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模因翻译论的理论概述,探讨《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作者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民俗文化负载词、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四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分析民俗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模因传播的意义,对陕西民俗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所启示,有利于加快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其中富含带有强烈的美国民族色彩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在文学翻译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该文以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为指导,以巫宁坤先生的汉译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物质、语言和宗教文化负载词主要采用了间接翻译的策略,减少了中国读者阅读过程中的不适感;生态和社会文化负载词主要采取了直接翻译的策略,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更保留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各国文化负载词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很多作品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本文对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对比其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探讨文化负载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好友孙伏园在概括鲁迅当年告诉他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应当成为我们解读《孔乙己》的一把钥匙。孔乙己的确算是一个苦人,不论是就其生活的物质层面而言还是从其精神世界来讲。而"一般社会对于孔乙己的凉薄"则表现为孔乙己周  相似文献   

5.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看《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探讨以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为例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旨在诠释文化翻译观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指导意义。由于文化负载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译法也应该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推动作用。它是首部在中国历史上保存非常完整的哲学文化著作,是中国唯一在世界上翻译印刷的数量仅次于《圣经》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力图真实反映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在对《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应从哲学角度对比《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差异,借此来说明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发过程中呈现的多变思想,并通过对比五大类的翻译研究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研究如何使《道德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更为清楚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8.
两个《论语》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外译,特别是英译,一直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理雅各和韦利的两个《论语》英译本是英语国家较为通行的译本,在国外汉学界也影响较大,但两个译本却有所不同。表现在:(1)语言风格的不同:理译语言古朴典雅,行文结构接近原文;韦译语言口语化,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似;(2)理译对《论语》基本核心词多采用阐释译法;韦译则采取通篇统一的译法;(3)对原文存在不同理解和翻译。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物质文化负载词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色彩,故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红楼梦》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译文的特点。研究发现: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综合考虑语言和文化,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近时,可采用归化策略来增加译文可读性;而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差甚远时,可采用异化策略来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继续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既可以展示中国文化,又可以丰富英语语言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共存。但《道德经》的某些英译本,当涉及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很多文化意义不是丢失就是被曲解。作者比较《道德经》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发现理雅各(James Legge)较好地处理了《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与其相比,威利(Arthur Waley)则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涉及到大量中国文化负载词,本文主要探讨该巨著中物质层、制度层、心理层、社会习惯及行为层的文化词汇翻译。探讨这些文化负载词的汉英互释有助于推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科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根据,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文章认为为使目的语读者顺利理解原文内容,译者应选择顺应译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研究《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集中探讨其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君子"、"小人"等称呼语的英译。采用同项比较法,对比《论语》四种英译本中对于"君子"、"小人"的不同译法,从而得出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翻译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说,《孔乙己》“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并没有别的深意。”孙伏园在简括鲁迅当年告诉他最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但多少年来,《孔乙己》一直是放在“五四”背景下。按照反封建的政治革命主题被诠释着: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他自命清高,放不下架子。鄙视劳动,不会营生,  相似文献   

15.
从奈达的五种文化类型分析了《围城》中负载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及语言文化的一些文化词的翻译,并分析了译者在这些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处理上的得失。同时探讨了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并得出翻译手段应变通和灵活以达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拥有多个英文译本,在不同英译本中对"否则"类连词的处理方法也不同。本文将对《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中的"否则"类连词翻译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从几组统计数据中总结"否则"类连词的基本译法和表达含义,进而提出几点翻译策略,包括标志词译法、特殊句式译法、独立分句译法、虚拟语气词译法等。  相似文献   

18.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化负载词反映出来。文化负载词涉及五个方面,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文章以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例,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文化负载词是最能反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内涵的词汇。当今世界,文学翻译是全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文学翻译的跨文化交流目的。以《色,戒》英译本为案例进行文本分析和语言考察,研究发现蓝诗玲对文化负载词的归化翻译能够使得译文清晰流畅,意译法等翻译方法减少了跨文化交际的阻碍,但是面临源语文化内涵走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餐菜单往往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因而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很难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依据《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首先从中餐菜名的命名规则和烹饪方法来分析菜名的构成,再选取书中部分与文化负载词有关的菜名,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进行深度的解析,以期探究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怎样在菜肴名称英译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的。中餐菜名在英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菜名中饮食文化的处理,这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