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周阿敏 《文教资料》2012,(32):76-79
新世纪乡村小说创作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小说文本,与之相对应的文学研究却呈现重视不足的境况。本文从文本主题的解读、文本形式的发掘、多元研究视角的突围三个方面,对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的前景和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68):15-17
小说翻译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假象等值"的问题,可以采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处于文本不同层次的文体价值展开分析,将文学文体学,一门联系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引入风格翻译研究,旨在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主要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并在实例中考察了译者在风格把握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运行机制和文本群体。《斗破苍穹》是近年来较为典型的网络玄幻小说文本,从其文本结构、文体特征入手,考察《斗破苍穹》作为网络玄幻小说,如何以文学的方式阐释网络的"异面存在",进而得出关于网络玄幻小说文本的文体意义。为研究和把握网络文学的动向,探讨其发展规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学接受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本文试图用文学接受过程的有关理论从"从期待视野看琼瑶小说——琼瑶重视读者;从接受心理看琼瑶小说;从读者的接受动机看琼瑶小说"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琼瑶小说。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文学由于意识形态的过多介入导致文本的艺术建构受到严重的影响;寻根文学由于作家创作心态的迷茫,使寻根文学变成了一场高蹈的话语狂欢;新写实小说由于创作主体内心的冲突与彷徨,导致文学的责任与理想的失落。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看,当代小说已走出传统小说的认知领域,形象构造的变形导致意义空白;写实的冷静、客观造成感性的模糊;世俗文学的杂语喧哗和先锋小说的嬗变使形象意义消解;"人"的内涵和意义多向性,有使"人"逐渐抽象的倾向.这一切,显示了当今小说逐渐抽象的倾向.这一切,显示了当今小说逐渐由内容之实走向文本的玄远.就抽象与具象的关系而言,当今小说出现两极:一极是实之又实,一极是虚之又虚.两极的分离,意味着当代小说不能虚实相生,从有限体现无限,从"意义追求"走向"意义创造".当今小说这种有"空灵"趋向而没有达于空灵的事实,为当代文学在新世纪初的发展提供了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何柳 《文教资料》2012,(21):7-9
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首次提出了"空间形式"这个概念,从空间形式的创造与接受两方面为现代小说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范型,为现代小说的空间"转向"开了理论先河。本文从空间并置、意识流叙事、多重叙事角度几个方面论述了英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特征,并探讨了英国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既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比较,也包括跨学科,即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和意识形态的比较研究。这是比较文学宽泛而稳定的研究形态。本文从比较文学的定义出发,力图探讨"语言"这一介质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小说语言"也即是小说的文本,"电影语言"即电影的镜头、对白等等。跨越这两个艺术门类进行比较,是我所解读的"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泛化,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不仅混杂各种文学体裁,拆除文学的“内部边界”,而且试图抹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打破文学的“外部边界”,从而构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特征,如意义的不确定性、内容的荒诞性、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无序性和混沌性、文本自我反映的操作性以及语言高度实验化等,而这些都是通过采用戏仿、拼贴、大众化和互文性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80年代的文化语境,分析了先锋小说作家们在80年代中后期对西方现代文学进行模仿的深层原因,并详细探讨了由此造成的先锋小说的文本特点。由于90年代整个文化大背景的转变和先锋小说作家们自觉的艺术选择,他们的创作产生了一种向本土化文化和生存境况回归的趋势,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些小说在叙事、人物和文化意识方面本土化回归的表现。这种现象是80年代和90年代整体文学发展趋势的具体的展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新时期文学整体发展态势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未来文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小说:流变及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家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是教育小说同质异构的两翼。作为文学家教育情怀的文体表现形式,教育小说是德国文学传统的重要分支。这一优良的文学传统确立自歌德,并且很好地传承下来。作为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教育小说奠基于卢梭、裴斯泰洛齐,这一教育文体形式随着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与教育研究者身份的学术转向而渐趋沉寂。考今日教育研究之文体,论著为唯一的教育理念表达形式,但其不能具足、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它使研究作为“研究者自身生活史的产物与延续”的理念无法实现,并在其间造成严重的断裂,使既有的文本存在“言犹未尽”、“言不尽意”的缺陷,并由于这一缺陷,直接妨碍教育文本接受性的达成。作为一种历史的教育现象的教育小说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教育研究者应充分扩展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文体形式,以在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活之间形成“契合”。  相似文献   

15.
王莹 《文教资料》2012,(34):79-81
徐州籍作家赵本夫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本文从"小说创作历程研究"、"作家文学思想研究"、"小说文本研究"等方面对1982年~2011年赵本夫小说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类,试图总结既有研究中的得与失,以期拓展赵本夫小说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文学活动既是文本的生产又是意识形态的生产。在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外部技术的发达和内部技巧的成熟,使文学生产的各种特征完全凸显,生产方式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清末民初新小说推动了中国文学现代生产方式的确立。《新小说》的创刊使新小说开始生产,新小说的作家、文本的生产与传播、消费与阅读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小说的意识形态生产表现出新民的时代色彩。新小说关注社会问题、刻画普通人物、想象国家未来、批判封建官场、揭露社会丑恶、描绘私人生活等,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新小说的生产使中国文学走上现代生产的道路,同时为"五四"新文学的产生作了各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魔幻小说属于幻想文学类型.现代魔幻小说有不同于其它小说类型的审美特点.它运用魔法、巫术的思维特点建构起一个"架空世界".<魔戒>1954年出版后在西方引发了魔幻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本文将主要分析发表于现代的、以文学文本的形式存在的侧重于其文学价值的现代魔幻小说,并具体以现代受众甚广影响较大的<魔戒>和<哈利·波特>为代表性文本进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毕文健 《文教资料》2008,(28):200-204
笔者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历程进行描摹,从"文体之新、风格之美、文化之厚、意义之深"四个纬度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从中发现汪曾祺小说创作研究在"地域方言与文学语言的转换、审美拓展与文学成就的非对应性、小说中蕴含的地域性文化以及汪曾祺的创作对中青年作家的影响"等方面尚存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0.
对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颇多,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固然可以增加对鲁迅艺术创造力的理解,但是意义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点,它涉及人物命运的转折和故事意义的深化。就小说的转换方式这个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对其小说创作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