信息组织理论素养和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组织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到信息组织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位置和所承担的任务与职能,可采用层次化课程设置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平衡理论与实践,并兼顾各种载体和重视计算机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从普适技能到嵌入实践——国外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概念产生。随后,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将书目指导业务转型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也成为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依据国外信息素养领域文献及其他相关文献,对信息素养概念、理论、实践的演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国内同仁从全局角度理解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的各种变化,提供线索和洞见。研究发现:国外信息素养领域对早期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四种不同性质的修正及两次颠覆性改变,引进和发展了多种相关理论,包括各种流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种批判理论和实践理论,实施了不同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这些相互影响的发展变化导致了三种信息素养范式的出现:普适技能范式、情境化能力范式和嵌入实践范式。通过对已有范式的反思,本文提出未来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应将培养持久的信息获取利用习惯纳入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知识组织体系缺乏语义关系描述,影响数据转换、信息检索和知识发现等问题,探讨语义网络、语义Web技术在医学知识组织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基于语义Web的医学知识组织体系建设是我国医学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音乐旋律的表示和匹配方法是基于旋律的音乐组织与检索的重要环节。音乐旋律的表示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描述旋律时忽略乐音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只描述乐音随时间的变化;二是同时考虑音乐旋律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对音乐旋律进行描述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旋律数据库,对音乐信息进行组织和检索。进行音乐旋律描述时可以忽略旋律的时间属性,这个旋律表示法的基本思想是直接使用音符对应的绝对音高来表示音乐旋律。图1。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