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嘉炎诗风演化折射出康熙朝诗风演变的复杂过程。徐嘉炎于康熙十二年入都后,在诗坛主导风尚影响下,其审美趣味由唐诗转入宋诗,而诗坛盟主王士旗的奖掖更加剧了这种转向。在康熙帝诏举博学鸿词科背景下,冯溥开始整饬诗坛,呼吁唐诗风,反对宋诗,于是徐嘉炎走上重返唐诗的道路。徐嘉炎诗风演化过程及成因的考察,展示了康熙诗坛诗歌演变脉络,凸显了博学鸿词科的诗史意义,纠正以往徐嘉炎诗歌研究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在康熙诗坛,宋荦尝一度与王渔洋并称诗坛盟主,声誉颇。然其诗史地位却难以从创作认知,而是主要体现于他对“江左十五子”诗歌集群的建设。“江左十五子”是考察清初诗坛向清中叶诗坛过渡的一个关键性诗歌群体,由他们与宋荦共同推扬的创作风气从正负两方面对清中叶诗坛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士禛作为清代康熙年间的"诗坛圭臬",其诗学成就与影响甚巨。渔洋诗学体系包括其诗学理念与诗歌创作实践,主要体现为"神韵说"。其诗学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康熙年间及以后的诗坛发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了朝鲜等国,他的诗学理念与诗学实践也引起了学界的许多争鸣,总体而言贡献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唐德宗是位独特的爱好诗歌的帝王,对其执政时期贞元诗坛诗风的影响是显著的,他通过宫廷诗风、科场诗风再到主流诗坛诗风的传递途径,推行"精雅"诗风,贞元诗坛主流诗风是大历诗风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现行一些文学史在论述宋初诗坛时,往往没有反映出宋初诗坛的复杂性,没有对宋初诗坛的唐诗传统及各种流派予以客观的叙述和正确的评价。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作为现代诗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其诗歌创作所展现的精湛诗艺及独特的诗美追求主要表现在诗的内在韵律,形象的抒情,用全心灵的关照去创造诗美,在现代诗坛上前承象征派后启现代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7.
宋荦与王士禛康熙六年定交,前后交好四十余年,于诗文声名和仕途生涯皆相互倚重。康熙十六年王士禛刊刻宋荦等人诗为《十子诗略》,对其稍后主盟诗坛和宋荦诗名之振扬及台阁诗风显扬影响重大。王士禛自康熙十九年真正登顶诗坛后持诗界权柄二十余年,而宋荦自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四年先后为江右和江南诗坛宗盟。这一时期宋、王的交游,对诗坛盟权开始由台阁下移地方节府、清初诗风由遗民之节向清雅温厚演变和奖掖诗学后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康熙年间中州诗坛的著名诗人,刘青藜的诗学交游颇为广泛。梳理其交游活动,对于了解清代中州诗坛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进一步廓清其诗学风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许筠,受到当时中国明朝诗坛“诗必盛唐”复古思潮的影响,根据当时朝鲜朝汉文诗坛崇宋拟苏走向极端的倾向,提出与明朝复古派相同的“尊唐黜宋”的文学主张。但许筠又非完全照搬中国明朝复古派的理论,他一方面汲取了其注重性情的成份,剔除了其重视格调形式、一味拟古的弊端,另一方面又结合本国当时汉文诗坛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朝鲜诗坛史上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性情”观。  相似文献   

10.
宋室南渡后,福州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诗坛中心之一。福州诗坛的主要诗人有福建本土的李纲、邓肃、张元幹、李弥逊等人以及宦居于此的苏籀、朱松、吕本中、胡铨、叶梦得、富直柔等人。福州诗坛可以绍兴十年(1140)李纲病逝、李弥逊隐居连江为界点分为前后两期。福州诗坛前期最突出的文学活动就是两次大型的同题唱和活动:止戈堂题咏和王岩起乐斋诗,诗人通过这种诗歌唱和不仅是诗艺的切磋,更是一种精神的砥砺。李弥逊是纵跨南渡时期福州诗坛两个阶段的重要诗人,其诗歌以描写隐居生活之乐为主,兼有忧国忧时之情。宋南渡时期福州诗坛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文不坠,兴盛二十多年,与绍兴初期的临川诗坛以及绍兴中期的上饶诗坛繁荣一时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元和诗豪刘禹锡作为中唐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在多种诗歌题材领域有所涉猎,以政治讽刺寓言诗、咏史诗与仿民歌体创作最见功力,咏史之作更是当为其中翘楚。他在对前人大量优秀经验成果继承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独有见地,使咏史诗的创作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文辞、风格、意境等诸多方面树立法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2.
论李贺诗     
李贺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或抒发个人怀抱,或关心国家政治,或怀古咏史,或赠别酬答,而那些感流年,叹人生的作品,则以诡异凄艳的特色在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唐代诗坛独辟蹊径,更为唐诗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论家、诗评家皎然在《诗式》等著作中对大历诗坛有独特的评价,对初唐诗人陈子昂、沈拴期、宋之间有鲜明的褒贬。其明显的局限是有过重的南朝情结,对唐诗的特质缺乏认识,而摘句评诗也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是一位与疾病相伴一生的诗人 ,其病状、病期对他的整体文学有着重大影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眼疾”。白居易的视力障碍与他生来所具有的内省自照性格 ,加速形成一种契机 ,其结果使抒情与说明交织在一起 ,创作了多种表现眼疾的诗歌。把眼疾作为描写的素材 ,在从先秦到唐末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中 ,白居易可谓是独领风骚 ,他从题材到素材吟咏了许多的眼疾表现 ,成功地扩大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刘驾是晚唐时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故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生疾苦内容;多采用比兴手法,形成其诗含蓄婉转的讽谏意味与美刺精神;其诗尤以善于描摹、刻画人物心理情态而富于情致见长;语言亦清新自然、浅近通俗而为人所称道。刘驾诗歌创作的独特成就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由此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盛唐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但从茶诗创作的角度而言,却只是初兴阶段,可它在中国茶诗的创作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盛唐的茶诗作者们奠定了后世茶诗的基本风度和格调:淡泊俭约随遇而安、和谐宁静崇尚自然、清幽闲适且充满禅意。它以其独特的开创性,对后代诗人围绕着茶和茶事进行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小说人物之口发表他的诗论观。他主张作诗要词句新奇.可以突破格律的限制,要注意体裁。学诗要由唐入手,再进入魏晋;由近体诗入手,再进入古体诗。他在“意”与“辞”的关系上重“意”轻“辞”,主张诗的立意要新,提出了“意趣”这一诗歌审美概念。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旨意含蓄,风格的取境精练、语言警策、想象丰富来显示刘禹锡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9.
唐诗的诗歌达到了新的高度,言说方式更圆熟,但在处理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上,及诗的内在和外在音乐性等,应该有新的尝试。何夕报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哲理性思考,其基调是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与人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0.
张说是初唐渐盛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其文章雄浑阔达、骈散兼具,以"大手笔"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美名。梳理张说之文在内容包涵、创作体式、情感生发、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特征,阐明张说作为开元时期的政治家以及一代文宗,其"大手笔"不仅体现在撰制了数量众多的实用性文章,而且文章所呈现的格调恢弘、典雅富赡的风格,庄重整饬、骈散交融的文法技巧以及情真意切、据实而发的感情色彩等,也体现出"大手笔"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