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100m跑提高较快,我国女子100m跑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为稳步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成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用科学理论,对照统计材料与个人短跑实践,着重从影响100m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频与步长变化,谈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2 理论概述与分析2.1 速度是步频、步长两个因素的结合,然而速度的增长或减慢是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或其中一个)的变化.从100m跑成绩与步频、步长变化的数学公式:百米成绩=100m/(步频×步长)可  相似文献   

2.
一、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跑的能力。速度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关键,是起主要作用的专项素质,要提高短跑成绩,就要把发展跑的绝对速度放在首位。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快速条件反射、肌肉力量、动作速度和幅度等因素。 速度练习主要采用80米以内段落的反复跑、加速跑、行进间跑、练习强度在90%以上。发展运动员的速率,是提高位移速度的重要途径。采用下坡跑和顺风跑、牵引跑主要是通过适当的牵引力来增加步幅与步频,上坡跑、台阶跑、拉车跑、发展步幅和腿部力量,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3.
李春雷 《体育学刊》2004,11(1):117-120
对近20年世界女子100m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100m跑成绩数据(100m各段落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世界女子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60m之间,即起跑后6~7s,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m,下降幅度达到6.18%;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0m跑成绩。  相似文献   

4.
对24名学生进行了不同段落的重复跑练习和血乳酸测试,结果发现,45~60m段落跑后血乳酸急剧升高,形成血乳酸激增的“转折”阶段,在此阶段之前的30~45m段落是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最适跑距,之后的60~80m主要发展速度耐力。实验组经过10周不同段落的训练后,其非乳酸能和乳酸能供能能力、100m成绩、PAP、AAP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并与训练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该研究表明,10s超极量强度无氧训练法并不能明显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5.
周强 《体育科学》1999,19(3):44-47
采用实验方法,将受试者分为 3组,第 1组采用与 100 m跑动作结构或特点相似的力量练习,第2组采用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对照组仅进行跑的练习,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与跑的动作结构相似的力量练习的第1组受试者,比后两组受试者的后蹬速度快,摆腿幅度大,踝关节缓冲作用效果好,“送髋”技术明显,成绩好。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结合专项动作结构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和必要的。而作为专项力量训练手段,杠铃负重练习中的某些练习在安排和方法上有待于调整。  相似文献   

6.
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据采集法、影片拍摄法、数理统计法。2.结果与分析(1)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起跑加速段平均速度的研究(0~30m段):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在100m的比赛中,起跑至30m加速段时的平均速度比国外男子优秀百米A组和B组运动选手差且处于劣势。在加速阶段中,起跑至10m段是决定100m成绩的关键,我国百米短跑成绩在加速段应提高起跑至第一个10m段的加速能力。(2)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途中跑加速段平均速度的研究(30~50m段):我国男子百米前50m跑的加速能力最差,再加上起跑至10m段又比国外运动员差,累计成绩的差距就更大。因此,经…  相似文献   

7.
<正> 学生在1500m 跑的练习和测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计划,前快后慢,跑速相差悬殊;心理紧张,动作僵硬。其结果是体力消耗过大,越跑越没信心,成绩提高缓慢,教学效果不好。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解决以上问题,在不断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和匀速跑能力的基础上,还应突出练习强度,这是提高1500m跑成绩的关键。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400m的间歇跑。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800m跑测试中,无论成绩优劣,大部分跑的节奏是典型的先快后慢。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在练习中重视了800m跑的练习方法。而忽视了跑的节奏安排与练习,导致了学生对800m跑的节奏把  相似文献   

9.
运用趣味练习方法 提高耐久跑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耐久跑的教学进行了教学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两组不同的练习方法练习后,经考核得到有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趣味练习方法,对提高耐久跑的成绩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一、耐久跑(女生8 0 0 m、男生1000m,必考项目)练习目的:增加阻力,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利用弹力带的牵引,增加学生腿部力量,也可增大步幅、加快节奏,提升奔跑能力。练习方法1:2名学生1组,前后站立,1名学生在前作为练习者用力跑动,另外1名学生在后作为辅助者用弹力带控制跑动速度(图1)。  相似文献   

11.
世界优秀女子100 m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了世界优秀女子100 m 跑运动员的技术,以寻找影响女子100 m 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最大速度与100 m 跑成绩高度负相关,是影响100 m 跑成绩的第1 因素,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节奏对成绩也很重要,次最大速度的跑动距离也是影响女子100 m 跑成绩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800m跑测试中,无论成绩优劣,大部分跑的节奏是典型的先快后慢.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在练习中重视了800m跑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体院60名学生不同短段落跑后的血乳酸值和100m跑后的血乳酸值的测定与分析,发现糖酵解供能能力在100m跑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短段落跑后的血乳酸值在随着跑距的延长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急剧升高的阶段。在本实验中,该阶段大约出现在45m~60m之间,这一现象对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有着特殊的意义,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前的段落,主要由磷酸原系统提供能量。在短距离跑项目的选材中,可用该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后的段落,主要由磷酸原系统提供能量。在短距离跑项目的选材中,可用该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后的段落,主要由糖酵解系统供能。该段落的成绩好且血乳酸值高,说明其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发展速度耐力有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最大耗氧量速度(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 000 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 min70%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O2max、O2max、3 000 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 000 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O2max作为强度指标进行中长跑训练,在受试者有氧能力的改善和3 000 m跑成绩的提高上,间歇训练优于持续跑训练,尤其是30/15组间歇跑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使用新式冰刀起跑技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第18届冬奥会速滑男女500m成绩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新式冰刀虽然使速滑500m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但对其起跑100m成绩不但无显著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表明新式冰刀在起跑技术上尚存一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速滑运动员优秀组和普通组进行两种起跑姿势的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蛙式起跑对500m的起跑100m成绩有明显提高,表明蛙式起跑相对更适应新式冰刀,就此提出了采用蛙式起跑对于进一步提高速滑500m成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站立式起跑技术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专业学生800m跑的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800m跑的生理机制,在教学与训练中改变了以往陈旧的练习方法,采用了重复训练法,使学生800m跑成绩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了整个田径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世界优秀女子200米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决赛的8名运动员为对象,分析了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阶段的速度特征、冲刺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以及200米跑前后两个100米时间等,表明0~50米速度比较重要,50~100米段速度和200米跑成绩相关关系显著,100~150米段时间和200米跑成绩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该阶段对途中跑技术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体100 m跑运动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人体运动能力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体100 m跑运动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30名12~17岁少年男性运动员的各项测试指标及100 m跑专项成绩建立人体运动能力的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将各项测试指标值经过归一化后作为网络输入,人体100 m跑运动能力(由100 m跑运动成绩评定)作为网络输出,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100 m跑成绩预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耐久跑教学可以说是老师较头痛的问题。如何才能在耐久跑教学中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并让学生在乐趣中积极参与。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出多种教学方法,现介绍两种对中学生效果较好的方法供同行们参考。一、“成绩互补闯关”法用此教法前,应首先摸清自己所教学生耐久跑体能的好、中、差情况。然后把学生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跑程要由短逐步增长(200m、400m、600m……),跑的次数由少逐步增多,初次课时跑1~2次,逐步增加到3~4次。本教学练习法最主要和最具有特点的是“成绩互补”。即每个小组按教师规…  相似文献   

20.
男子400 m跑各阶段速度合理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敢 《体育科学》2000,20(5):40-42
为了解 40 0 m跑各阶段速度分配的合理性 ,对广州体院 2 0 0 0届田径专选 36名毕业生进行了针对性训练 ,结果发现 :(1 ) 4 0 0 m跑 4阶段 (4× 1 0 0 m )跑时强度分别按最大强度的 85 %、90 %、93%和 1 0 0 %训练 ,其运动成绩较好 ;(2 )训练年限短及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 ,更适合用以上方法。通过 40 d的训练 ,运动成绩比实验前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