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朱 《科教文汇》2013,(10):150-151
本文通过对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了从单一的新闻播报转型综合新闻节目主持的必要性,分析如何从主持风格、语言表达、知识素养、气质提升等方面,塑造合格的职业形象,培养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了从单一的新闻播报转型综合新闻节目主持的必要性,分析如何从主持风格、语言表达、知识素养、气质提升等方面,塑造合格的职业形象,培养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魏海峰 《内江科技》2010,31(11):58-59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节目的内容、形式有了改变,"民生新闻"从而得到迅速发展,而播音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作为民生新闻主持人,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坚持"三贴近",即心态、行为、语言的贴近,才能够将民生新闻播好。  相似文献   

4.
郭晓宇 《科教文汇》2008,(33):263-263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都是以宣传和教育功能为主,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和“工具”,而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百姓身边事,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在节目理念上和新闻的报道上,与我国传统意义上一元的政治文化为主导的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类似“联播体”新闻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是电视民生新闻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寻找到地方台无可替代的优势。然而电视民生新闻在“收视率第一”的追求下,不惜迎合一些市民的低级趣味,有媚俗和庸俗化的倾向。面对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本文将试图对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更好更快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民生新闻栏目数量逐渐增加,其以平民语言、平民视角等优势特点受到民众喜爱。电视民生新闻从群众生存状况等方面取材,缩短了观众和电视媒体之间的距离,使观众产生更多真实、亲切的感觉,但是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失真"的问题,如何对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进行把握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石莉萍 《科技风》2013,(23):178+180-178,180
新闻事业正在朝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方向发展,媒体的传播理念开始更多地向受众本位转变,以平民视角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在经历了起步、辉煌之后,民生类电视节目的弊端和问题也逐步凸显,在新形势下媒体如何实现民生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呢?本文从视角拓宽、主题策划、强化评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祖国 《科技风》2012,(13):204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本文对民生新闻的内涵、特点及采访技巧探讨性的提出了部分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栏目是对传统电视观念的突破,对既有电视新闻样态的创新。它的创新行为构成了新闻节目体系中的差异化符号,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新闻节目传播范式的创新里程揭开了新的一页。对于地方卫视而言,只有满足目标受众需求,将节目做出特色,做出新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可持续发展的先机,才能在资源不断整合的基础上提升自办节目的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以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成都全接触》2006年11月3日至8日新闻节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充分运用民生新闻,抢夺有限的受众资源,成功打造自己的"民生"名片,赢得自己特有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农光华 《科技风》2013,(21):182
近年来电视新闻界使用的一个全新的一个名词就是"民生新闻",这说明社会对民生的关注在不断提升,而对于采访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者要抓住采访技巧与策略以提升采访质量。采访技巧已成为民生新闻采访构成中关键的一项技能。而在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只有善于运用采访技巧,才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资料与线索。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在对民生新闻采访的探究上,重点探讨了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徐斌 《科教文汇》2007,(12Z):159-159
城市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以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成都全接触》2006年11月3日至8日新闻节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充分运用民生新闻,抢夺有限的受众资源,成功打造自己的“民生”名片,赢得自己特有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栏目是对传统电视观念的突破,对既有电视新闻样态的创新.它的创新行为构成了新闻节目体系中的差异化符号,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新闻节目传播范式的创新里程揭开了新的一页.对于地方卫视而言,只有满足目标受众需求,将节目做出特色,做出新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可持续发展的先机,才能在资源不断整合的基础上提升自办节目的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雷虹 《科教文汇》2007,(12Z):208-208
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栏目是对传统电视观念的突破,对既有电视新闻样态的创新。它的创新行为构成了新闻节目体系中的差异化符号,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新闻节目传播范式的创新里程揭开了新的一页。对于地方卫视而言,只有满足目标受众需求,将节目做出特色,做出新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可持续发展的先机,才能在资源不断整合的基础上提升自办节目的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以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成都全接触>2006年11月3日至8日新闻节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充分运用民生新闻,抢夺有限的受众资源,成功打造自己的"民生"名片,赢得自己特有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马琳  郭月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6):181-182
民生新闻中的“民生”取义于“人民的生计”,与“国计”相联。但是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并没有真正达到“民生”的层次,存在着名不副实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通俗性的尺度把握不够恰当。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本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新闻价值,才能使民生新闻继续蓬勃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当电视文化由买方市场转入卖方市场,即电视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消费时代后,受众的心理和受众的需求成为各电视台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新闻节目,其报道内容日趋平民化,在前期报道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对于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创新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重内容轻形式的新闻节目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对医德医风、医患沟通等问题比较关注,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勤慎诚爱"校训展开论述,剖析了学校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从专业知识学习和日常的教育管理进行渗透教育,不断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李杨  袁中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167-167,169
网络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网络新闻节目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个人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讨论。作为网络新闻节目主体之一的主持人,如何应对知识更新、技术革命以及专业播音主持的运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考问。文章将从新闻播音的发展,受众选择的分界线,新闻受众的需求点,人人都是报道者,网络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培养,3G时代的挑战等六个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莉丽 《内江科技》2013,34(5):69-70
当前,各地电视台为了改变新闻节目这种呆板单一的宣传形象和功能,都想方设法增加新闻的可视性,逐步形成集宣传、监督、告知、沟通和服务于一体的局面,以满足观众需求。电视民生新闻是本世纪出现的电视新闻新现象,具有亲民性、现场性、互动性的优势,但也存在同质化、庸俗化、肤浅化等问题有待我们去改进。  相似文献   

20.
刘晓彬 《今日科苑》2010,(12):167-167
在改革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直备受关注的广播新闻节目受到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广播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计划的要求去筛选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热点,把住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突出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各个节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