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微时代"手机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发放《心理健康诊断问卷》与《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问卷》,探讨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贡献。研究结果: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高效能性;课余体育锻炼各因子与心理健康不同纬度间有高度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状态,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部分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不重视体育锻炼是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改善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体育锻炼知识,引导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简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综述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鉴于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高效能性,有必要组织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对运城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是否有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部分维度有差异;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不足,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心理迷茫和学习压力等因素,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综述法,讨论了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并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导向作用,最后提出了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研究,探讨了体育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三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均与心理压力成负相关趋势,要通过体育锻炼取得理想的心理效果,需要使锻炼强度达到中等强度以上,其次要保证足够的锻炼频率,最后要保证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说明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希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体育锻炼的分量,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分析云南省白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族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多元化特征;白族大学生体育人口数百分比高于全国高校水平;不同锻炼动机的白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显著;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预,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使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益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分别从体育锻炼对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用体育锻炼手段干预时,性别和项目差异、不同锻炼强度和方式、锻炼频率、参与时间长短及长期与短期锻炼均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缺乏横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洛阳地区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体育锻炼目的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关系,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出发,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措施: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关爱体育锻炼弱势学生,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计划.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河南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体育爱好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非体育爱好者。由此可见,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之一是身体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有关运动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受到体育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体育锻炼者身体自尊与非体育锻炼者差异显著并呈性别差异;体育锻炼与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及身体价值感三个维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改变身体自尊水平,尤其是提高运动能力的自我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发现除敌对因子外,体育锻炼者在SCL-90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非体育锻炼者,并且在部分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持续一个小时左右中等强度的锻炼最为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运动量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量表测试法、数理分析法对湖职院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量等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湖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体育锻炼运动量等级上分布不均匀,男生多倾向于剧烈运动,女生多倾向于小运动量等级的运动;而且参与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组别的男女生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组别,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等因子上参与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组别的女生均分低于其他组别。总之,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中等强度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调节作用"的思路与方法的研究,采用SCL-90调查法,抽取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探索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索出相对科学完善、确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为顺利开展和完成课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性建议,为促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列表法,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八段锦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以及体育锻炼运动时间和强度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不同运动时间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具体时间没有统一定论。因此,应进一步研究不同运动时间及强度的八段锦对抑郁等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八段锦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