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陈染的小说表现出一种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充满了自然、丰厚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性别认同感和自豪感,突出表现在女性的潜在意识、主体意识、超越意识三个方面。这位中国现代主义色彩最为浓厚的当代女作家为女性主义的初潮史写下的备忘录是一本打开的女性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在几千年男性话语掩盖下初次显现曙光,这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也有突出表现。李劼人执着于女性形象塑造,用家庭这个空间来反映女性话语权的争夺,以婚外恋这一具有先锋性的方式来演绎女性意识的变换,并把川妹子的独特性格作为一种可能性的精神资源来构建女性话语,展示了作家对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与可能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对庐隐女性意识的剖析、庐隐与其他现代女作家女性意识的比较分析,旨在证明,中国女性写作在它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一种双声语境的尴尬之中,具有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性。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本作认为:就中国现代女性写作而言,庐隐的创作具有拓荒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文学的"新崛起"到今天,中国的女性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将女性诗歌分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每个时期汉语女性诗歌的个案细读来阐述女性意识在女性诗歌中的演变过程以及女性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着女性诗歌的写作意识和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审美领域中,先锋性是一种深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历代文人伴随着世界文明的进程,在文学理论上和文学作品中都赋于了女性先锋意识其独特的内涵,尤其是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它从女性视角出发充分诠释了中国古代女性强烈反叛封建礼教的先锋意识,闪烁着女性追求思想解放和经济独立的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兴起于国门洞开、西方各种思潮纷涌而至的8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传入更促进了中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更自觉地从女性视角观察现实人生、审视女性命运。然而,由于民族、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女作家对女性境遇的揭示和女性意识的表现具有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民族特色。她们注重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探寻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把批判的触须不仅指向现实中的男人,而更多地指向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的压抑以及女性自身的心理缺陷,开辟了一个女性自我审视的依域,使女性文学走出了男女两性单一的性别对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以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确立为基础,弘扬一种永恒的女性美德,确立新的女性人格。  相似文献   

7.
扫描中国现当代文坛,一批具有一定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在其作品中关注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发展,而男性作家则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张扬着男权意识。在男权意识已成为男性作家一种集体无意识写作时,剧作家张弦则以一颗饱含怜爱敬重之心为大众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在本文中,笔者以张弦的人生历程为纵轴,以不同阶段塑造的人物形象为横轴,在全面了解女性形象内涵与意味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出张弦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与弘扬,进而深入了解张弦的思想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现象,将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女性文化建设对接起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湖南女性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强化本土意识、凸显女性文化特色和体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女性的命运问题都受到了各个文学作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她们在爱情、婚姻以及家庭方面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她们的叛逆意识的崛起。基于此,本文以叛逆女性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历史地位为题展开讨论,旨在能够为读者展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叛逆女性从意识觉醒到实质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