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跆拳道训练对4-6岁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预防运动损伤及提升平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年龄分层抽样从杭州市某幼儿园与跆拳道俱乐部随机挑选80名4-6岁儿童,采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评估动态平衡能力;采用Wii-Fit平衡板测试睁/闭眼状态下并足站立与右足单足站立时的各项静态平衡能力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训练因素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训练与视觉因素(睁闭眼)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训练组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中表现出比对照组更好的动态平衡能力(t平衡木=6.455,P<0.01;tY型平衡测试=-2.700,P<0.01);在并足站立条件下,训练组cop轨迹长及面积均小于对照组(FArea=20.44,ηP2=0.12,P<0.01;FLength=174.16,ηP2=0.54,P<0.01);当右足单足站立时,训练组在有无视觉信息的两种情况下均优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德国Zebris 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009 年11 月18 日至23 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 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椭圆宽、椭圆高、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椭圆水平偏移、椭圆垂直偏移6 项平衡参数。通过6 项参数比较青少年 运动员在双足睁眼与闭眼站立;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稳定性的差别,探讨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为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等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8):715-718
目的通过比较双足、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性的差异,探讨穿普通鞋、负跟鞋、光脚时静态平衡的特征。方法采用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普通人进行穿着不同鞋(光脚、普通鞋、负跟鞋)静态平衡能力的测量,得出包络宽度、包络长度、包络角度、包络面积等九项平衡参数。结果双足睁眼站立时,包络宽度、压力中心全长、压力中心垂直摆动、左脚压力百分比(后)、右脚压力百分比(后),右脚压力百分比(全部),均p<0.05存在组间差异;单右足闭眼站立时,包络长度、包络面积、压力中心垂直摆动上,均p<0.05存在组间差异;双足闭眼与单右足睁眼站立时,3种鞋型之间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不同鞋型会对人体的静态平衡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炜 《四川体育科学》2012,(5):42-44,53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佩戴两种护踝后篮球运动员静、动态平衡能力等参数,探究佩戴两种护踝对篮球运动员静、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篮球运动员预防踝关节损伤方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受试者分别在佩戴弹性护踝、佩戴半刚性护踝和无护踝三种条件下完成静态平衡测试、动态平衡测试。使用Freemed足底压力平板采集受试者静态单足睁眼站立、静态单足闭眼站立数据,使用Y平衡采集受试者前侧、后中侧和后外侧3个方向的伸展距离。结果:静态平衡方面,与无护踝相比较,单足睁眼状态下佩戴半刚性护踝后Sway长度显著减少(P<0.05)、椭圆面积显著减少(P<0.05)、倾斜角度显著减少(P<0.05)、最大摆动显著减少(P<0.05)。单足闭眼状态下佩戴半刚性护踝后Sway长度显著减少(P<0.05)、椭圆面积显著减少(P<0.05);动态平衡方面,与无护踝相比较,佩戴半刚性护踝后各方向伸展距离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佩戴半刚性护踝与弹性护踝对篮球运动员静、动态平衡能力产生有利影响,其中半刚性护踝的防护效果要优于弹性护踝,佩戴半刚性护踝能够...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研究长期练习太极拳、交谊舞、慢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秒表和芬兰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太极拳组(15名)、交谊舞组(15名)和慢走组(14名)老年女性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实验结果:在闭眼单足站立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在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单腿睁眼中出现显著性差异。交谊舞组与慢走组在半脚测试中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中,时间T与人体重心COP移动的总距离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有显著性差异。COP在X轴上的移动距离ML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交谊舞组与慢走组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和交谊舞在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方面效果都优于慢走;太极拳和交谊舞具有良好的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太极剑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分析受试者实验前后的变化,论证太极剑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积极作用。为老年女性选择预防跌倒运动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筛查问卷募集20名中老年女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人。运动干预方案:训练以太极剑三十二式为干预手段,频度为每周两次,每次90分钟,实验周期为12周。结果: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身体平衡能力指标均有所改善。静态平衡能力指标:闭眼单足站立,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动态平衡能力实验前后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剑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对于预防中老年女性跌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运用体力测定、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从单脚支撑能力和身体重心动摇量方面,探讨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睁、闭眼单脚站立、睁眼重心动摇计上双脚站立20s、单脚站立10s等各指标平均值,40、50岁年龄组与60、70岁年龄组间均呈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熟练者与初学者间,60、70岁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长期太极拳练习,对维持与提高中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体操训练与青少年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体重心测量仪对体操运动员和普通学生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与评价,结果显示。无视觉单足测试条件下统计值(D、MS、OS)体操组与普通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有视觉条件下,两组的D值无显著性差异,但MS以及OS值体操组小于学生组;MS与训练年限负相关呈高度显著性。主要结论:体操训练对决定静态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产生良好影响;训练年限的长短与重心移动矩形面积的大小负相关呈显著性;适合于体操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的指标为无视觉单足站立测试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跆拳道运动员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的静态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及体重分配,分析影响第三回合比赛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12名,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睁眼自然站立状态(NO)、闭眼自然站立状态(NC)、睁眼站在6cm软垫(PO)、闭眼站在6cm软垫(PC)下的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指数(ST)和体重分配指数(WDI)。结果: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的ST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的ST值(P=0.047)。NO姿势摆动频谱分析,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跆拳道运动员姿势摆动从F1到F8呈递减趋势,在F3频段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摆动强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36)。体重分配分析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NO、NC、PO、PC的WDI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静息状态。结论:跆拳道运动员正常姿势维持表现为高强度低频率的姿势摆动特点,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存在因外周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稳定性下降,体重分布从不同程度上都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2.
标准舞的基础训练内容有身体、技术、艺术、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智力和战术训练。技术包括升降、反身、摆荡、倾斜、重心的移动、气息的运用、侧身、延伸、脚的位置、左右肩引导、外侧舞伴预备步、外侧舞伴侧行位置、外转圈、内转圈、轴转动作、平衡、足跟转、足跟运转、足跟拖、分式运转、刷步、右轴运转、并式运转等。升降、反身、摆荡、倾斜、重心的移动、气息的运用、侧身、延伸、舞蹈姿态是标准舞的九大技术。由于基础训练阶段的特性和标准舞技术的特性,升降、摆荡、反身、重心的移动、舞蹈姿态是标准舞基础训练阶段应重点练习的技术内容。本文主要通过课堂观摩,总结出目前国内标准舞课堂普遍使用的练习这五大技术的方法,希望能为标准舞的学科理论建设做一份贡献,并能为广大标准舞初学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峰  付彦铭  李东  袁维帅  王新 《体育科学》2021,(1):65-74,82
目的:探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在不同支撑模式下静态站立平衡任务中大脑对下肢肌肉的控制机制。方法:以17名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分别采集运动员在软、硬支撑平面上单腿静态站立平衡过程的脑电、下肢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VM)、腓肠肌外侧头(gastrocnemius lateralis,GL)、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的肌电信号,同时记录受试者站立平衡过程中身体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的变化。要求受试者分别进行30 s睁眼的左、右单腿站立平衡。对其站立平衡过程中COP、下肢肌肉的肌电信号、脑电(β波段和γ波段)与肌电信号之间的相干(corticomuscular coherence,CMC)进行分析。结果:1)受试者在睁眼单腿站立平衡过程中,在软支撑面上站立平衡时,COP位移在X轴和Y轴方向的变异程度均显著高于硬支撑面(P<0.001);2)受试者在软支撑面站立平衡时,下肢3块肌肉肌电幅值显著增加(P<0.05);3)对于CMC来说,在软支撑面上维持站立平衡时,β波对应的GL的CMC显著高于硬支撑条件(P<0.05),γ波段CMC显著高于β波段CMC(P<0.01)。结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能在难度较大的软支撑面上完成站立平衡任务,但与硬支撑面上站立平衡相比,其身体稳定性差;为了补偿在高难度平衡控制中的平衡能力,大脑中枢加强了对下肢肌肉的神经冲动,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加强了对下肢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神经调控;在平衡控制过程中γ波段CMC与β波段CMC表现出不同的支配特征,这可能与不同支撑模式下平衡控制过程中本体感觉输入、下肢肌肉的工作性质以及注意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 24-week Tai Chi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balance and other physical changes such as flexibility and reaction time (RT) among healthy older males.MethodsThirty-eight male subjects aged 55–65 years without prior Tai Chi experience were recruited from a local community in Shanghai, China. A 60-min Tai Chi exercise session was performed three times a week for 24 weeks. Changes in RT, sit-and-reach flexibility and balance (static balance with eyes open and closed respectively)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ai Chi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the 24-week Tai Chi intervention, the choice RT (p < 0.05) decreased, and sit-and-reach flexibility improved (p < 0.01) over the pre-test (7.8±6.2 vs. 7.1±3.0cm). Sway length, area, X-axis deviation amplitude and Y-axis deviation amplitude performa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ith a double-foot stance with eyes open (p < 0.05). Sway length, area and average sway speed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ith the double-foot stance with eyes closed. In the single-foot stance with eyes open condition, sway length and average sway speed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p < 0.05).ConclusionThe 24-week Tai Chi exercise intervention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balance control in older males.  相似文献   

15.
标准舞的基础训练内容分为身体、技术、艺术、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智力和战术训练七大类,其中技术训练是标准舞基础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影响整个运动训练的成绩。标准舞的技术包括升降、反身、摆荡、倾斜、重心的移动、气息的运用、侧身、延伸、脚的位置、左右肩引导、外侧舞伴预备步、外侧舞伴侧行位置、外转圈、内转圈、轴转动作、平衡、足跟转、足跟运转、足跟拖、分式运转、刷步、右轴运转、并式运转等。其中升降、反身、摆荡、倾斜、重心的移动、气息的运用、侧身、延伸、舞蹈姿态是标准舞的九大技术。而升降、摆荡、反身、重心的移动、舞蹈姿态是标准舞基础训练阶段应该重点练习的技术内容。鉴于这五大技术的基础性与重要性,本文主要讨论这五大技术的概念、分类等理论知识,希望为体育舞蹈的学科理论建设起到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Valid and reliable accessible measures of balance are required in a health-related fitness test battery, bo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n groups with special needs. For this purpose, the capability of the Wii Balance Board (WBB) in evaluating standing balance was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a laboratory-graded force platform (FP). A 30-s double limb standing test with open and closed eyes was performed by 28 individuals (12 male and 16 female, mean age = 23.8, SD = ±2.7 years). A simple method of acquisition of the centre of pressure (CoP) over time was applied to compare WBB and FP simultaneously on the same signal. User-defined software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CoP from WBB over time and the resulting related measures an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s. The comparison of measures, such as sway path and maximum oscillations along the anterior–posterior and medial–lateral direction, obtained with the FP and the WBB shows that the latte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user-defined developed software, can be appropriate, considering prescribed limits, and an easy-to-use tool for evaluating standing balan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视力在不同类型体育项目间的发展特征,为体育锻炼改善视力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10岁无专门体育训练经历的在校学生和参加足球、乒乓球、跆拳道、空手道、游泳、体操等项目的俱乐部或体校学生,共603名。使用动态视力检测仪和标准对数视力灯箱测量动态视力和静态视力。计算动静比(动态视力/静态视力),并将其作为衡量动态视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结果:6~7岁是动态视力发展的敏感期(P<0.05),8岁、10岁男性儿童的动静比高于女性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外体育练习组的动静比高于普通在校学生组(P<0.05),开放性运动项目的动静比高于闭锁性运动项目(P<0.05)。结论:参加体育锻炼对动态视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且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学龄儿童参加跆拳道练习的动机进行分析,再结合学龄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跆拳道项目特点,以及俱乐部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学龄儿童参加跆拳道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为跆拳道俱乐部在训练内容、组织形式、训练强度、训练量上提供参考,以便使学龄儿童能科学的锻炼,健康的成长,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人处事打好基础,为跆拳道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