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毛泽东改变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实现工业化的主张,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从而改变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 ,毛泽东改变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实现工业化的主张 ,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 ,从而改变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3.
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过早地放弃了这一理论,使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昙花一现。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留下了诸多遗憾。笔者着重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就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毛泽东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回归”三方面。对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生了嬗变。探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发生嬗变的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环境对毛泽东放弃这一理论有着重大影响。首先,面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使毛泽东重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其次,苏联方面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和行为,使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为可能。再次,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更坚定了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从现在起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大会主题。主题,是灵魂,是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规定着党扣国家奋斗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很多,但从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来看,主要来自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晚年的新社会主义思想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过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理论 ,结合中国实际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并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必然性和过渡性。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理论 ,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必要性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政治、文化和发展前途几个方面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并且总结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 ,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更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超越。不能理解为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力图解决落后国家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来龙去脉是研究这一理论最基本的依据。笔者拟按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之发展历程,把它划分为萌芽、初步形成到最终形成、发展之最高成果、再逐步降温以至最终放弃和中断等四个阶段,以此来把握毛泽东向社会主义转变思想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国情,认为应先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条件成熟后才开始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造,即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2年下半年,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毛泽东逐渐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开始酝酿并提出了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设想。探索毛泽东这一转变过程中的思想认识轨迹,对于我们今天坚持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时.毛泽东面对新实践创立了社会主义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当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实践中,再次探析毛泽东社会主义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中国经济制度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到新民主主义再到社会主义的两次伟大的变革,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关于建党的基本观念,尤其是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毛泽东思想的宝库中,学习道德思想是一朵灿烂的精神之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核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毛泽东学习道德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人民观深受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儒家“立己立人”的优良传统和“拯民于水火”的使命意识:传统民本主义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理念;佛学所特有的拯民救世的价值理念,均为影响他人民观的重要文化因素,是毛泽东人民观重要的文化精神背景。  相似文献   

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 ,建立一个持续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汇聚全社会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尽快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 2 0世纪 4 0年代前后就已经明确设定的社会发展目标。这一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的确立 ,是符合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基本状况的。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毛泽东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的研究不够深入 ,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是毛泽东民主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1927-1934年的苏区民主革命实践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涵盖了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文化民主等各方面,内容丰富广泛并初成系统,表明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基本形成,是相对于1921-1927年它的产生和抗战以后它的发展成熟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general resurgence of interest in civil society, a resurgence that is also found in adult education. Radical adult educators, in particular, view civil society as the privileged sphere of radical learning and social change. It is seen as the site to engage in democratic struggle, social movements and political change. This new elevation of civil society is tied into a wider crisis on the political left ? the crisis of socialism. This crisis is reflected in the wider debates on the politics of civil society, a debate centr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rxist and post-Marxist definitions of civil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is debate, and outline its implications for adult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his end, the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civil society idea, a history demonstrating that analyses of civil society need to be placed alongside understandings of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These understanding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ociety provide the bases for two very different political agendas - socialism and radical democracy.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hese two agendas impact on adult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how different analyses of the state/economy/civil society relationship suggest divergent conceptions of social conflict.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他本人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毛泽东素质教育思想的内容,特 点及来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是长期存在并不断地发展着。两个联盟的思想是我党对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统一战线两个联盟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两个联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成功地实现了由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向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性过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对象问题;统一战线政治基础问题;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两个联盟内部之间矛盾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失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研究探索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从我国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