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道德风险的高校专利许可契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攀艺  蒲勇健 《科研管理》2007,28(5):150-155,177
研究什么样的专利许可契约有利于促进高校专利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从专利许可的角度构建了基于发明者和专利受让方道德风险的高校专利转化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均衡结果的求解,揭示正是道德风险导致了高校专利转化低效的可能性;从激励的角度对最优许可契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约束发明者与受让方道德风险行为、进而促进专利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2005—2019年申请专利中发生实施许可和专利权转移的数据,从数量、年度趋势、创新领域和技术流向等方面对两种专利运营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两种运营形式的比例均不高,转让专利比例稍高于许可专利,且转让专利有效率更高;许可和转让的技术领域具有相同点,也稍有差异;两种运营形式主要为北京本地实施应用,具有相似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专利是高校知识创造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专利许可给企业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创造的知识向企业的主动转移。从向企业许可专利这种知识转移形式来看,我国高校创造的知识都转移到哪去了?基于2008—2012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国范围内高校专利许可的时空分布和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省内许可是主流,跨省许可关系较为脆弱且存在小世界效应;专利许可时空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地区取代珠三角和京津冀成为专利许可核心区域,同时出现了山东、安徽、陕西等次级新兴区域;块模型分析显示,专利许可区块特征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2012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研究我国高校专利许可现状。研究发现:(1)我国高校专利许可的数量与速度均取得较快发展,其中普通高校发展更为迅速;(2)高校技术产业化速度逐渐加快,且高校许可专利的科技含量较高;(3)高校专利许可的参与度逐渐提高,但总体上还较低,参与专利许可的高校主要分布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研究发现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的专利许可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从技术知识属性的3个维度,对我国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的高校专利许可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重点高校与被许可人相隔的地理距离较普通高校远;(2)重点高校技术产业化速度较普通高校慢;(3)重点高校许可专利的认知距离较普通高远。基于此结论,提出对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专利审查机制是提升高校专利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探讨了专利审查对教职工发明披露和高校专利许可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审查对教职工发明披露有负面作用,但对高价值发明披露影响较弱;高校专利质量较差时须进行审查,但不可与提高教职工许可收益同时实施,专利审查比例与许可收益分配比例及转化成本负相关;最后,专利审查应与高校的许可策略配套实施,仅当预期未来收益较低时才可对外许可未经审查的教职工发明。  相似文献   

6.
相比专利申请权的转移与专利实施许可,基于专利权转移的高校专利转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知识产权网中专利法律状态中的专利权转移信息,对专利转化量排名前10位的高校进行受让人分析,发现高校专利转化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高校专利转化的三种有效模式:地校模式、队企模式和科技中介模式,并对三种模式的未来发展给予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2012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许可在数量与速度上增长迅速,但均落后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可专利具有科技含量较高、产业化速度较慢的特点,与受让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许可的高校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集聚化现象.进一步对这种集聚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前八名高校许可的专利存在科技含量较高、产业化速度较快的特点,与受让人之间的地理距离较短.基于此,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本文认为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采取3个集中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专利许可交易是高校实现专利利用的首要方式,而专利申请在公开之后往往还需要继续等待交易时机。通过对中国高校350个专利许可交易的考察,发现专利审查期限与专利许可时滞呈正相关,专利类型对专利许可时滞有显著影响,交易对象是否在同一区位对专利许可时滞具有显著影响,而是否为校企合作完成的专利对专利许可时滞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我国高校专利许可交易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继2003年颁布实施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3月15日颁布了新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该办法对强制许可的审查、强制许可费用的裁决、强制许可的终止作了详细的程序规范,对2008年颁布的专利法中新增加的几种强制许可情形也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强化了专利实施许可制度的可操作性。本文对2012年新颁布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的价值取向、一般程序规范、几种特定情形下专利强制许可的实施条件与程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引入旨在活化专利交易,促进专利的实施与转化。若要使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现高效运转,开放许可费的定价问题是关键。以实证分析为基本方法,筛选开放许可费影响因素;以比例分析为基本方法,解析开放许可磋商中的关系。基于专利价值评估体系,以假设性双边协商法为依据,综合收益成本理论,构建开放许可费定价模型以解决开放许可中供求双方许可费定价问题,促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