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阐释的诗性空间。诗人留存的4本诗集中.有许多诗歌描写了流水意象,这一意象倾注了诗人对生命的歌赞、沉思和追问。对朱湘诗作中的流水意象进行分析,既是我们把握其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的重要依据.又是我们领悟其生命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梅花在唐宋诗人的作品中作为一个光鲜亮丽的意象群被深受喜爱。这个意象群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开放的季节为寒冷的冬季并带有芳香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是诗人对梅花这两个自然特征的审美人格化。梅花傲雪凌霜的气质和坚贞不屈的品格,正好与历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因而是唐宋诗人描绘歌咏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意象,其独特意蕴的确定历经了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宋代咏梅文学达到高潮,梅花的象征意义成熟、定型。本文从宋朝的梅花诗词入手,分析了梅花意象在宋朝的主要象征意义:代指美人、仙子;还可表达对远方朋友、家园故里的思念之情;象征君子;象征隐者、高士;所以,宋代文人在赞叹梅花美的同时,更多借梅抒发人生情怀,彰显自身高洁品质。  相似文献   

4.
赏花、写花是宋代文人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刘克庄的词作中多入以花的意象,不仅仅是其个性情怀的体现,也是社会风尚的展示。同时,刘克庄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花意象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描摹,力求立体表现花的体貌姿态与精神内涵。花意象亦是刘克庄词中重要的寄托对象,通过对花内在气韵的刻画,将自我的家国情怀与身世之感融合于其中,使人格气质与花合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海沙 《广东教育》2004,(11):54-55
一个时代主导性的人格追求及人格范式由诸多因素组成,而从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读书嗜好中可见出文人不同的理想人格,而且读书对理想人格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人喜好《文选》,宋人嗜读《汉书》,唐宋文人在读书方面所表现的个人爱好的差异,彰显出唐宋两代文人不同的文化心理,造成了唐宋两代文风的异趣,从根本上而言,它表现出唐宋文人不同的人格追求.尝试论之。  相似文献   

6.
韦庄是晚唐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意象。通过梳理分析可知,韦庄诗中的植物意象在具体使用时呈现出颜色鲜明、拟人化以及结合他物构成意象群的特点,在情感方面其诗歌主要承载了诗人的国破家亡之痛、拯物济世之盼、羁旅怀乡之愁以及山林村居之闲。韦庄常用的一些植物意象虽与唐末诗人有共同之处,但这些意象在哀叹个人"小我"命运之余,又展现出体恤百姓,关心家国的"大我"情怀,有着传统儒家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史上,梅花很早就被文人赋予了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到了宋代,咏梅成为文人的一时趣尚,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一生以大量的诗篇咏梅,在梅的意象中,或寄托高远的人格理想,或传达脱俗的诗艺理念,或寄寓深切的怀乡之情,托意丰富,风格清迥,梅花的人文色彩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相似文献   

8.
梅花,树姿苍劲,花色清丽,冷艳芬芳,风韵洒脱,清雅高洁,素有花中魁首之称。历代文人首推崇梅。唐宋以来,凡诗人词家几乎无一不写梅花。或赞其幽香浓烈,或喻其情操如雪.或颂其坚贞似铁,或爱其旷达高古……然自古贵咏梅花.多托物言志,借咏梅花而抒发自己的高昂斗志与美好情怀。  相似文献   

9.
胥小伟 《考试周刊》2011,(85):23-24
梅花作为特定的意象,历来为文人墨客喜爱。对梅花的描写有三个层面,一个是把梅花作为自然物象来歌咏.有描写梅香、梅影、梅花的不畏严寒秉性、梅花作为报春使者等。二是将梅花作为喻体,寄托自己独特的情怀,有思乡之情、相思闺怨之情,以及通过赞颂梅花来彰显自身高洁的品质和凌寒不屈的意志。第三是以梅花意象来构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中国的梅花诗大都营构出一种轻盈透明之境。一种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0.
黄景仁是清代乾嘉时期富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盛世衰音的典型。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寒士的无奈悲凉在其诗歌中交融在一起,济苍生的伟大理想与卑微人生的矛盾,使其诗中充满了文人末路的深沉感慨。这种感慨通过其对意象的选择充分表达出来。月的意象更多地蕴涵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而剑的意象一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又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月和剑两个意象统一于作者反复咏叹的秋的意象上。秋既是骚人哀怨的体现,又是盛世衰落的象征。黄景仁诗歌通过这几个意象所表现出的心态和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中期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诗人正是借助意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生命意识、主观的情感。意象探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当代著名诗人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可借助对语言的涵泳,探寻诗中的意象,触摸树的经脉,即人格之脉、精神之脉。一、《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中的意象在《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诗中,树,是诗人李瑛钟爱的意象,是他一系列诗歌中的主体意象。首先,李瑛的军人身份,使得他有着浓烈的军旅情怀、军人情结,这使得他总习惯从军人的  相似文献   

12.
在汉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群组合成不同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来源于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空间的架构分析,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衍化路径,又可以揭示诗歌意象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隐喻关系;其次,汉代诗歌诗体的流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在诗歌结构上是空间的多变化,呈现出诗歌的一种空间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3.
李春鸣 《学语文》2021,(2):78-79
艾青的诗歌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无论其创作的长诗还是短诗,大都体现了这种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怀,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责任感,可以说家国情怀成就了艾青这位伟大的诗人。青年学生阅读艾青的诗作,正可培养家国情怀,使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高度认同感,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汉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群组合成不同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来源于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空间的架构分析,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衍化路径,又可以揭示诗歌意象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隐喻关系;其次,汉代诗歌诗体的流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在诗歌结构上是空间的多变化,呈现出诗歌的一种空间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5.
表现家国之痛,身世之悲的登高诗作构成了唐登高诗的主旋律。它是诗人时不我待的生命紧迫感、舍我其准的生命价值感以及忧国伤时的社会忧患感在个人政治命运蹭蹬之时体呈现。登高诗的共同意象高台作为寂寞诗魂的精神见证,具有深厚的美学意义。悲秋和荒野的普遍存在 登高诗“悲”的美质。遭遇理想与现实背离的诗人,在寂寞中恪守生命的初衷,走不出既定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16.
梅花意象是稼轩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景物描写类、借景抒情类和托物言志类三大梅花意象源于辛弃疾罢官闲居的生活,传统文化及其英雄人格的深刻影响。梅花意象体现了辛弃疾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和真诚友情,不仅显示了辛词的人格魅力,而且蕴含了一定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海子是一个具有死亡意识和英雄主义倾向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过程实际是一个与死亡意识搏斗的过程,他的诗歌意象是生命意象与死亡意象的结合体。本通过对海子的诗歌意象的分析,试图解读海子的最后几首桃花诗。桃花意象是诗人的生命之火的最后闪亮,它反映了死亡对于诗人生命意识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8.
杜诗中有不少吟咏花卉之作,其花意象内涵独特。花似警钟,激起诗人迟暮的哀叹;花如知音,展示幽怀独抱的情致;花是故国家园的象征,总是牵动游子忧国思家的悲愁;花前有乐,体现出怡然自得、狂放不羁的文人意趣。杜诗“花”意象,既具沉郁顿挫之风,又不乏豪逸藻丽之姿,是诗人丰富复杂的生命历程的侧影,也是诗人真挚情感与高尚人格的艺术呈现,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宋词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代主导性的人格追求及人格范式由诸多因素组成,而从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读书嗜好中可见出文人不同的理想人格,而且读书对理想人格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人喜好《文选》,宋人嗜读《汉书》,唐宋文人在读书方面所表现的个人爱好的差异,彰显出唐宋两代文人不同的文化心理,造成了唐宋两代文风的异趣,从根本上而言,它表现出唐宋文人不同的人格追求,尝试论之。一、唐人喜《文选》与宋人嗜《汉书》《文选》由梁代萧统所主持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从梁代编成,经历陈、隋,直到唐代,对《文选》的阅读和研究才形成了热潮。关…  相似文献   

20.
诗人汤松波一直以一种沉潜的姿态寻找着中国诗歌的根,他在对古典文化意境的现代重构中寻根,在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诗性演绎中寻根,在对地理文化的重新阐释中寻根,在民族文化根性中延展开了他的诗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