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马慧玲 《兰台世界》2017,(3):103-105
民国时期,由清朝遗民为主体所编撰的《清史稿》甫经问世便遭封禁,其主要原因是书中渗透着遗民忠于清朝反对民国的价值取向,而《清史稿·忠义传》即是这种价值观最鲜明的体现。中国正史历来有"为殉于王室者修传"的传统,清朝遗民所修《清史稿·忠义传》大量收入辛亥革命时期为清朝效忠死节者本是应有之义,然而遗民在此传中通过种种笔法及暗示,传达出其对前朝的怀念及对民国政权的敌视。  相似文献   

2.
入清以后,蒙古与新疆地区渐次进入清朝版图。在清廷的允许下,大批商人前往蒙古和新疆地区经商。乾隆时期,清廷制定了"部票"制度,管理商人的贸易活动。本文主要运用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首先探讨商人部票的颁发,进而讨论商人持"部票"经商的流程与实态,最后分析商人申领照票档案的基本内容,希冀以此增进对清代旅蒙贸易具体情形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荔荣 《兰台世界》2012,(36):13-14
清朝的茶叶贸易,是自唐以后发展得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本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清代的茶叶贸易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对兴衰发展历程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清朝为与外国进行海外贸易,制定了与其相关的海外贸易法令及实施细则。这些外贸法令的出台,看似是规范边贸活动,实际上是统治者为了防止因贸易大增而出现对其统治不利的现象。外贸法令其实质是限制、禁止双边贸易交流。  相似文献   

6.
清朝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养老事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清朝时期,在养老、养恤贫苦孤残等社会保障政策方面,也实现了许多创新发展,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促使更多的弱势群体获得了救济。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清朝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我国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所以,清朝自古是我国律法考究的关键点,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清代律法史工作研究的"边缘突破"。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恭王府坐落在北京什刹海附近,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府邸曾经是清朝乾隆时期权贵、大贪官和珅、庆郡王永璘及其后人和清朝晚期恭亲王奕訢及其后人的居住地,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于是便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传闻。  相似文献   

9.
正早在2001年,曾读到杨珍所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9年再版),书中对清朝先后实施的四种皇位继承形态的因革起废进行综合考察,广引博征,爬梳拣择,其研究方法姑且称为"演绎"。近获杨珍新著《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学苑出版社2013年出版),全书紧紧围绕清朝皇权的兴衰隆诎、振裘挈领进行考察,对清朝皇权的形成与发展、清宫若干制度的建立与变化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加以研讨,取鉴前人成果,积累自身识见,进而总结出清朝皇权的特点,发人思考,其研究方法侧重论述,姑且称为"归纳"。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云:"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史家于"事"中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清朝时期的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介绍了清朝时期厅堂、卧室和书房的陈设类型和特色,总结出清朝时期室内陈设程式化中求同存异、注重和谐统一、兼顾实用和审美功能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亚与我国新疆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贸易关系。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后,中亚浩罕政权与新疆南部的商业关系日益频繁。清朝当局为管理来到喀什噶尔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喀什噶尔设置了"呼岱达(Hudaida)"。呼岱达和浩罕商人,对喀什噶尔等地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呼岱达的职权范围及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积极参与了和卓之乱,对喀什噶尔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清朝时期的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介绍了清朝时期厅堂、卧室和书房的陈设类型和特色,总结出清朝时期室内陈设程式化中求同存异、注重和谐统一、兼顾实用和审美功能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朝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则主要由珊瑚礁石形成,尽管在不同时期地图记载有不同说法,但也为南海诸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基于清朝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进行了详细探究,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清朝时期的南海诸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882年清朝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3年朝鲜在天津开设朝鲜公馆,两国间互开航线。在两国关系发生剧变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体制"持续的部分"。直到1894年,朝鲜仍然继续通过传统的贡路向清朝派遣赴京使臣。而由于甲午战争的发生,1894年最后的朝鲜赴京使团经历了与以往使团不同的过程。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赴京使团返回朝鲜,标志着两国宗藩关系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的内忧外患促进了新式军事教育的兴起,新式军事学堂纷纷建立。作为清朝"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也出现了新式军事学堂,即东三省讲武堂。东三省讲武堂的建立是东北地区军事教育的肇端,同时也  相似文献   

16.
1872年创办发行的《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其中就包括同治、光绪、宣统三个时期,涉及了很多清朝时期西藏的新闻,是清朝时期西藏社会重要的社会反映。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1872年—1911年的《申报》涉藏报道的分析从而在《申报》视角下观察清朝时期西藏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近代传媒业正式出现于清末民初严格的新闻出版则出现在清朝咸丰同治时期。近代新闻事业基本是在仕途上不得志的文人开办的,一般的地主与官僚是不会参与报刊事业的。直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实力超过日本的北洋水师居然全军覆没,天朝大国却败于倭人之手,才使得封建士大夫们从梦中惊醒,纷纷创办报刊以"新民"。在  相似文献   

18.
方华玲 《历史档案》2015,(2):112-117
清朝对因罪革职发遣边疆的犯罪官员,情节较轻者,准其捐资赎罪。乾嘉时期大量遣戍新疆官犯的案例,其规范的捐赎制度与实际运作,都表明清政府在对官犯"捐资赎罪"的管理上,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而新疆官犯"捐资赎罪",在主观上为争取早日释回的同时,客观上也为促进西北边防建设、新疆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大一统"下边疆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朝的一位圣明之君主,康熙帝对清朝繁荣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保国必先安民"的战略与民本思想"、惩贪奖廉"的吏治思想"、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的大一统思想,是康熙时期制定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国家政策方面,康熙注重缓和满汉民族关系,推进地方行政区划与旗制改革,构建朝廷和藩国之间的国家关系格局,奉行开放兼容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丝绸之路研究集中在汉唐时期,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提出,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络,分为陆路与海路各若干条贸易路线,成为东、西方包括南亚、东南亚、美洲地区最为活跃而稳定的商贸区域,是前近代最为持久、广泛的世界贸易秩序。虽然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还是传统形式,但中国与参与各国所秉承的平等互市、调剂有无、救助周济的贸易精神,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