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外译的背景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造成中国话语"有理讲不出,讲了对方听不懂"的尴尬局面;同时,西方世界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话语,一定程度上导致对中国话语的误解和误判,加深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矛盾和隔阂。因此,加强汉英互译中思维方式差异的研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注重汉英文化交流中的思维方式差异、加强文化交流中理解和解释的研究、优化汉英文化交流中的对话三方面,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深入探讨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西方传播学、文学批判、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经常使用的分析法叫"话语权"分析;也就是说,谁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公关技巧和广告术,谁就能赢得任何形式的公共舆论战。所谓西方话语权究竟为何物,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同我们中华传统话语运用方式的异同在哪里,以及我们如何应对?东西方话语权争夺方式方法差异要在东西方的话语战中争得一席之地,需要先理解西方话语权的理论依据。"话语权"在东方民族的词典里是个新词汇。西方所  相似文献   

3.
刘艺工 《文化学刊》2011,(4):103-106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又称"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对各种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重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对"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的起源、特点及运用进行了分析,继而就"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吉卜林在《东西方歌谣》里写到:"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西方永不相逢,直到地老与天荒。虽然东西在两端,两个巨人面对时,不论种族与疆界,不分东方与西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东西方两位最杰出的戏剧大师生活在同个年代,又同在1616年去世,因为两人的存在,东方的遂昌与西方的斯特拉福德市从此相逢、结缘、交流,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5.
一 百年中国与新诗八十载 向晚落暮,又一个世纪末逼临我们这个东方大国。 至少中国的文化界尚能记得,当十九世纪落下帷幕,二十世纪即将开场之际,曾有多少仁人志士不无真诚而又热狂地预言:新世纪将是中国文化以及东方文化演主角、唱大戏、光复昔日荣耀、主导世界潮流的时代。 雄鸡唱白之后,转眼便是乱云低迷的薄暮。回首百年中国文化,我们面临的是怎样的反思与结论呢? 向以悠久、牢固、自足雄视天下著称于世的中国文化,在这个世纪里遭遇到西方文化空前的冲击——大引进、大接种、大裂变、大解构、拿来、移植、冲撞、交汇……一条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大河,渐离散为百湖千沼,呈现一片前所未有的驳杂、散乱和混沌。 无论从文化心态、文化性格到文化观念,无论是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还是审美方式,风俗、习惯、生活、语言等等,无一不受到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的深刻影响,而发生且发展着远非外在、浮面、非本质的深层变构;几千年农业文化的血缘就此断裂,  相似文献   

6.
李锡明 《文化学刊》2023,(2):120-123
张岱年大师,是国内当代最知名的思想家和哲理史家。他的“综合创造论”系统,卓然自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际思维讲坛,迄今仍放射出真理的光辉。在文化思想方面,张大师力主以新唯物论为根基,综合应用唯心论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借鉴解析学派的思想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综合,并以此为思想依据,从而创立了新发展的“整体创新”的新文化观。本文以文化和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角度,分析了张岱年哲学观和文化观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述了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乃是二者的有机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评季羡林先生的重要文化思想--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羡林先生提出的送去主义,是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思想.历来西方文化重分析,建立了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应该说正面临着转型.中华文化历来重综合,在自身文化转型中发扬传统文化优势,有利于新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8.
广告文化批判研究者的身份立场是精英主义的,理论立场是西方文化理论,而在批判的逻辑上,则是单一的、先验式的批判思维。此三者与批判对象形成的三大矛盾,即精英主义与大众文化、西方理论与本土语境、批判有余与阐释不足。这些矛盾必须从改变批判研究的方法上得以解决,即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饺子与汉堡包分别是中西方的特色美食,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饺子与汉堡包的介绍与比较,分析中西文化中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象征意义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各自民族的血统、生存历史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双赢”的思维方式,对公司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日益增长的团队效能需求与公司“灰色”企业文化现象之间的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从矛盾的二个主要方面——管理者和员工团队,从这二个不同角度切入思考、分析。试图探索如何做到让管理者和员工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逐步趋同;如何做到全面提升公司效能、综合提升员工素质;进而如何做到促使公司生生不息,促使公司长期愿景的实现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段宝林 《文化学刊》2014,(2):99-108
东方文艺复兴绝不是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正相反,一定要肯定和继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包括东西方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就拿立体思维来说,它就是西方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当然,吸收西方文化(包括马列主义)绝不能照搬照抄,而要结合中国实际加以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职业圈》2005,(5):50-52
现代社会,紧张工作之余的沐浴就像一场盛宴,能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抚慰和涤荡.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已摈弃传统的"一盆热水、一块肥皂、一条毛巾"的洗澡方式,日益注重"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等四大生活元素;当人们开始意识到男士和女士、老人和小孩的洗浴用品应当严格区分的时候;当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健康生活细节的品质的时候;当人们享受到高品质沐浴用品所带来的身心享受的时候;当更多的家庭主妇面对卖场品种单一的沐浴用品无从选择的时候,荷兰福格公司来了,中京美裕来了,"东方浴之韵"来了……  相似文献   

13.
由于《周易》本是一本讲占筮的书,《易传》又试图给它作一种系统的解释说明,所以,在古代乃至到了现代,一提起《周易》就难以拂去由于其保留有由巫术而来的神秘观念和迷信色彩。在刘纲纪先生看来,千百年来对于《周易》的研究,总的而论却正是发展了它的神秘主义、甚至迷信色彩的一面(包括大陆八十年代“周易热”中出现的所谓“预测学”、“相面术”、“算命术”、“风水学”等一类伪科学书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唯物主义的光辉。比如对被西方视为“东方神秘主义”的“图象语言”(黑格尔说是“图画式的概念”)——“卦象”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生态世界观是后现代世界观。后现代世界观是西方社会现代化晚期阶段兴起的文化批判思潮。它以反现代性的方式,发挥着优化现代性结构、拓展现代性边界的作用。生态世界观对自然“内在价值”的鼓吹,与对同性恋、女性、儿童、少数族裔、殖民地等“边缘”权利的鼓吹一样,联系着后现代思潮解构现代性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压抑和专制的努力。儒家价值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但由于“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思维方式的影响,儒家的人类中心主义又表现出和西方现代性思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就是不同于现代性思维的无限发展观,儒家认为应该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活动作出必要的限制;不同于现代性思维的机械论自然观,儒家坚持自然和人的生命世界的亲缘关系,并据此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起伦理性义务。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使儒家和后现代生态世界观之间具有了相互呼应之处,并为我们从生态世界观的视角诠释儒家思想提供了基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外刊概览     
克里姆林宫注目东方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严阵以待,关注着与其接壤的东方国家。自从西方插手乌克兰大选之后,俄罗斯一反常态,与中国走得很近。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俄重新考虑其战略关系的理由。对于东方,俄虽忧心忡忡,但它看到了中国崛起带来的巨大商机。对于西方,尽管还有天然气生意,俄却认为只有失望没有希望。俄采取“西方不接受我们,我们就转向东方”的战术,对此,前KGB和现任情报人员都持谨慎态度,他们“坚决反对向中国提供能源”,担心增强对手的力量会变得更加难以对付。美国《新闻周刊》1.17美军重赏之下无勇夫一向自信的五角大楼的官员…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是意大利史学家丹尼斯·哈伊的一本力著。该书的观点和研究手法表明了近、现代西方史学界已经将实证的合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放在整体历史人文的范畴,对于文化本体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唯一的手段,从政治、经济、历史、科学以及地理环境等综合角度出发,求得历史研究的整体概貌已经越来越成为西方史学研究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语言相对论"由沃尔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该理论强调语言影响思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根据人们所认为的语言对思维影响程度的大小,该理论又普遍被分为"强式"和"弱式"。如今,人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简单的强弱之分已不再适用于这一理论。本文旨在分析这一划分方式的局限性,并提出替代方式,期望帮助初学者了解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群众自发举办的乡间赛事,“村超”从黔东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中国本土媒体奇观全球传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案例。依托媒体奇观、景观理论来分析,作为“人民足球”的“村超”综合了此岸与彼岸、解构与重构、迎合与抵抗等不同维度,体现了策划者的造景思维,刺破超级景观的包围,在西方主导的景观霸权中探索出一条突围之路,对中国国际传播有较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对外大传播》2008,(11):58-59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可忽视 在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脑海中,对于“异文化”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方文化,两国的异文化研究通常会将焦点集中到西方各国的文化上。中日两国使用同样的汉字,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同一汉字表达的是相同的意义,两国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应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人性行政法     
一、人性预设的基础理论作用 社会学问题都具有各自的人性假设基础。而法律无论是从具体的法律条文还是从法理层面都应该是以它所认定的人性假设作为基础和引导的。人性的预设是它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出发点和逻辑推理的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构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原点。也构成了不同的行政法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