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文章尝试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得出儿童本位的翻译原则,并最终证明了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阳 《海外英语》2024,(1):20-22+64
近年来,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儿童文学翻译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从儿童的视野入手,换位思考,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源文本的思想和文化。该文运用目的论并结合儿童文学的特征,以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作品“彼得兔”系列故事中的《鸭子杰米码的故事》《松鼠迪米的故事》以及《城里老鼠约翰尼的故事》译本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技巧或策略。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作品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本文结合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的特点,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电影字幕翻译属于儿童文学翻译和电影字幕翻译的一个交叉细分领域,一直未得到学者们的重视。然而,儿童电影字幕的翻译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儿童文学翻译和电影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研究工作迎来发展的良机。本文以电影《夏洛的网》为例,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角度具体分析儿童电影字幕的翻译,为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儿童文学翻译家、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等,其实,根据儿童年龄段、儿童文学体裁及国别分类的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等新视角对未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迅速,而国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却甚为滞后。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应抓住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机遇,迎接挑战,重点译介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建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8.
江婷婷 《海外英语》2012,(3):128-129,138
该文从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期待视野的角度出发,对《夏洛的网》的两部中译本进行对比比较,分析读者对译文的不同反应,探讨儿童期待视野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启示,以期能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该文希望以此浅尝性研究引发中国学者对儿童文学翻译这一边缘性领域的关注,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不同于一般文学,儿童文学的翻译必须考虑儿童读者这个特殊群体对译文的影响。接受美学将读者作为研究中心,强调读者在"作者—作品—读者"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接受美学,对著名儿童作品《夏洛的网》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给儿童文学译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它的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儿童文学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翻译的目的与其他文学的翻译有所不同。翻译目的论正因其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的作用,更能推动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鉴于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目标语读者——儿童的特殊性。本文将接受理论引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证明该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接受理论提升了译文读者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其“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等主要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3.
全球范围内儿童文学研究稳步上升,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态势,但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界和翻译学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仍旧不多,由于双重边缘性地位,儿童文学翻译所呈现的话语与他者失落尤为明显。以后殖民理论为平台,对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权力进行投射分析,有助于揭示某些文化优越其他文化的潜在概念,复原民族语言的活力,实现异域文化异质语言的"众声喧哗"。  相似文献   

14.
许利芹 《英语广场》2018,(10):26-28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是现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我国,关于《哈利·波特》的译文版已经经过了多次调整,出现了诸多版本的《哈利·波特》翻译。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学作品的内涵,我国的儿童也能够借助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来了解外国的儿童世界,感知外国儿童的乐趣。本文将就《哈利·波特》的翻译内容来深入剖析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几乎处于文学研究边缘地位,为了解马克·吐温儿童文学著作在中国的翻译,文章以张友松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汉译本为考察对象,研究其译本的语言特点。通过分析发现:张友松翻译的语言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他自身的翻译思想,二是儿童文学翻译特点。张友松用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儿童心理、儿童生活描写出来,更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各色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激起儿童的兴趣和共鸣。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文学之路始于儿童文学,他一生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从视界融合的原则出发,探讨了茅盾儿童文学翻译之路上的选择。认为:茅盾的小说视域和爱国情怀使其最终走上了儿童文学翻译之路并选择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儿童小说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本文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在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及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层面上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而指出译者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为儿童读者译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以挪威籍儿童文学大家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文本,在接受美学的指导下,从译本的词汇和修辞等层面分析其译本,以期为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献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是儿童 ,这一事实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翻译与一般的文学翻译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所区别。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学翻译原则——信 ,达 ,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翻译是运用语言的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增强。因此本文重点放在具体语言材料的分析讨论上 ,但这并不否定理论的重要性。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才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翻译则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儿童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用目标语言表现其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