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融媒体下,传统媒体正面临新媒体的不断挑战和冲击,笔者从新媒体及传统媒体的优势特点分析入手,对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提出了几点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发展的冲击,传播方式、内容、受众群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传统媒体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为此,传统媒体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下,使传统媒体美术编辑工作凸显优势,提高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空间。文章基于这一问题,结合传统纸媒在融媒体时代下的限制性因素,并围绕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美术编辑工作创新要求,确立报纸媒体创新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技术以一种新形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了时代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高科技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媒体业的变革,使我国的媒体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势,出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的状态。新媒体因其诸多优点而超越传统媒体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主导地位。在竞争激烈的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冲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如何实现过渡成为当前媒体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在充分了解融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一些融媒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过渡措施。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许多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受到一定冲击的同时,其与新媒体的界限也越发模糊,融媒体将成为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传统媒体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下不被吞噬榨干,就必须坚持以内容为核心,遵循传播规律,打造出优质的融合产物,才能增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被时代所淘汰。本文通过探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发展方向,以小见大,以期促进融媒体时代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对传统媒体编辑的素质能力、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探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转型、融合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论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应遵循的原则,并重点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陆敏 《声屏世界》2013,(6):64-65
在全媒体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推动着各类新媒体快速崛起。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与新媒体的相互博弈中呈现出融合和互补的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融合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势不可挡地扑面而来。在这种形势下,地市级广播如何借助融媒体时代的东风更好更快地发展?融媒体到底为地市级广播提供了哪些突围的便利条件?我们通过深入了解融媒体、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常见形态。融媒体中心以及各类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催生了融媒体时代,这无疑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融媒体时代下所形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需要积极创新采编手法和思想意识,着力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素养。本文将着眼于传统媒体发展不足以及融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结合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和发展需要,探究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技能与素质培养途径,为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向融媒体时代下的全媒体记者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速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行业的转变,新媒体的涌入以及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共同打造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进全媒体记者的培养,积极参与媒体矩阵建设等,是融媒体时代提升新闻采编行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当下融媒体时代发展特点,探究新闻采编行业竞争力提升的措施,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自媒体、新媒体深受大众关注,直接改变了当前信息传播形态和媒体舆论格局。因此,优化信息内容,积极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丰富传播形态,适应全新传播生态,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媒体平台,就发展成为当前传统媒体适应媒体融合环境的应对举措。研究以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为基础,分析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新变化,结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发展,传统文字记者变身全媒体记者。文字记者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困难。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字记者的转型发展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已成为现代媒介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它必须主动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以谋求更长久的发展。融媒体时代,我国舆论场也由传统媒体主导的社会场逐步转为新媒体舆论场,舆论场的生成和存在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立足融媒体时代舆论场特点,对融媒体时代评论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技术不断发展和移动设备广泛应用的社会大环境下,新媒体的应用广泛性显著增强。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新媒体已经具备了与传统媒体抗衡的能力,所以,传统媒体为了实现自我进步,积极地进行了新媒体理念以及技术的融合,由此诞生了融媒体。对融媒体进行简单的分析,其指的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其实就融媒体的深层次讨论来看,其不仅仅是两种媒体的表现合作和融合,更有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综合性整合。可以说,现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而且融媒体时代的趋势和特点正在不断地加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加强,需要对具体的因素作相应的提升,所以文章就增强"四力",谱写融媒体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新篇章的具体内容做研究,旨在为实践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大批新媒体形式,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造成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要想增强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媒体行业的良好发展,就必须加快媒体融合,通过构建融媒体来推动媒体行业改革。文章简要介绍了融媒体,指出了融媒体构建的必要性,并从多个方面对其构建原则进行了深入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在融媒体背景下,各类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强势发展,使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分析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的演变、发展,对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提出了传统电视新闻融媒体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的出现,无形之中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固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融媒体在发展的同时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促进两种类型媒体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持续进步,新媒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信息传播能力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中获得发展,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了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的发展,促进了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从而对电视新闻编辑类栏目有了更严格的标准.电视新闻编辑应该积极学习融媒体知识,才可以在融媒体的环境下提高栏目的融合力.  相似文献   

17.
朱家亮 《今传媒》2020,28(5):31-32
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一定要扬传统媒体之长,补传统媒体之短,新旧媒体要充分吸收彼此优势,互相借鉴,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媒体行业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化改革的同步与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出发点,就如何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中,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借助新媒体的发展优势,推出符合融媒时代传播的媒体精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发展,这种融合给媒体带来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融媒体的强力推动下,传统媒体如何才能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通过扬优与借势发展,开拓出一条融合创新之路.本文从融媒体出发,对传统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扬优与借势,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媒体时代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兴媒体有着数值化呈现、模块化、自动化、多边性和文化跨码性的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传统媒体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吸收新媒体优势,认清发展方向,挺进主战场;适当借鉴新媒体元素,强化资源整合;认清新媒体本质,将融媒体作为最好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创建一个以融媒体为主要平台的模式,做到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的冲击下,融媒体的到来,传统基层新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且受众群体逐渐减少。面对这样的形势,基层传统媒体应当转变新闻工作方法,积极尝试运用新媒体手段,顺应融媒体的时代趋势,这样才能为基层新闻工作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推动基层新闻工作长远、稳定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融媒体的概况,然后阐述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发展的特点,最后提出融媒体时代下基层传统媒体新闻工作的开展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