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但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被忽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改实践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诵读,将诵读教学回归课堂,重新发挥诵读教学的巨大作用,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文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2.
陈思 《现代语文》2010,(1):17-18
朱自清先生曾在《论诵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它。”诵读教学古已有之,是我国古代教学的精华所在,并为历代教学所重视。而目前我国在语文教学中重功利、轻积累,重结构分析、轻诵读体验,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对当代中国的语文教育重新审视,积极呼吁语文教学回归传统,加强诵读。以诵读为主的文言文教学,正愈加受到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文言文诵读教学日渐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诵读是中国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它更新、更多的内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思维的基点出发,重新审视诵读教学,让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诵读法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势日渐衰微、几近消亡,在世纪巨变、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方法又重新走入语文教学的视线,新课标更是把它提到很高的地位。本文借此对"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挖掘其对语文教学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桂明 《考试周刊》2011,(85):48-49
在传统教法中,诵读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本文主要阐述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诵读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衡量国学经典诵读成败的首要标准是有效的作用于语文教学实际。从服务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国学教育,通过二者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操作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贯通和衔接,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率,为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视角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混淆了它和朗诵的概念。针对这些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忽略诵读教学所造成的后果,并简要阐释诵读与朗读的“同”与“不同”及它们的内在关系,进而引出对诵读的性质、地位、功能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就是修辞,而传统的修辞概念已显得捉襟见肘——它无法涵盖越来越丰富而生动的文本形式和修辞现象。西方后现代主义修辞学研究已从传统意义的文本形式走向泛文本,从修辞走向泛修辞,其修辞概念已指向了文本和认知,有人甚至把修辞看成是“人类理解其环境的一种潜能”(司各特)。相对西方现代修辞学的研究理论,我国对修辞学的研究显然已经滞后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一直没有摆脱对传统文本形式和修辞经验的依赖。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阅读与写作,汉语语法和修辞教学已逐渐淡出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忽略了最根本的语言文字教学,扼杀了最感性、最生动的文本修辞行为和修辞方式。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重新建构语文教学的价值和立场,必须从广义修辞学视野中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必须从对语文的学科性重新认识的高度上来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9.
丁华娟 《教师》2013,(16):54-55
近年来,由于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和学生传统节日观念的淡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流失甚多。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客观对待、积极引导、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既正确认识西方节日文化,又能客观地重新审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广泛传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实践活动,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考的功利性遮掩了最为本真的语文课堂。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诵读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诗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对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于小学生的素养的构建与培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是诵读教学,然而当前我国的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于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去解决,在本文中介绍了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分析我国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受应试教育和西方教学影响,如今的语文教学几乎已与国学经典相脱离.作为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国学经典在教学中的丧失的严重性,并思考怎样把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诵读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依据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母语教学的特点,回顾诵读教学法的发展变化过程,阐释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力图构建适合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诵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就此文章结合作者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诵读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诵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的一大基础,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却经常被忽略。本文中就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问题以及诵读教学策略进行简单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其洲 《考试周刊》2011,(21):28-28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容忽视,但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课上少朗读、不朗读的现象不在少数。中小学的语文诵读教学数量少。即使有朗读,教师也多让学生一读了之,缺少方法指导,朗读成了走过场,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上。其实,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诵读传统,  相似文献   

17.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诵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促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厚博大的文化智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古诗文的诵读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充分认识诵读经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诵读经典,可胜万卷杂书;诵读经典,可抓住最佳阶机遇;诵读经典,可培养语文素养;诵读经典,可完善思想性格;诵读经典可培养爱国情怀;诵读经典,可促进人格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吸收诸子百家以及其他外来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发展中,它曾占据过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其世俗性和保守性使中国在近百年来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发展的机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抛开了传统文化的羁绊。由此以来,新形势下时代文化需要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作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局面,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审视传统文化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其存在的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虞根应 《学语文》2008,(5):48-48
诵读是语文教学传统方法之一,对提高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应发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恢复诵读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