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欣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纵观古今中外,所有文学大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博览群书,而且也十分注重文学欣赏对他们创作所起的作用。杜甫就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中学生来讲,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文学欣赏的训练,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描写、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其写作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文学欣赏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可以说是将学生引进作…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学不分家,当今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特点是语言运用、文学熏陶并重,分科教材、综合教材并存、综合型教材似乎大势所趋。许多古今中外文学精品都跻身于语文课文之列,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纵观古今中外音乐家,为什么有人能登上顶峰、俯视群杰,有的能开辟新径、独树一帜,有的能以尽善尽美的创造永垂青史,苏格拉底说得好:"音乐包括文学在内。"显然,文学才能、文学修养是一个重要因素。无数事实表明:音乐家热爱文学,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对他们的音乐创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和描述,同样是一种“二度创造”。克罗齐说过,人们的每一次欣赏活动,都不是原创造的“复活”,而是一次次新的“创造”。每一次新的创造,都意味着一件新艺术品的诞生。这部《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所荟萃的古今中外文学史上1000多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形象,便是由40多位专家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撰写完成的,从单篇和  相似文献   

5.
王任叔和许杰,同年出生在浙东,有相近的家境、类似的文学活动经历,有共同的文学引路人和文学师友,参加了共同的文学社团,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论争中,相互支持,携手共进,在苦难的生活中,相互求助,他们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们的文学历程,为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为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用凝炼、形象而有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深感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尤其引人注目。他们小说的结局新颖自然,出奇制胜。既给人出人意料之感,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说明他们短篇小说的结局带有共同的特点,也才值得我们在这里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与巴金相知,除了都倡导中日和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都对文化专制和文化迫害深有感触、都对青年充满了爱和期望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之间在文学上具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观念。首先,他们都崇拜中国新文学的先驱者鲁迅;其次,他们都将自己的人格尽情敞开沐浴在俄罗斯文学之中;池田大作对巴金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也有深刻的共鸣与独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可以是全貌勾勒,也可以是局部细描。古今中外有不少文学大师,往往喜欢从人物的头发入手,在头发上巧做文章。他们通过对头发的精雕细刻,或展现人物的性格,或体现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创作的动力,古今中外文艺创作者和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观点,其中如下两种观点最有价值:一种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是不平则鸣,一种认为文学就是白日梦。关于这两种观点,文艺理论家们已经分析评论得够多了,但过去主要谈的是两者之异,实际上,两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那就是:两者都认为文学是起源于人类深层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Z2)
金牌教练精讲在各种类型的作文考试中,想要夺取高分,除了具备审题准确、立意新颖、结构合理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闪光"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细胞,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者生命体验的直接流露,好的内容只有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我们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作品,都是通过他们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感受他们的深邃思想的。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鉴赏教学原理、方法的探究作出了历史性的推进,但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古今中外文学鉴赏的方法形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认为文学是抒情的.主要在抒写性灵:许多人认为文学是写实的.主要在描绘社会人生:但是,他们却相对忽视了文学同样是可以言理的.即表达人类的智慧和观念之美。也许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吧.各种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不约而同地编选了许多古今中外哲理性文学作品。古的有李商隐的《锦瑟》、朱熹的《泛舟》、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等;今的有闻一多的《死水》、  相似文献   

14.
《夜读偶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扬弃了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一切反现实主义文艺,肯定和展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和灿烂的发展前景。对于掌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共同特性,研究社会主义文艺的特殊规律,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陈洁 《考试周刊》2012,(42):48-49
在人们的心目中,数字是属于数学王国的,似乎只有在数学的花园里,才能放射出奇光异彩,如果数字进入文学领地,恐怕是索然无味的。其实不然,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不重视对数字的锤炼。单调、枯燥的数字到了他们的笔下,经过巧妙的构思,恰当的安排,变单调为神奇,化枯燥为生动,这些数字变得千姿百态,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6.
九六年高考语文试题,仍按九五年的原则命题。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的,和教材结合十分紧密。现就第9题(略)的文学常识表述和第29题(略)名句考查,谈谈看法。第9题文学常识的表述共四项。选出正确的第一项,仅3分,容量却很大。涉及的作家有七名,作品十部以上;涉及到文体知识;涉及到名著特点;古今中外。这是以前所没有的。这样多的内容,命题时尚未超出教材范围,真是难得。A 项中,茅盾和赵树理在高中第六册的文学史中有介绍,讲他们的文章时也一定要讲;B 项  相似文献   

17.
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 ,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激活学生读语文的催化剂。一是每生每学期须读一部文学精品。学期伊始 ,就将已准备的百余部古今中外文学精品的目录印发给每位学生 ,让他们自由选择。读完要完成两件事 ,开展两次活动。两件事是 :每生得根据不同要求 ,写一则故事梗概 ,一篇读书心得。两次活动为 :每组选派代表复述故事内容 ,进行读书心得展览。由于有计划 ,有检查 ,有评比 ,学生读书更认真。 1 998年参加省读书竞赛 ,我班有多名学生获一、二等奖 ,还被授予“读书优胜团体”。二是写一本随笔。每学期学生准备一本“随笔” ,一星…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只有与他们畅通无阻地交流,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一、考点分析 《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求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初、高中语文课本所涉及的选用其作品的作家或者在单元知识短文和课本注释中介绍过的一流作家(这里也包括一些古今中外作家,他们的知名度较高但没有文章入选课文)。应识记涉及的作家的姓名、国别、代表作等,其中部分中国作家还要记住原名、笔名、字、号等。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形象性的艺术,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在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更是如此.迄今为止,文学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已浩如烟海,而且每个人物都那么独特和与众不同.几乎难以给他们进行有效的归类.不妨我们列举一下古今中外的颇具影响的人物形象:孙悟空、王熙凤、阿Q、林道静、阿基琉斯、朱丽叶、堂·吉诃德、庞大固埃、于连、维待、基里洛夫、K·莫尔索……这种如此庞杂的罗列看起来相当滑稽可笑.尽管同属一个文学领域.但在这一领域内,他们又各属差别迥异的“体系”.文学固然不能象哲学那样有着严格的体系划分,然而无论队历时的还是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文学都分成大大小小的派别、团体.或者文学运动等等,如此一来,不同“系统”内的人物有时很难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很难确定哪一系统的判断标准更科学更完善,更符合文学各种属性的要求,作为文学大家族内的一员.我门可以说.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往往难分高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