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隐私侵权案件层出不穷,世界各国对此纷纷采取措施以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而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还不完善,通过阐述网络隐私权的含义,分析世界各国和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提出要完善法律保护,引导行业自律,加强权利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中国的司法体系对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立法规定不足、公民维权艰难、缺乏有效行业监督等问题,通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的成因分析,阐明当前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主要困境,并厘清网络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及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法律联系,提出合理化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新的难题,网络隐私侵权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针对传统方式的保护,面对网络对公民隐私的冲击,有必要对现行立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建立一个完善的隐私权保护机制,以期更全面地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日前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体现在一切保护隐私权的立法和法律条文中,二是体现在有关网络数据和网络安全的立法中。我国网络臆私权的法律保护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中出现了许多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笔者在剖析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后,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在法律保护中的不足,结合国外先进做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传统隐私权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侵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正确实施,尤显得必须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网络隐私权是指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安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网络隐私权被侵害的现状并结合国外隐私权的保护经验,我国需要采取立法、网络监管、行业自律和提高隐私权保护意识等综合措施,对网络隐私权进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人格权,它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立法对隐私权采取了一些保护方式,但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应加强实体法中对隐私权的直接法律规定,以及加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公民重要的人格权之一。本文在界定隐私权概念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分析,探究隐私权保护不足的原因,提出要加强隐私权保护,必须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加强隐私权观念的培养和民事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虚拟空间,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网络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担忧,网络隐私权因此诞生.在我国,隐私权保护立法本来就不十分完善,又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全方位的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未作具体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发生的侵犯隐私权的案件不能得到合理地解决。对隐私和隐私权进行界定,分析我国隐私权立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立法的建议。对隐私权的确认和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实现个人之间的和谐、达到整个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明星、媒体及公众作为不同主体应享有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并提出保护明星隐私权的立法方案,尤其是对侵犯明星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及责任承担形式做了简明的分析,以期平衡明星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和社会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我国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我国在人格权的保护上,虽然已制定了相关法律,但对于隐私权却没有明确的条款加以保护。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与特征入手,阐述了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既是宪法性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应尽快制定专门法,并从我国公民隐私权完整保护的角度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5.
垃圾电子邮件与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垃圾电子邮件问题表明网络隐私权已受到严重侵害,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针对网络隐私权的内容,提出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将更有利于彰显网络隐私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建立起一个隐私权保护范围的平面图。在美国法中,实际上将肖像、姓名都置于隐私权中加以保护。而隐私权在我国为具体人格权已为通说,不加更改直接移植美国隐私权制度必然造成隐私权范围的扩大,最终因与其它权利冲突而造成体系上的重叠和混乱。欲将隐私权作为具体人格权加以准确规范,就必须对隐私权与相近具体人格权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其它具体人格权实质上构成了隐私权的制度背景,也可以说是隐私权的外部范围。加强对隐私权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立法规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法官业务素质差异较大的国家实现适用法律的统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璇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36-39
明晰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概念和范围是我们研究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基础和前提。然而"金融隐私权"在我国不是一个法律概念,金融隐私权相关保护制度也较为落后,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对银行客户进行合理鉴定的基础之上,针对这一主体(近限于自然人主体)的金融隐私权进行探讨,希望能理清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为具体制度的研究和建立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对人格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有自己独立的法律品格,我国立法对其采取的间接保护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隐私权的保护应采取直接保护的方式.同时由于和知情权的冲突,隐私权的保护必须受到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具有代表性国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现状,总结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及司法现状,分析了我国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调整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隐私权立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