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他们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的英语情境教学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坚持采用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熏陶,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老师也可以从单纯的传道授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从而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他们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的英语情境教学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坚持采用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熏陶,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老师也可以从单纯的传道授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从而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钟琼 《知识窗》2012,(8X):48-48
<正>数学学习过程既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生感悟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自主、主动,解放课堂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求索的欲望。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应该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转变。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充满情趣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因此,应用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陈素清 《科教文汇》2009,(24):146-146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情境支持的课堂.才能产生生命的活力,才会折射出课堂生命的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本文从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学习情境、创设操作情境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学就开始培养.我们在语文创新学习的指导中,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主动地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一、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因此,教会学生求异质疑,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让学生围绕课题思考、提问,有的说:“我想知道草船为什么要借箭?”有的说:“草船向谁借箭?”有的说:“草船借箭的经过怎样?”有的说:“草船借箭结果怎样?”这些问题既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创设数学情境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促使他们进行高效的学习.以下笔者结合教学经历,提出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农村职业学校,所招学生可以说基本上基础偏差,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更感到头痛,要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现实情境中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情境教学,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呢。本文谈了四点经验,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问、好动、好模仿等特点,他们在获取文化知识上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他们年龄较小,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与成人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研究学生"学法",其中较有成效的一条就是寓教于乐,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会思考尤其重要。教会学生思考,其实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面对求知欲极强,又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初中学生,新的构思可以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的学习能力;新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灵活运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新的内容可以促进他们开阔视  相似文献   

14.
卢忠 《科学中国人》2014,(4S):155-155
逆向思维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小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和解题方法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经常运用于小学数学的计算中,同时在几何知识的教学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都有较多的运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加强对他们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还原意识以及逆联想的引导来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并在不断地训练中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田瑞琳 《科教文汇》2008,(13):112-112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本文从三个方面(一、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二、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来阐述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总之,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7.
闫军伟 《科技风》2011,(14):195
要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中要联系实际古为今用,巧设情境,导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往往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语文教师应当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若教师能够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