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超音速时代之父”,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早年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完成了,他兴致勃勃地  相似文献   

2.
曹喆 《神州学人》2009,(12):7-9
2009年12月1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98岁的生日,遗憾的是,这位开创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功勋泰斗却没有等到这一天。10月31日,钱学森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3.
葛国建 《师道》2002,(2):38-3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超音速时代之父”,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终于成功了,他兴致勃勃地去向导师汇报。冯·卡门教授听后当时也没弄明白,他不耐烦地打断了钱学森的话:“不!这是不可能的。是你把它弄错了!”钱学森当时很苦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10,(1):12-14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科学启蒙》2010,(1):F0003-F0003
2009年10月31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一生致力于祖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钱学森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相似文献   

6.
导师认错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超音速时代之父”,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的导师。  相似文献   

7.
<正>钱学森(1911—2009),新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1935年,钱学森赴美进修,第二年从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钱学森回国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钱学森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实力居世界第三位。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离不开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光芒。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小学时,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钱学森总是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飞起来空气阻力很小。他投飞镖时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9,(21):1-1
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一生传奇,成就卓著。荣誉无数,国人引其为科学的骄子、民族的脊梁与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以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信仰。怀尖端科学造诣而穿越政治的波诡云谲,于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居功至伟。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当为国人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10.
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举国为之哀痛。值此哀痛之际,令人不禁想起钱公对中国教育体制难以培养杰出人才的忧虑。我们为什么一直出不了大师?五千年的文明积淀,那些独特的创新智慧,我们  相似文献   

11.
人物:钱学森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他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为新中国的成长作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和功勋最为卓著的科学家,是新中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杨淳茗 《初中生》2009,(9):12-13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回国时说的一句感慨万分的话。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说到钱学森回国,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3.
初阳 《留学生》2010,(9):24-27
一位中国科学界泰斗离开了我们。他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科学界著名的“三钱”,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身体力行推动国家社会发展,他是一名教育家,一手创办了上海大学,曾在任校长27年,并时刻关注民办高校、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嘴博客     
《小学生时空》2009,(12):1-1
大嘴播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于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火箭之王”。  相似文献   

15.
动态     
《福建教育》2009,(12):3-3
【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逝世】11月6日,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前往送别。钱学森同志因病于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相似文献   

16.
学了课文《钱学森》,我们知道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那么,你想知道中国科技界还有哪些科技“之父”吗?让我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8.
赵平 《青年教师》2010,(1):F0002-F0002
2009年10月31日。新华社的两则消息引起非同寻常的震动:曾多次向温家宝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辞世。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问,充满了忧虑。  相似文献   

19.
现年85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肝引起世人瞩目。这部书展现了艺术与科学汇流的历史趋势和美妙的前景,给文学艺术送来了批判地继承传统、超越世俗、预见未来世界的美妙信息。曾以《工程控制论》这部开别性的著作闻名世界的钱学森,在他的脑海中不仅拥有一个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而且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作为钱学森年轻的同辈人钱学敏在“编后记”中写道:钱学森从小受过良过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日本留学生,一生爱好文学艺术,钱学森自…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最早提出研制中国自制无人机的科学家,他师从冯·卡门(TheodoreVonKarman)教授,与钱学森为同门室友,良师和益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就是范绪箕,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著名力学家、航空科学家。当中国多种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机"集体亮相珠海航展时,中外媒体纷纷询问这位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之父"的科学家有何感想,范绪箕感慨地回答:"这是我一生的理想之一,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理想在变成现实。"2015年11月21日,范老先生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