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晓 《西部素质教育》2020,(1):137-137,146
文章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读写情境,创造读写结合教学的最佳时机;运用生动形象的微课输出写作方法,攻克读写结合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资源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指导,提升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运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评改学生的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师精准的习作指导是学生习作质量提升的保证。在三年级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上,教师可以从习作前、习作中以及习作后,为学生提供选材、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多方位的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范例与指导的作用。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并能够合理运用习作例文,实现读写结合,以发挥出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精致语文教学中,教师追求的是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教师可结合相关课例,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阐述在精致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是激发兴趣,挖掘写作源泉;二是培养习惯,构建写作宝库;三是读写结合,搭建写作平台;四是改革评价,夯实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教学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现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规避读写教学中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开展应有策略而为之,在把握好教材和学生的前提下,做好读写教学的课前设计,使课堂中的活动开展有效,同时还要利用好"课外教学"的巩固迁移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引导,能够助力小学生将阅读学习内容吸收内化后,迁移应用到写作构思当中,提升小学生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质量。当前,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存在狭隘的阅读、机械的模仿等教学问题。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课前自主阅读,记录理解困惑;课堂阅读启发,学生随笔练习;课后专题阅读,知识迁移写作等教学方式,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中英语读写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课型。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培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以话题导入为背景,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以文本分析为依托,挖掘学生的有效思维;以任务写作为驱动,强化学生的有效思维。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并优化考试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唐朝霞 《小学语文》2014,(11):34-37
在目前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常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习作前的指导上,而对习作后的评价则如蓝天飞鸿——一晃而过。教师蜻蜓点水般用寥寥数语便总结了一次写作,然后马不停蹄地开启新一篇写作旅程。这样“上赶着”的写作教学,令写作评价趋于形式化和程式化。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状态缺乏全面的掌握,很难从学生的个性角度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像习作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通过理解内容,悟出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因素,巧设情境、想像练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的指导必须向课前延伸。所谓向课前延伸,就是在每次习作之前,教师把本次习作的内容告知学生,提示学生从阅读、观察以及搜集资料等各方面做好习作准备,让学生在习作课上真正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第二语言写作教学将语法、拼写及标点符号等的正确与否作为评判学生习作的主要标准,从而几乎将写作课上成语法课,学生写得无趣,教师改得辛苦。“过程教学法”特别关注写作的过程,不仅强调写作的内容,也重视写作形式的多样性,并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和反馈列入重要议程,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放手让学生自主写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读写融合是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读写融合目标不明、读写训练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可以基于新课标实施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从明确目标,用好习作单元;分散练笔,搭建读写支架;读写延伸,鼓励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能把新课标与统编语文教材读写融合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叶刚 《小学语文》2011,(12):33-35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却始终难以解决。近年,笔者从“必修课”(优化习作指导)、“阅读课”(相机读写结合)及“生活课”(活用生活资源)三方面着力,以“三课”联动方式,在习作教学实践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提升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逐渐受到重视.读写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创造,并分析课文的写作结构与表达方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方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初中英语写作评价能指导学生的习作,对写作技能的提升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写作评价方式还存在一些误区。须从写作教学的特点出发,明确高效评价的特征;与此同时,制订评价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描述性评价。紧跟学生习作发展,利用"档案袋"对习作进行整理和跟踪,形成过程性评价。依托写作教学评价案例,从多个方面探析过程性写作评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林贤源 《教师》2014,(21):38-38
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习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读写结合,可安排在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这三个时间节点上。一、习作前,读写结合、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1.激发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  相似文献   

17.
<正>1.读写课教学1.1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读写关系。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把握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关注知识、能力和学习策略培养,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读写课区别于纯粹的阅读和写作课,教师课前要分析阅读文章内容和写作目标的相关度,正确处理不同课型的读写关系,恰当把握读写目标,合理分配读写时间。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说到底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抓住这两个问题就是抓住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拓展思维,链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角色定位,在一课一得中积累写作技巧;强化训练,在积累练笔中锤炼能力,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基。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其应用也比较广泛,写作对于培养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显示,当前的小学中高段习作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是先授课,后练习的模式,这一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反应。这种传统模式下的习作课堂主要体现以课本要求为目标进行的静态语言学习,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习作的完成结果上,忽略了写作课的真正目的。因此,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段写作的要求,总结出习作教学"三部曲",从写作的前、中、后三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更为实用的语文习作教学模板。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的评价强调:"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关注社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习作,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实践,探析评价学生习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