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杨浦区档案局与区史志办联合编辑的《杨浦百年工业》一书出版发行,这是杨浦区档案局继与区委宣传部、区史志办、区文化局等部门联手编辑《世纪杨浦》、《杨浦百年史话》后取得的又一档案开发成果。《杨浦百年工业》详细介绍了上海柴油机厂、上海机床厂、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同志致函朱光烈同志朱光烈副主编:你6月28日来信及5本杂志都收到,我很感谢!您在信中对我过奖了,我不敢当!读了您和其他几位同志的文章后,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写下来请您指教:(一)"知识"、"文化"、"力量"这三个词的含义,大家的认识是难于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一本百年影像,承载着中华民族期盼强盛的梦想,一条京张铁路,依然点亮着先辈奋发不屈的荣光。百年的匍匐蜿蜒,百年的长鸣铿锵,"睦我五族,固我边防","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我别无选择"的豪情仍旧激荡。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杨浦地区工业崛起,工厂林立,产业工人集中,工业杨浦名传中外,开创了百年辉煌。一大批举足轻重的企业成为时代骄子,数不胜数:建于1883年的中国近  相似文献   

5.
王蒙 《传媒》2011,(10):73-74
皇皇800余页、95万字的《山西期刊史》赫然摆在我面前。翻开它,从1900年到2008年,百余年山西期刊发展的历史犹如长幅画卷缓缓展现眼前。一行行清晰流畅的文字、一幅幅珍贵无比的图片,默默诉说着山西期刊百年发展的风云变幻。《山西期刊史》16开本、硬皮精装,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省期刊协会合力编  相似文献   

6.
自从知道谷应将有一本融散文和摄影(拍摄的是全国56个民族儿童工艺品)于一体的书出版,我就天天盼望着它的早日面世。刚刚拿到这本书,我就放不下了。读着一篇篇散文,欣赏着一幅幅摄影,我  相似文献   

7.
《上海档案工作》2014,(10):25-25
<正>9月18日,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诸葛宇杰一行到杨浦档案新馆视察并指导工作。诸葛宇杰亲切慰问了接待窗口工作人员,了解了新馆开放、接待市民查档用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并视察参观了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杨浦档案图片陈列展"和《杨浦区档案馆五十华诞书画作品展》以及馆藏精品展,对区档案馆服务民生、利用"三个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8.
杨浦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较具代表性的有反映近代上海城市工业文明发展历史的老工业资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近代高等教育资源以及位于五角场地区、建于20世纪30年代、宏伟的“大上海计划”中的优秀历史建筑。它们是杨浦拥有百年工业文明、百年大学文明和百年市政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区功能、优化人文环境的生动、有效的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张晓祺 《军事记者》2010,(11):73-73
"嫦娥"再奔月,举国同关注。在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遨游太空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不知疲倦追逐"嫦娥"的人。他们扛着摄像机、举着照相机、拿着麦克风、揣着笔记本,“围追堵截”着每一个新闻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紧张忙碌,才有了一篇篇鲜活的文字、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镜头……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中华帝制的衰落》是本名著,该书以其对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强调,开创了清史研究的新风气,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不衰。值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重读这本剖析"我大清"从兴盛到衰亡内在肌理的新版"旧"书,显然有着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春江 《浙江档案》2009,(5):20-21
由宁波市江东区档案馆倾力打造的大型图片写真集《百年江东》,历经三年的编撰苦旅,终于与大家见面了。《百年江东》重点反映本区域百年历史变迁,宛如一部原汁原味、散发着浓浓乡情、富有江东本土特色的全景式画卷,集历史性、真实性、艺术性于一体,是一部反映江东区从灾难深重、积贫积弱的封建落后的小城区到繁华发达大都市的巨变史,也是勤劳勇敢的江东人民上下求索、  相似文献   

12.
徐斌 《新闻实践》2011,(6):F0003-F0003
这么多年来,我国火箭、卫星一次次骄傲地升空,大家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火箭"标准照"(见图一)。而在今年的第七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中,出现了一幅火箭的"生活照"(见图二),它拍摄的是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这幅照片的作者是《武汉晨报》的史伟。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编辑让我挑选几幅新创作的国画给杂志做插页,并命我为此写一篇短文。我把短文的标题定为《我画"新逸格"》。 何谓"逸格"?  相似文献   

14.
邵丽在小说《木兰的城》中,展开了一幅众生驻足"城"之相。他们围绕"城"呓语着对"城"的迷恋。木兰即是迷恋者之一,她不仅是一群农民的代表,表征着传统,同时又作为女性,展现在女作者的女性视野聚焦之下,这使其更具透视转型时期女性意识的价值。在这群游走于"城"的农民中,有两  相似文献   

15.
我与杨浦     
一、凤凰村 我与杨浦,说来话长。我与杨浦区的关系,不是从1978年进复旦大学读书开始的。我进复旦的时候,复旦还属于宝山县五角场镇,属于郊区城镇户口,所以我就没有将上海市区的户口转到学校去。我与杨浦的关系是从1966年开始的,那一年“文革”爆发,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湖北档案》2013,(9):30-30
作为90后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当年就赶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眼看着班里的同学一个个工作都有了着落,我心急如焚。不得已,走起了"海投"路线,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年底终于确定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的工作。但工作岗位却令我感到很头疼。档案管理员啊,这是个什么职业啊,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一幅画面,一个偌大的弥漫着各种霉味的库房,没有阳光,  相似文献   

17.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再讲讲其他两本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卫水山 《出版史料》2007,(4):124-125
我收到一本题为《灵秀之气》的朱虹绘画纪念集。朱虹(1930~1997年)是人民出版社的老同志,长期从事出版财务工作。以往我只知作者是位一生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优秀财务干部,哪能想到她还是位颇有灵气的业余画家。因此,我心中涌动的欣喜情愫已浓浓了。迫不及待打开纪念集,面对幅幅绘画作品连同每页文字,细细观察着、感受着、沉思咂摸着。那几天我把集子断断续续读过三四遍,给我留下了遐思多多。  相似文献   

19.
刘雪红 《新闻窗》2014,(5):94-94
2011年以来,各新闻媒体都在贯彻中央"走转改"精神,大批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发表了大量来自基层的报道。三年多来,黔南日报记者纷纷走向田间地头,到学校、进企业,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用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新闻图片,记录社会的变迁,讴歌群众的创造,反映时代的风貌,回应社会的关切。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走转改"活动中也是收获多多,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20.
正童年记忆犹如一根线,牢牢烙刻在渐趋"失忆"的脑海里。在上海军工路一带城乡接合部的"下只角",总是散发着各式工厂飘来的味道。如今的杨浦已拉开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大潮,有杨浦大桥和大连路、翔殷路、军工路3条越江隧道以及6条过江轮渡线与浦东新区连接,中环线、轨道交通8号线、10号线、12号线建成开通,璀璨的北外滩建筑群逐渐成形。我印象中的杨浦阡陌道路原貌已渐趋湮没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