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民俗视野开阔,民俗内容丰富,民俗观点鲜明,并与其哲学观点的表达相辅相成。《庄子》的民俗学价值是很高的,即使在今天,依然能为完善当代人的民俗心理提供有益的启示,能为当代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之重要一篇,体现了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著。任继愈同志在1961年第二期《哲学研究》发表的《庄子探原》中指出:“《庄子》内篇七篇不是代表庄周的思想的著作,而是西汉初期黄老文学某个支派的著作。”然而这一新观点未能为学术界所接受。张德钧先生在1961年第五期《哲学研究》发表的《<庄子>内篇是西汉初人的著作吗》一文中指出:“任先生文章的全部论证,实际没  相似文献   

3.
从《庄子》关于道本身的无为无形又可得可信的特征,以及道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作用上,可以理解《庄子》道的思维特征及其对哲学的贡献;但《庄子》在道与物的关系上虽有精辟而深邃的观点,最终却失之于其相对主义方法论,“道”从一般的哲学抽象范畴变成了神秘主宰物。  相似文献   

4.
关于《庄子·内篇》的归属,历来都肯定它为庄子本人所作,以之为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六十年代初,任继愈同志发表《庄子探源》(见《中国哲学史论》)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内篇为“后期庄学”思想,而外、杂篇中之若干篇倒是反映了庄子本人思想。今天,它不仅成为任继愈同志关于先秦哲学思想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成为学术界庄学研究的一种有影响的见解。本文试就《庄子探源》(以下简称《探源》)的这一观点谈谈不同看法,以申述传统观点之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古今以来,庄子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阐释《庄子》一书中的种种哲学命题上,而忽略了对其真实意旨的探讨。清人王先谦在《庄子集解序》和《庄子集释序》中,集中讨论了庄子创作的主观意图,对研究《庄子》中所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同时又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养生理念,一身而兼具文学和哲学双重价值,在《庄子》中具有普遍意义。《庄子》教学应以揭示其文学和哲学独特性为旨,而特点则必须从比较中得以确认,其中有自身的比较,有同质和异质的比较,也有其他共时性和历时性对象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道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哲学派别之一,是以宇宙、万物、人生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庄子及其代表作《逍遥游》正是这样。有人认为《逍遥游》是“一篇谈论人生哲学的文章”(见《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内容)。但笔者认为,作为《庄子》的第一篇,我们应理解它是开宗明义的,是庄子思想的总括,不仅涉及人生、涉及万物,还涉及宇宙。也就是说,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其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等哲学观点。一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结合体。宇,指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时间”。宇宙…  相似文献   

9.
关子《庄子》哲学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庄子》哲学非常关注的生命现象出发,讨论与生命密切关联的几个问题,试图对《庄子》哲学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文所述及之“无情”,其含意并非是要真正排斥和否定人的情感和意欲,只是表明作者在对待生死和真伪问题上的哲学观点。《庄子》富有深刻的反理性、反传统、超功利、超社会的理想化性情观及审美意义,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是泽被后世文学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历来多侧重其内容的哲学意义,而忽略其语言形式所表现出的哲学价值,庄子的修辞变化多姿,汪洋姿肆,很巧妙地体现出理想追求和现实表达、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具有明显的朴素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读《庄子》,因为读《庄子》可以移情。庄子的一生,贫穷平淡,却无拘无束。他没有留下令世人称道的显赫业绩,倒是为后人留下了《庄子》这部伟大的哲学和文学著作,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庄子》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罕有其匹。  相似文献   

14.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跳出《庄子》哲学研究体系而专力探讨其文学特色、成就及其相关问题,视角独特、自成体系、广征博引而又能自圆其说,既有着雄厚的文献基础,又有成熟完善的逻辑体系,文笔挥洒恣肆,论点精辟深刻。虽然《鹏翔无疆》一书中有些观点仍待商榷,但这并不会影响此书作为“导夫先路”的开山之作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主要反映了庄子在哲学、艺术、养生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想.《庄子》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大量研究表明,《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如任增辉[1]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庄子·内篇》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认为《庄子·内篇》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自性化的实现.奚彦辉与高申春[2]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庄子》中的自我观,并指出《庄子》中顺应的自我观对心理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朱童萍[3]从心身观、认知观、思维与语言、理想人格等角度探讨了庄子的心理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其《庄子注》是借注解《庄子》来表达自家之意,是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诠释。《庄子注》中的"自生"概念是理解郭象思想很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对道家以前"自生"概念的梳理,进而发掘出郭象对"自生"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其哲学内涵。郭象将老庄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创造性地诠释为自生独化论,改变了道家一直以来以道为本的哲学,将一切都还原成万物自生独化的过程,批判地继承并且发展老庄哲学的思想,对于后世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描绘的畸人形象,把形丑之极与德美之极集于一身,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哲学、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庄子是不可知论者,但对此的论证所依据的材料只是整个《庄子》的一部分,《庄子》中的很多其他材料都表明庄子是可知论者。通过仔细分析所有那些作为庄子哲学是不可知论的证据,发现对这些材料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然而更为可信的解释,在新的解释下这些材料并不表明庄子哲学是不可知论。因此,庄子的认识论是可知论是唯一的且与所有的材料一致的合理的结论。通过分析《庄子》中对知与不知的关系的相关论述,指出《庄子》中貌似矛盾的陈述其实都有合理的解释。《庄子》所作的“知之所不知”与“知之所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分,可以解决《庄子》中一方面主张“道不可言”,另一方面有大量的对道的言说等悖论。  相似文献   

19.
《药地炮庄》解《庄子》为儒家作品,认为庄子用类《易》的文风和通篇寓言遮蔽其真正的《庄子》之象,庄子的真正思想并非《庄子》中所述的内容.按照《炮庄》解《庄子》的观点,《炮庄》亦可能不是一部解《庄子》的作品,解《庄子》是为遮蔽《炮庄》想要表达的真意,方以智设置局中之局,《炮庄》虽在“炮”《庄子》,但其真意不在《庄子》.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