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情况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介绍了中心的规划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提出了中心的动态的系统管理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情况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介绍了中心的规划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提出了中心的动态的系统管理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柴少明 《科教文汇》2007,(8Z):101-102
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情况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介绍了中心的规划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提出了中心的动态的系统管理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升了高校教育工作的水平。网络时代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即由传统的资源服务转向学习共享的空间建设。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包括实体物理空间的构建、虚拟网络空间的构建、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学习空间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式远程教育平台已成为构建数字化校园网的核心,同时它也为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提供开发空间.但是,由于目前网络资源在管理和开发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从而导致资源库重复建设,共享程度不高,这一现象已严重地制约了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基于此,文章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和需求,从学习资源标准化入手,分析对比国内外的先进标准化体系,采用面向学习对象和知识管理的技术,基于SCORM标准,设计一个较为完善、规范化的网络学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力求该平台能够为网络学习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有效地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共建,满足研究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的网络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及传统资源的局限性,在分析了学习者对外语学习资源网站需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外语学习资源网站建设的几点原则和应用设计,并分析研究了外语学习资源网站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学习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微学习以简洁的学习主题、高效的教学方式以及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等特征迅速受到当代人的青睐.文章针对微学习的资源开发与建设展开研究,阐述了利用快速E-learning课件制作工具Storyline为微学习建设跨平台交互式微课件的优势,总结了使用Storyline设计与开发交互式微课件的流程,以加强微学习的资源建设,打破微学习的使用平台限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探讨了如何有效地为数字化学习港的正常运行提供各项保障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化学习港的资源和运营的集约化目标,揭示了在全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以多种远程服务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数字化学习港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网络学习空间及其特征,描述了空间模型的处理过程。提出了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管理方法。其中根据空间建设的友好性、开放性以及使用率归纳出了五种空间建设管理因子:资源质量、领导推动、团队建设、紧密合作和评价激励。通过五个管理因子的结合,使网络学习空间良好有序运行,有效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从而达到让更多的使用者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条件下整合已有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方便、高效的学习支持非常重要。进行课程建设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注重学习资料的积累,也要注意资源的有效使用,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文章中提出来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学习网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创新人才的需求及计算机高等教育的不足之间的矛盾,通过对ACM-ICPC竞赛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竞赛教育可挖掘出具有目标导向式自主学习、开放综合型学习、团队协作式学习、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等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模式,阐述了江南大学ICPC近年来的参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侧重从自主选择设计、学习支持设计、组织设计这三个方面来阐释适应性学习设计内涵。根据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选择适应性学习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所导致的学习困难,实现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娟 《大众科技》2012,(6):31-32,2
高校的计算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非常重要的场所.文章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表现方面,根据学校机房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学校机房病毒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a computer simulation (business game) on the users’ perceived learn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derived from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ssumptions. The hypotheses relating to group dynamics and the user–computer interface design with the users’ perceived learning are tested using the business game “FirmReality” on a sample of 173 respondents.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qualitative results show that, in a computer-based simulation context, perceived learning is influenced more by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actors than by group dynamics. Furthermore, results point out a negative effect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instructor on individual perceived learning.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possibility to autom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充分发挥教学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s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two training methods on learner's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WWW homepage desig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employing two classes of 10th grader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ehavior modeling training method yielded consistently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higher computer self-efficacy as compared with the instruction-based approach. Subjects with various learning styles performed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in some learning tasks. The significant two-way interaction indicates the critical roles that gender and learning style played in interacting with training method. For learning performance, male students benefited more from the instruction-based and female students learned better in the behavior modeling condition. Concerning computer self-efficacy, female students gained more from the instruction and male students benefited more from behavior modeling approaches. For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 students, there exists a best-fit training approach. In addition, the best-fit training approach is task depend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ach individual training method has its unique merit to meet designated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learners with specific trai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conclude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数据挖掘领域中的ID3算法进行了改进,并且将传统的ID3算法和改进的ID3算法分别应用到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习效果,开展C语言智能学习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该软件主要包括模拟练习考试、智能评分、电子阅读和错题记录等功能。实践结果表明,该软件对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因其移动性、普适性和泛在性等特点,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有关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缺少系统、体系化的实践经验。在探讨高校移动学习背景的基础上,对美国阿比利大学的移动学习项目进行内容和特色分析,并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移动学习项目实施路径,以期为今后高校移动学习实践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韩雪 《科教文汇》2014,(17):77-77,86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基于资源的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本文在远程英语教学特征的基础上,与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有机结合,分析了基于资源学习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的特征,旨在整合英语教学和学习资源,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提高远程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