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从根本上防范重复保险的行为,应从保险人的角度出发。保险人应从展业、承保、理赔三个环节控制重复保险,防范道德风险。首先在展业时,宣传保险知识,向客户说明重复保险的含义及其害处。其次是在承保、理赔中,在各保险人之间通过网络建立重复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来有效的防范重复保险。  相似文献   

2.
保险诚信是威胁保险业生存乃至政府诚信和社会诚信的重要因素:诚信原则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原则,保险诚信首先要求保险人做到最大诚信,最大诚信是保险人的道德准则:诚信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基本法律准则和行事规范;要建立保险当事方的互信机制,促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余子鹏 《科技创业月刊》2012,(12):174-175,186
在保险经营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被保险人行为困难且成本高,故在合同中往往设立了免赔率条款。运用数理模型可以探讨免赔制度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净收益的影响,分析发现:从静态角度,免赔条款有利于增加保险人净收益,损害被保险人的收益,导致客户减少,并刺激道德风险行为发生。从长期和动态视角,在合同中设立附带履行义务条件的免赔条款,可以增强被保险人风险防范意识,增加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净收益,促进保险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蒋师秋 《中国科技纵横》2011,(4):239-239,235
在签订保险合同的实务中对风险进行评估应该是保险人的基本责任,但由于保险标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且其通常置于投保人的控制下,因此,要求保险人对所有保险标的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况且,会把大量的费用转嫁给投保人。因此,当保险合同订立时,有赖于投保人的充分协作,对于危险事实据实告知,使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标的危险状况。于是保险法规定了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如实告知义务不但与保险人利害攸关,而且对般保人权益亦有很大影响。纵观整个保险法,如实告知义务制度之设立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投资对保险价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喜民  王峥  张奎庭 《预测》2003,22(5):6-9
本文利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建立了以承保风险为控制变量的保险投资定价模型,并通过分析给出了由投资决定的保险价格公式。由投资来发现保险价格,为保险人进行保险价格调整提供了依据,对保险人进行保险投资和定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免责条款的效力认定问题,关系到保险国际惯例与社会一般情理的冲突、我国相关立法缺陷以及保险理赔等问题,而在保险实务中普遍存在着保险人通过格式条款违规约定免责的现象。文章从保险国际惯例与社会一般情理的冲突导入免责条款效力问题,通过对第三者责任险的概念、性质及法律适用问题的阐述,提出司法实践中对保险合同中第三者责任险免责备款效力的认定方式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利益衡量视角探讨第三者责任险免责条款的效力,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在合法合理性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产品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的范围包括消费者、使用者以及其他受害主体。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上述主体应当享有直接请求权,即直接向产品责任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赔偿金的权利,以更好的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在实务中,保险标的转让时,被保险人(出让人)或受让人未通知保险人的情形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援引现行《保险法》第54条的规定,以保险标的的转让未经批改保单为由拒赔乃至解除保险合同,进而引发争议。因此,如何修改、完善《保险法》第54条的规定,以合理配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充分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防范、化解实务中因保险标的转让引发的保险纠纷就作为《保险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学术界对此颇有争议。本文参照各国关于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立法例,试从合同转让一般原理、保险利益原则等角度提出笔者的一些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意义上讲,保险共有两种,一种是人身保险;第二就是财产保险。财产保险是指如果被保险人因为意外事故损失了一定的财产,那么保险人就要为这些损失负责,是保证被保险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在投保的时候,保险人与被保险人要签订保险合同,而保险利益就是该合同的效力要件。从保险利益上我们可以看到符合国家法律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政策性作物保险定价研究为对象,主要研究两个问题。通过纯费率的厘定原理和方法来构建一个定价模型,构建生存函数来了解保险方案中保险人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巨灾风险不符合传统精算理论上的可保风险,然而市场——社会效用意义上的可保风险标准拓展了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巨灾保险意义上的整体性、多层次的巨灾损失分担机制。从直接保险、共同保险、再保险到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最终保障,居民、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市场化的巨灾保险损失分担主体,而政府财政救助不应再是"第一保险人"的角色,反之应是承担较高层次的巨灾损失——"最后再保险人"角色,并以此达到有效的将巨灾损失分摊到不同主体和个人,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损失补偿。以此为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商业的医疗费用保险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关于理赔的纠纷案件也不断增加。就医疗费用保险中保险人是否具有代位求偿权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保险法》中与此相关的规定在保险实务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保险公司也希望能对此进行部分修改,减轻公司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迟美华 《内江科技》2007,28(11):60-61
保险诚信,首先要求保险人做到最大诚信,最大诚信是保险人的道德准则;诚信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基本法律准则和行事规范;要建立保险当事人的互信机制,促成良性互动。全面推进我国保险业诚信建设,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对策,防止失信带来的危害,夯实保险业长期、快速、稳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风险承担机制的思考,保险作为一种化解风险的手段,不能被有效运用于地震风险的分散。本文通过对国外地震保险基金设计模式的分析,旨在探索一种能使保险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路径,主张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地震保险基金,充当我国地震保险的再保险人,增强地震风险承担能力,确保地震一旦发生,灾区人民能够通过保险渠道获取稳定的重建资金,从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5.
"仓至仓"条款(WarehousetoWarehouseClause)是现代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人规定其保险责任起讫的一个条款.因各国海上保险人的广泛采用,仓至仓条款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产生过很多的误解和争议.为了正确理解"仓至仓"条款,必须较好地了解保险责任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和什么时候终止,并结合可保利益原则,理解"仓至仓"条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保险理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了保险"理赔难"的原因,从保监会、投保人和保险人以及行业发展的方向等方面入手,对解决保险"理赔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保险理赔效率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万剑敏 《知识窗》2008,(4):56-56
[案例]2007年2月,陈某买了一辆新车并办理了车辆保险,承保险种包括了盗抢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保险期限一年。保险合同中约定,保险车辆的使用性质为家庭自用,且约定保险车辆转卖、转让、赠送他人或变更用途,应书面通知保险人并办理变更手续。陈某买车后,偶尔会接送一些客人并收取费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讨论了保险人和保险代理人之间的激励机制设计的问题。本文分别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下,建立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的保险契约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的特征,得出一些对实际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仓至仓”条款(Warehouseto Warehouse Clause)是现代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人规定其保险责任起讫的一个条款。因各国海上保险人的广泛采用,仓至仓条款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产生过很多的误解和争议。为了正确理解“仓至仓”条款,必须较好地了解保险责任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和什么时候终止,并结合可保利益原则,理解“仓至仓”条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张瑞纲 《大众科技》2013,(11):199-201
文章研究旅游保险的发展与建设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旅游保险做为保障旅游风险的重要工具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文章认为游客认识不足、保险人不重视旅游保险业务、旅游保险险种设计不合理与旅行社缺乏宣传是旅游保险发展不足的原因,因此提出了包括加强旅游保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升旅游保险服务质量、做好旅游保险宣传工作以及加强旅游保险的监管在内的四点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