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体育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与大众需求,近年来各类媒体都加大了对体育信息的传播力度。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影响力逐渐提高,已经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与体育相关的政府单位、公司企业都大力开展了微博平台的建设工作,微博不仅仅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了崭新渠道,还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体育领域沟通平台,能够有效地满足大众对于体育信息的全面、快速的要求。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20):42-46
本文从传播角度,深入分析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反馈等现状,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传播主体缺乏主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项目流失、信息资源的流失、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不断被消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渠道不通畅;缺乏对受众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传播。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几点建议: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建立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专业传播队伍;细分受众,进行针对性传播;坚持走奥运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体育电子杂志依靠其专业性和庞大的受众群体,成为电子杂志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短暂的繁荣后,呈现出盈利模式匮乏、发行量下降等问题;全媒体时代电子杂志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传播方式、手段都呈现出新风貌。本文通过对体育电子杂志《时尚最体育》改版前后的传播策略分析,探究体育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研究对象1.体育电子杂志发展概况体育电子杂志作为电子杂志中的一种,是体育杂志在网络中的发展形态,融入了视频、音乐和特效等元素或采用P2P技术发行或以网络特刊形式出现,以体育比赛、体育事件以及体育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4.
魏佳 《新闻战线》2015,(4):159-160
就体育文化长期以来的宣传和推广方式而言,伴随传统媒体形式而进行自我发展的体育文化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类无法预知的问题。本文以体育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为论述基础,重点围绕体育文化的发展途径展开分析。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形式多样的面貌和发展特征。任何文化的发展、传播、传承等都有相应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体育文化与体育新闻间已呈现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眼于动态发展的新媒介生态环境,结合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现状,媒体体育报道中的典型案例研究,探索研究体育信息传播失衡问题,剖析当代中国新媒介体育信息传播的现状、趋势和特点,指出新闻传播实践中体育信息传播失衡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以期更好地发挥媒体在体育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做好平衡传播。  相似文献   

6.
罗璇 《新闻爱好者》2010,(9):112-113
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发生了巨大变化,体育信息传播领域同样不可避免。以往的体育传播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传播者是体育信息绝对的操纵者,而新媒体的体育传播则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信息传播,它使那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体育微博呈现差异化发展模式,其中以“明星效应模式”和“草根效应模式”最为突出。本文在阐释中国体育微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新浪体育微博和体坛网微博为案例,深入分析中国体育微博差异化传播模式的特点,并试图提出优化其传播效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玮  金萍华 《新闻知识》2006,(12):32-34
一、体育已成为品牌信息传播的有效媒介在品牌信息传播和品牌塑造中,大众传播媒介一度功不可没。然而,随着信息爆炸、广告爆炸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传统大众媒介传播功效的有限性越来越明显。品牌行销策略的制定者在时时抱怨推广费打水漂的同时苦苦寻求更有效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而当耐克等体育类产品和可口可乐等非体育类产品多年来纷纷搭着体育运动的顺风车不断成功运作的时候,这种寻求品牌信息传播有效媒介的目光也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体育上。体育既是传播的内容,又是传播的媒介。体育通过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其本身,同时又作为品牌…  相似文献   

9.
李欢 《新闻世界》2013,(5):104-105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体育信息的受众也发生着改变。受众群体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变为生活的消遣,以满足自我精神的愉悦。而体育信息传播媒介为适应受众的这些变化,也在逐渐改变着体育信息的传播模式。以往那种缺少与受众互动的填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被彻底抛弃,代替的是多渠道的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双向传播模式,这种新模式将信息传播的话筒交给了受众本身。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文化传播能促进休闲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能促进高等院校体育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丰富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有利于高等院校树立良好形象和提升社会知名度。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调查法对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进行探讨,分析大学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拓展大学体育文化传播途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呈现出性化、多样化等特点。体育文化传播应顺应这种新形势,努力调整自身的传播策略,在内容、形式等各方面实行改革,应用多媒体之间的协作互动以提高体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东方杂志》是20世纪中国出版界办刊时间最长的综合性期刊,对于研究近代体育发展史和近代体育思想变迁史具有重要意义.《东方杂志》借助体育有关文章、图片、广告的刊载和发行特刊等手段对于近代体育发展进行探讨,对于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有关事件做了忠实记录和多方位解读,促进了近代国民的思想解放,在体育科学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图书广告主要以体育教科书、体育规则和运动项目的 介绍图书为主,这些图书广告在促进体育相关产品销售、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助力了近代体育教育,传播了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精神被认为是体育文明的关键性内涵,理应成为人类体育文明的共同结晶,体现人类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奥林匹克文化发端于西方体育文明,因此在传播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与其他体育文明发生冲突。本文对奥林匹克传播中的文明冲突展开分析,并对如何消解冲突、特别是消弭中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间的冲突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我国专业体育网站体坛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从传播严谨独家体育新闻、打造品牌体育栏目、策划精品体育专题三个层面来分析体坛网的传播特色。深入分析其传播特色将有利于理清体育网络媒体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体育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有利于理清如何更理性地传播体育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孟淇 《今传媒》2012,(6):139-141
中华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本民族体育文化的鲜明特色并广泛传播。这不仅是建设体育强国、复兴中华文明的需要,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更是快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中华体育文化能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及当前中华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探究利用中华体育文化传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新闻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量的体育信息传播的形式。体育新闻媒体是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它将体育文化及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给广大受众,引导他们认识体育,参与体育。岑传理在《感悟体育》中辩证地分析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效果:“按照体育新闻事件被披露后所产生的正面、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打造强势体育文化出发,对我国的体育文化传播战略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在对体育文化进行有效传播的前提下,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力从多角度加以解读。在我们为打造体育文化强国而进行的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力量,运用体育文化产业的蓬勃生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进而加快我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剖析体育品牌传播中的问题,利用社交网站的传播优势,提出体育品牌传播新模式.以探索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空间,为今后我国体育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鸣涛 《青年记者》2012,(20):76-77
目前体育赛事在媒体的推动下已演变成"豪门盛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追捧.而具有"电视美学"之称的电视体育的功能已超越了体育所具有的涵义,经电视意义强化的比赛形式放大了竞赛的重要性、制造了明星和奇观效能,成为新时代体育模式下的一种独特的视听范式.①电视体育依靠自身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在理念、创意以及形式等方面不断实现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庹继光 《新闻界》2006,(5):104-104,121
电视的介入,对于体育传播乃至体育运动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电视进入体育运动以后,电视传播将体育比赛由小圈子的、贵族式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普罗大众的“公共领域”,体育变成电视体育是这场变革的核心。①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干脆把当今时代称为“电视体育的黄金时代”。国际奥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