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向死而生     
生与死就似一对互相掐住对方喉咙的兄弟,对峙着,此消彼长。就人类历史长河而言,生与死始终未分出绝对的胜负;就个人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切行动是由灵魂支配的。有时灵魂因为没有耐心再呆在一个人的身体里面了,就会想方设法逃出去,换一个人重新再来。那个被灵魂出逃的人就动不了,“死”了。  相似文献   

3.
    
梦,似有似无,它像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永远伴随着我们。梦,有时让人振奋不已,而有时又让人悲痛万分。梦,有时是美好的,而有时却是让人无法接受,无法面对的。它常常牵着一颗好奇的心在无边无际地空中飞舞。梦,它就像是一个朋友,甚至是一个知己。当朋友关心你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 ,求生是最本质的。但对于一个濒临死亡求助无望的人而言 ,人类应当尊重他对自己生命权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以丰富多采的诗歌、小说、戏剧创作进入文坛,堪称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巨人。他在青年时期就孕育出了色彩斑斓的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创造了妩媚、纯洁、善良的女主人公形象爱斯梅哈尔达。生活在黑暗中世纪的吉卜西女郎爱斯梅哈尔达,心如明镜,美似白玉。她的灵魂有时闪闪发光,放射异彩,惹人可爱;有时闪耀着愤怒的火花,进行无畏的抗争。诚然,她象一颗光芒四射的恒星,有不少行星围绕  相似文献   

6.
荒野有情天     
生与死的界限,只在于那层薄薄的黄土;灵魂,可以永远守侯,但生命却是何许轻盈短暂;其实,活着,便是最大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正>风吹动流水,带着河边的水车吱吱呀呀地转着;雨拍打着地板,顺着茅屋的檐角滴滴答答地跳着,就像时间的齿轮.悠悠转动,苍老却不迟缓。流水不急,风儿不狂,雨滴不密,却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吹乱了我们的愁丝,他们说青春似一幅美丽的画卷,青春似一首无言的诗,在我看来,青春是一江春水,总是向前,即使有时无波,有时汹涌。有时青春似一匹脱缰的野马,它不受任何的约束,在宽阔的草原自由驰骋,结果会是怎  相似文献   

8.
面对人生之局限——生与死,社会之局限——命与时,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呢?庄子认为,顺乎自然,进而认识到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就能达到逍遥似仙的绝对幸福。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对于我们调节心理、调整心态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大海是什么颜色的?海水为什么是苦的?更神奇的是,大海还会“发光”——它有时似星光万点,有时似乳光一片,有时又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揭开大海的神秘面纱吧!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以久。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符合语言象似性原则,具有一定的认知理据。就单个符号而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普遍的,对符号组合来讲,其符合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侍作兵 《江苏教育》2011,(12):39-40
校园“软暴力”是相对于“硬暴力”而言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也能让你听得着,却很难留下多少痕迹;它是隐性的,却能“烙”在学生心中,这“烙印”一般还不易消去,有时还会“癌变”。那可是对人灵魂的蔑视,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在给定材料的议论文定作中,审题确定议论中心是关键.常言道,一篇文章就好比一个人,中心似灵魂,结构如骨骼,语言同血肉.一个人没有灵魂,那只是行尸走肉.假如一篇文章没有“灵魂”,同样也称不上是一篇好文章,只是文字的拼凑.特别是给定材料写作的议论文,不但要有灵  相似文献   

13.
安妮亚 《求学》2023,(11):62-63
<正>《寻梦环游记》用绚烂的色彩和瑰丽的想象颠覆生与死的命题,给观众带来一场关于生与死、家人与梦想的灵魂思考。电影主人公是来自墨西哥的小男孩米格,他从小热爱音乐,但他的家族有着“禁止音乐”的严厉家规,原因是他的高祖父为了追寻音乐梦想而抛弃了妻子,高祖母靠制鞋撑起了家,并宣布家族中人永远都不能碰音乐。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宝宝而言,时间就 像一方魔镜,有着神秘的魔 力。在他们看来,时间有时是 一点钟两点钟,有时是吃饭了 睡觉了,有时则是下个星期 四…… 教他们理解时间,无异于 帮他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灵魂之美及死亡之美两方面出发,寻找王尔德内心真实的想法.希望在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的对立中,倾听王尔德灵魂深处的声音,探求他童话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以久。本文在分别阐述任意说、象似说的主要观点之后, 指出这二者并不互相排斥, 而是并存的。象似说是对任意说的一种补充, 二者只是讨论的角度不一样, 任意说讨论的是单个符号, 而象似说讨论的是符号组合。并认为就单个符号而言, 任意性是普遍的, 对符号组合来讲, 象似性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17.
彷徨与超脱——屈原心路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屈原走进了生命困局。重重矛盾让他彷徨犹豫,在生与死之间,他最终放弃了肉体生命的永恒,以死展示了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类灵魂。  相似文献   

18.
四季阳光     
阳光似乎永远是四季的灵魂,它使我们的生命进发出鲜艳的光彩。它连接了生与死,连接了天和地。当第一滴清露从小草的指间坠落, 发出一声微弱但却清脆的声响时,世间万物都开始复苏,精神抖擞地开始自己  相似文献   

19.
正孟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所在即人与兽的差别。人由灵魂与肉体两部分构成,其中肉体是人与动物共有的;也即是说人之为人,端赖于有一个动物所欠缺的灵魂,且这个灵魂应该是一个可以分美丑、别善恶的灵魂。但就目前的经济社会而言,人活在世上,往往背离了人之为人的根本,并非为追求灵魂的善,而是为了肉体欲望的满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农村初中生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令各方忧虑。此外,还有一部分似读非读、似流失非流失的“半流失生”,人们戏称为“函授生”。有一所200多学生的农村初中,有时一天就缺席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