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郝诚之郝松伟的《河套文化探源》一文,以新颖独到的观点、鲜为人知的史实和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跨专业的比较,以及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大艺术的视角,充分挖掘和论证了河套文化的四大亮点——匈奴文化的特殊贡献、农牧文化的早期融合、抗战文化的英雄本色、多元文化的艺术奇葩。颇有深度和力度地揭示了黄河文化的多元本质、多样特色和多彩品格,全方位地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久弥坚的特殊凝聚力和伟大自豪感。 此文在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河套文化研讨会”上,受到国内专家的普遍好评。本刊自本期起,将连续刊载此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全国文化界众多名人走进内蒙古,历时两个月,行程数千公里,从河套平原到呼伦贝尔草原,从古墓群中到阴山顶上……访问、考察了内蒙古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草原文化、底蕴宏厚的人文景观,深入论证了草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内蒙古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如果“化”可以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区域化”则是一定区域内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物质化和精神化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原本就是一个过程,只不过有的人走得快些,有的走得慢些罢了,在遥远的尽头,生命的归宿都将永远一致。”僰人,这个古老文明而又被人们认为已消失的民族,而今却又在世间神秘地出现,他们不仅留有古老的语言和服饰,同时还保留着古老神奇的习俗,显得极其神秘和古老,隐隐透着深沉博大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5.
以硬件运载软件——品牌营销战略之软硬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明 《新闻界》2006,(5):134-135
一、问题的提出:从一个案例说起 这里所说的案例,是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与开发。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与开发,原本是做商业地产,笔者所在的品牌战略研究团队介入以后,坚决反对做商业地产,而主张做文化商业区,并提出了以硬件运载软件的品牌营销战略思想。其理由在于:一方面,把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尽管说是保护性开发),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难免会对其历史文化资源的原生态价值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作为稀缺资源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其硬件总是极其有限的,如果做商业地产,即便是卖数万元一平方米,其利润也是有限的,而软件的开发则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6.
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而讲故事则是最通俗、最大众化的化传播方式。从古至今。无论在任何化艺术和传播方式中,故事都是所有人群了解历史、感知社会、感悟人生的最佳载体,今天的电视媒体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现象之一:“据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个城市青少年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非常低,按 100分满分计算,受访者平均得分仅 27 69分,只有 1 5%的人得分超过 60分。”   现象之二:这些年,一些以历史作为题材的小说、电视剧非常火爆,十分走红。这些小说和电视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借历史之招牌,随意歪曲和篡改历史,完全没有了历史的真实;一类是选择历史中富于趣味能够吸引读者或观众目光的部分,特别是野史中的细节加以扩大、增容。这两类历史小说或历史剧让历史…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传播视域下“官本位”文化的历史演变“官本位”文化,从文化传播的历史来看,其存在的历史久远,官的定义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周礼·王制》中:“王者之制禄。”唐孔颖达疏曰:“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若指其所主,则谓之职”。  相似文献   

9.
河套地区为宜农宜牧之地。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在这里实行大规模移民屯垦,很多地方被开发为农业区,从而改变了这里单一的畜牧业经济结构,农业成为重要的经济门类。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通过生产方式的农牧互补,先进技术的互相传播,人员的彼此流动,实现了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是已有2490多年历史的古城,所辖的沂蒙老区,自古以来就是名人荟萃,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建好旅游档案,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让世人在回味历史中了解临沂,并获得旅游、休闲、欣赏的文化情趣,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社会》2003,(4):50-50
《圣武记》记载:“贺兰山额鲁特者,俗称阿拉善蒙古也。阿兰山即贺兰山,亦名阿拉善山,是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  相似文献   

12.
方舟 《视听纵横》2004,(6):38-39
新闻是富有活力的信息,在人类所有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最活跃的。人作为社会的人,对新闻信息的关注与分享是与生俱来的精神需求。人类经遇或目睹重大事件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对这一事件进行历史的记录或进行哲学的思考或艺术的再现,而是通过传播来与人分享,讨论这一事件。传播新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第一位的反应,而哲学、艺术、历史等则是第二位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天一阁文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辉 《图书馆杂志》2005,24(5):93-94
黄宗羲登临天一阁观书后,在其《天一阁藏书记》中感慨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这句话既感慨藏书之难,也称赞了天一阁在遭受兵、贼、虫等厄劫之余藏书保持之久。可藏书虽难,却没有力量阻止任何藏书者的爱书藏书之心。中国历史上有难以计数的藏书楼,这些楼或者还保存完好、或者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它们所承载的中国藏书文化却源远流长,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藏书楼曾经保存了众多珍本古籍,更重要的是藏书楼所体现的藏书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爱书藏书之人。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国家适时提出并实行化体制改革,出版社由公益性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以经营性为主的化产业单位。 “穷则变,变则通。”国家化体制改革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化事业强调的是公益性、服务性,而化产业则注重经营性、营利性。显然,事业体制下的职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方式,对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不十分关心;但是转变为企业单位后,势必打破原来的“铁饭碗”,职工切身利益与出版社经济效益紧密相连,互为一体。这样一来,职工和出版社利益一致,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对职工来说,增强了其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对出版社来说,强化了其经营意识、竞争意识。出版社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  相似文献   

15.
芦荻:我是1975年5月29日进中南海为毛泽东读书,9月28日离开.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4个月.从接触中我了解到.毛泽东酷爱历史典籍。他的博学多才.思想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国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如此贯通、娴熟,他是第一位。他一生沉湎其中.从历史文化中思考过许多为国为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1 地域文化解读。所谓地域文化,笔者认为是指由于受相同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影响,而长期积淀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一定影响、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地域文化直接反映在地域文化文献中。我们知道地方文献是指一切与地区有关的文献,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而地域文化文献则是地方文献中带有地域文化共性的精华部分,它强调的是长期积淀、形成规模、产生影响、鲜明特色,简而言之,是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融入地域文化研究.本溪市档案馆有两个有力的武器:一个是本溪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个是档案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力和创新力。如果把前者比作是这根弓上的一根弦,那么后者则如一支蓄势待发的箭,以迅雷之势飞射出去.击破传统思维的壁垒.开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胡娟  张志春 《兰台世界》2007,(12S):59-60
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壤中产生的一个中西合璧式的人物,中西方文化在她身上均有所体现,她时而表现出中国文化情结,时而又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目前我们看到国内外学术界对她的研究多停留在历史及政治上,而服饰,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美龄西方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统一,折射出了中西服饰文化观念的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江西广播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把赣文化发扬光大,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以适应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省情的要求,以适应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四、多元文化的艺术奇葩 著名民间艺术理论家韩燕如先生有两句话特别深刻:“换了朝代换不了月儿,改了江山改不了曲儿。”热爱家乡是共同的,但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艺术表达。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在歌颂草原的诗歌中,最有影响的居然是生活在阴山下、河套里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首北朝民歌。创作于一千多年前的《敕勒歌》,一直被中华各民族公认为是“莽莽而来、自然高古”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