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地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许多基础学科具有交叉性,特别是高中自然地理内容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理解和构建地理问题,让地理和物理适当串串门,巧妙地运用物理中的力学知识,通俗地解释地理现象,则能轻松化解地理难点,深刻理解地理原理。例一:运用速度知识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讲地球自转时,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  相似文献   

2.
理解并掌握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理解和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则是达到该教学目的的一个关键点。 要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变化,关键在于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又在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如果学生能全面准确地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一内容,那么接下来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就轻而易举了。否则,将给后面内容的学习带来重重困难。教师在该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常感到难以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尤其是在没有直观教具(如“三球仪”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好学”和“乐学”,追求理趣和情趣。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地理知识。那么,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教学情境呢?一、分层设问质疑,营造对比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在提问时巧用比较方式,则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地球公转时,先让学生复习地球自转的特点(方向、中心、周期、速度)及其地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出示地球公转轨道仪并进行演示。然后提问:地球公转…  相似文献   

4.
地理课常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语言的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现就地理教学中的语言技能问题进行探时。 一、地理术语的运用技能 地理术语是地理学科的专门用语,每个术语都有其严格规定的意义及一定的使用范围,教师要科学地运用地理术语,应该做到: 1.弄清涵义,准确使用 地理教师首先要弄清各个地理术语的涵义,并做到在教学中准确地运用,不要因混用、误用而导致学生概念的模糊。如地球上的时间问题,地万时、区时等概念均有着严格的科学涵义,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地区分它们,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现象来判断季节和时间,以及根据季节的不同来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何准确地提取季节信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解答有关试题的能力。一、天文信息1.根据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及在公转轨道上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为1月初(北冬南夏);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为7月初(北夏南冬)。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使主渠道畅通,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常用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有导入、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语言、板书、课堂组织、教科书、教学地图的运用、结束等。理解各种常用课堂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特点和实施要求,并能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应是学习的重点。一、掌握导入技能,激发学习情趣学习导入技能,要知道导入的作用,掌握导语设计的要求,能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语。(一)导入技能的作用导入多用于新课开始。主…  相似文献   

7.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只要活用课本插图 ,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循序进行空间思维 ,即可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准确理解和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的原因及规律。教学过程及步骤 :1 做图观察 ,归纳地球公转特点(1)学生做图并思考 :在课本插图“地球的公转图”上画出二分二至时的地球地轴。想一想 :①地球在二分二至时地轴间的彼此关系如何 ?②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是否垂直 ?(2 )教师归纳 :地球公转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其…  相似文献   

8.
詹雄伟 《学苑教育》2019,(14):82-83
地理核心素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自然和社会,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构建人地和谐发展的地理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深度备课,思考“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认真地上好每一堂地理课,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地理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9.
如果让Internet信息进入地理课堂,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教学活动又该在怎样的模式下进行?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建构Internet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支架"好比建筑上用的脚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内容时,部分教师总觉得在处理教材第15页中图1—3—4“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内容有些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会在学生的追问下把自己给“绕”进去。这一知识点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一些地理教学同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年从事《地球概论》教学的经验,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得知:让地球“直起腰杆”公转,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记忆地球公转及所带来的地理意义;从地球运动变化的后果中可培养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地球大小、日地距离,形状,运动及黄赤交角发生变化的影响,可培养整体地球,运动地球、联系地球、空间地球的观念;掌握认识规律,提高实践技能,可培养系统分析能力。总结出该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运用逆向与多向思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周华敏 《考试周刊》2014,(27):133-134
<正>地理学科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点分散且众多,联系面广而繁杂,因此,往往造成教学时重难点不突出,学生不知该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本文尝试从课堂内、外两方面,探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试图优化地理课堂的外部环境,把握地理课堂的内在规律,从而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一、优化地理课堂的外部环境1.反复研究教材练习,准确把握重难点。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克服以往过于重视知识传承的倾向,要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  相似文献   

13.
“探究四季的成因”是小学科学课中地球与宇宙领域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由于其中涉及地球运动的知识相对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出发,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提出此内容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期望能对教师因地制宜的课堂教学有所借鉴。一、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公转,形成很多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练习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地理问题,是教师作示范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地理问题,是把地理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对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和运用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题是教师进行课堂练习教学的载体,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为使学生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题.  相似文献   

15.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16.
一、座位编排的重要性1.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座位编排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多采用"秧田式",即学生按照排和列的方式面向黑板而坐。这种排座方式,坐在前排两侧的学生看黑板上的图像是扭曲或失真的。如讲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学生会将公转的椭圆轨道看成圆,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变化。另外,靠门一侧的前两排学生,因反光作用,看不清楚靠窗户一侧的黑板字迹。  相似文献   

17.
牟建华 《考试周刊》2010,(52):207-207
《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一地理第一章教学内容,由于涉及到天体运动、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地球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理论性、系统性强的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刚进入高一,立体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本章的教学,对地理教师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次机遇。如果教学得当,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媒介是地图,地理课堂中,教师熟练运用地图是教学的重要技能,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能运用地图顺利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学习中,不少立体抽象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无所适从,成为他们学习的瓶颈,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其实,这些知识点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呈现这些知识难点,地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以下笔者以"地球运动"一节为例作几点探讨。一、太阳直射点问题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66毅34忆,导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工作者日益广泛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时需要教师重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拓宽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