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兵兵 《英语广场》2020,(13):30-32
在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在此背景下,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扩展到了文化层面。五花八门的中式菜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译者在翻译中式菜名时,应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结合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勇于探索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达到最佳翻译效果,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郭亮 《考试周刊》2012,(25):76-77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餐菜名更是浓缩了各式菜肴的烹饪技术和地方特色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餐菜名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菜、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和桥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参照,根据中餐菜名的三种主要命名方式具体讨论了中餐菜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菜名英译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外交流中,中华饮食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菜名折射出中华民族绚丽的饮食文化,恰当翻译这些菜名对于中华美食的发扬光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菜名属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但中国菜名丰富的文化涵义,往往给外语翻译工作者们带来很大的尴尬及困惑,翻译后的中国菜名大部分已经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蕴。文章就这一文化缺失现象进行探讨,从奈达动态翻译观提出了直译和意译加注的翻译方法,更好地宣传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餐菜名翻译尤为重要。但目前中餐菜名的翻译仍存在不规范、不统一、无法准确传达菜品名称内涵等问题。本文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舌尖上的中国1》的菜名英译。在菜名翻译中,写实性菜名以直译为主,音译、意译、增译为辅;写意性菜名使用归化策略下的意译,尽可能传达菜品内容,以减少跨文化误解,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苏菡 《海外英语》2012,(22):185-186
中式菜名的翻译在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中国菜享誉世界离不开好的翻译。文章中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菜名翻译的影响,并针对目前中式菜名的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就如何发挥中式菜名的翻译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保留其文化特色而提出了菜名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特有的中国文化.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是跨文化翻译中两种常用的策略,具有二重性.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既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但在跨文化语境下,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对中国菜名的翻译应更多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只有在不损害源语内容又不影响其文化传播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菜名属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但中国菜名丰富的文化涵义,往往给外语翻译工作者们带来很大的尴尬及困惑,翻译后的中国菜名大部分已经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蕴.文章就这一文化缺失现象进行探讨,从奈达动态翻译观提出了直译和意译加注的翻译方法,更好地宣传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李莹 《文教资料》2009,(36):66-68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尤其重要。作为贯穿于悠久饮食文化的一条线索,中国菜名生动地反映了林林总总的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莱肴的色香味形.而且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吉祥语等也大量出现在菜名中。在现今这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将中式菜名翻译成准确、优美、同时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文.对于促进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和中国菜名中体现的文化历史,谈谈中式莱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邱海梅  田菲 《海外英语》2023,(4):45-47+66
中餐菜名翻译是翻译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主题。目的论也是翻译理论中的主要理论之一,适用于指导“信息型”和“召唤型”文本。菜名既传递菜品配料、烹饪方式等基本信息,又吸引食客点选特色菜肴,同时具有“信息型”与“召唤型”文本特征。该文结合中餐菜名的命名特点,探讨目的论指导下的中餐菜名翻译方法,希望通过对中餐菜名来历、典故探究及英译的赏析,激发读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以期助力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94):25-26
在当今学术界,关于中国菜谱翻译策略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菜名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文化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哪一个更适合中国菜谱翻译。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国饮食文化、菜名的特点分析,从文化角度提出菜谱翻译应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论点,同时提出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运用到菜谱翻译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旨在探究该纪录片饮食文化的翻译。结果发现,异化策略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题名、菜名、和节日习俗的英译。研究表明,对饮食文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并且体现中国不断崛起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菜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何将中国特色菜恰当地英译对于提高中国饮食文化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接受美学论为指导,考虑到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该研究将重点转向目的语读者,并总结出中国特色菜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丽君  朱惠娟  陈梅兰 《海外英语》2012,(2):160-161,163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探究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而传统的菜名翻译方法大多着眼于宏观,缺乏对其文化的传承,笔者通过学习、总结菜名的翻译方法,将其运用于小吃的翻译,归纳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饮食文化中,菜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式菜名的翻译承担着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在中式菜名的翻译中,体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出现了一些翻译中的错误,所以建立一个规范化的菜名翻译体系,传播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对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菜名特别是川菜菜名中不乏历史典故、优美传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要准确翻译这些菜名绝非易事.本文在分析川菜菜名一些典型的误译例子之后,提出应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坚持文化适应性原则,运用直译、意译和音译的具体方法来翻译菜名,使外宾能一目了然菜名文化含义,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含有丰富文化涵义的中国菜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给译者翻译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推广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菜名翻译在兼顾目的语读者接受度的同时,要尽量渗透中国文化。文中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来应对菜名英译时文化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杨晓彤 《英语广场》2021,(11):42-44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饮食文化逐步影响世界。“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为外国人所熟知,但水平参差不齐的鲁菜菜名翻译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探讨鲁菜菜名的翻译问题,总结鲁菜菜名翻译规律及经验,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20.
白薇 《考试周刊》2007,(10):30-31
东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菜名文化蕴含丰富,这给菜单的英译带来较大困难。基于此,菜名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英美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本文并提出一些翻译技巧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