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保存系统监控服务内容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生命周期及可信赖认证标准规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之归纳为数据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数据保存过程的影响因素、数据保存基础设施的影响因素和其他非系统因素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期保存系统监控服务的内容框架。该框架从监控系统原有静态参数的系统环境监控,监控系统运行时各个环境状况的系统运行监控,保证数字对象生命周期内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的系统内部数字对象监控三个方面对系统监控服务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的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是基于PHILIPS公司生产的LPC2214 ARM7 TDMI芯片为嵌入式核心的处理器,扩展了数据传输、遥信、遥测接口单元,采用EPLD逻辑器件对串行扩展芯片接口的中断管脚进行集中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不仅可以向下集成各种软硬件接口,还可对外提供各种接口,完全实现与其他平台的无缝对接,传递各种报警信息.对以后的环境监控系统的研发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视发射机的集中控制与远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控制系统介绍电视发射机的集中控制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智能化电视发射机统一在控制室进行控制。所以,要实现电视发射机的集中控制,首先电视发射机必须是采用了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对各工作单元进行监控的智能化电视发射机,并且,还要通过通信电缆与安装了专用监控软件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只有这样,电视发射机的集中控制才能实现。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吉兆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出的这种智能化电视发射机,也自主开发了专用的PC端监控软件———TMCS2.0系统。软件中的主控单元是发射机自身测控系统的核心。除主控…  相似文献   

4.
选择PREMIS《保存型元数据词典》作为证据基础对数字保存的风险进行检测。首先设计检测方法;其次实施保存型元数据与保存风险之间的映射,并对映射过程中的映射相关性、核心职责的覆盖程度、保存系统的独立性进行分析;再次设计检测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中的风险检测级别、编码、保存政策、保存事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全风险检测和单风险检测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PREMIS《保存型元数据词典》可以用于保存风险的检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设计数字保存的风险型元数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UHM-B型工业锅炉汽包水位监控系统智能化程度和性价比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监控系统,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硬件框图与软件设计流程。利用微处理器和干簧管阵列设计的一种锅炉液位检测模块,并对测量的液位状态数据经过编码后传输给主处理器。主处理器对接收的液位数据进行解码、滤波,获取实际的液位数据,根据控制律输出结果控制水泵和鼓引风等外部设备,并根据系统要求进行语音提示和光电显示。经过现场一年多的试运行,表明该设计方法合理、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调查我国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据保全能力以及流失现状,研究和分析数字保存能力成熟度模型在减少数据流失以及数据保全的应用,为国内数据保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的数据保全和利用情况进行探究,从数字馆藏资源、数字保存能力与政策、数字保存意识等维度进行分析,并对图书馆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流失现象提出意见。[结果/结论] 总结我国部分高校数字保存现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提高数字保存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用数字保存能力成熟度模型(DPCMM)对高校图书馆数据保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用电检查业务,针对用电检查管理系统设计中的流程和数据结构,并考虑了应用时与营销系统的接口、数据安全与系统故障恢复和数据备份等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基于移动数据技术对整个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工作。该系统结构实现了用电检查工作空间变换与用户资料空间移动的统一,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讨电子资源使用监控与统计系统的数据获取质量评估方法,为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为高校图书馆评估和应用此类系统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数据质量评估的内容、指标和难点,对数据质量评估的3种主要方法进行介绍,并结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对其作用和局限进行探讨。[结果/结论]从信息丰度、准确性、及时性等指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并从应用范围、数据监测反馈、原始流量保存等几个方面对系统下一步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多级联网监控应用系统的经验,结合当前监控领域的主流技术进行探讨,阐述了实现多级联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其应用进行说明:利用基于IP的超大规模视频切换矩阵技术实现视频联网监控,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的流式播放,通过零通道技术实现低带宽网络环境下的视频数据传输,借助.Net Remoting技术实现远程实时传感数据的分类分级采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部分进行了全寿命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利用各种监测仪器主要对结构关键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读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时动态全寿命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对施工阶段结构的内力、位移全过程监控数据与仿真分析数据对比,发现其偏差都在一个较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由若干温度数据采集子站和数据监控中心站构成,并利用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FC-210S进行实时数据传送的分布式图书馆温度监控系统。详细介绍系统构成、软硬件设计方法。经实测,该系统对系统温度检测误差低于±0.1℃,可设置临界温度警报,并可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溯,为日后制定图书馆温度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并网·发电     
当今是信息社会,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用电。然而,发电厂发出的电,经输电、供电直到用户,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电力工业信息化现阶段的发展,逐渐从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时代,涉及发电厂及变电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电力CAD系统和计算机仿真系统已广泛应用,其监控数据可提取出来为加工、分析提供基础数据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提出读者数据利用框架,以有助于引导图书馆更规范地对读者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保存和挖掘,实现其增值利用。[方法/过程]引入数据监管和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服务拓展理念,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读者数据监管框架,并基于此框架,以《2017年北京大学阅读报告》为例,分析如何面向图书馆和读者进行读者数据监管。[结果/结论]读者数据监管一方面可以帮助图书馆明确读者来访及借书规律、核心读者群体、资源利用情况,合理优化各类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向读者推荐阅读资源和服务,帮助读者提高自身阅读质量,使其充分地利用图书馆,从而为读者数据监管和增值利用的规范化、深入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特油联合站生产过程监控及自动控制管理系统采用PLC技术,将前端采集的数据通过PLC串口通讯把数据送到上位机利用上位机强大的运算、存储功能进行数据管理机显示.达到对站内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自动控制、各岗无人值守、中心控制室集中监控管理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集输系统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徐瑞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69-71,34
认为技术支持质量标准框架是整个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技术支持和系统安全两个模块。技术支持模块由软硬件支持、系统性能监控、数据备份、数据更新与检测4个部分组成;系统安全模块由日常运行安全、灾难预防与恢复2个部分组成。提出构建技术支持质量标准框架的目的在于为其标准的制定提供结构基础,保证用户对数字保存系统中的数字资源进行长期安全存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的建立,SIS数据对生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设备实时信息,生产管理人员对SIS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场生产人员的工作和管理需求,把SIS数据引入到MIS系统中,使相关MIS系统可以直接接入SIS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王利娟 《兰台内外》2020,(10):19-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和保存,同时还可以对很多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对提高我国的企业档案管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大数据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冯桂生 《声屏世界》2010,(11):71-71
现代发射机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发射机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实行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应有故障点定位,记录报警并对发射机进行开关控制、自动应急切换,同时实行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网络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广播、  相似文献   

19.
临床研究型医院既可以对多个疾病领域和临床专业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也更利于技术成果的推广实施.将研究中心的数据精细化管理并录入档案,对数据的保存和再利用尤为重要.本文从加强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建设、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长期保存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利用,保存机构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一定的组织与质量控制。文章介绍了网络资源保存编目研究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目前几种常用的编目方法:延续传统编目方法、基于web2.0标签技术的信息组织方法、基于大规模Web archive自动编目方法。并对两个新型的编目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一个是瑞士的电子资源长期保存工程e-Helvetica,它将图书馆编目系统与长期保存系统的摄入流程进行集成整合,利用编目系统对长期保存资源进行组织与控制;另外一种是新加坡的网页标注系统WAWI,借鉴web2.0标签技术为长期保存系统中的网络资源添加标签,实现对资源内容语义层面上的控制。希望能为国内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该文为2009年第七期“网络信息资源保存”专题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