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蒙精神的形成与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沂蒙山区妇女的革命觉醒是沂蒙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沂蒙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实践历程也是沂蒙精神孕育、萌芽、成长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探索过程,在组织、工作、宣传教育及干部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是全国匪患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匪已成为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一座大山。为消除匪患,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对土匪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灵活的方针和政策:教育和争取抗日、进步的土匪;打击和消灭反动、投日的土匪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消除了匪患,密切了党群关系,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人那个都说哟沂蒙山好……”这是沂蒙小调里的歌词,那种优美的旋律,吸引了几代人。提起沂蒙山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希望月报》杂  相似文献   

4.
沂蒙山区作为中国革命老区,诞生了著名的沂蒙文化。沂蒙文化包括沂蒙历史文化、沂蒙革命文化和沂蒙现代文化,是在乡土社会中孕育、成长起来的,熟人社会、家的伸缩性能、居民的政治理想等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及特点是沂蒙文化生长的土壤。不了解这样的乡土社会,就不了解中国,不了解沂蒙文化。  相似文献   

5.
沂蒙山区,峰奇崮秀,风景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厚的古文化内涵。近代,沂蒙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谱写出光辉的历史篇章,沂蒙山区成为闻名全国的革命根据地。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告别落后的经营方式和陈旧封闭的思想观念,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全国八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脱贫致富。从古至今,在沂蒙人民身上,既有淳厚清新的民风、民情,典雅古朴的民俗,又有着勤劳、勇敢、善良、正直的品格;既有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美德,又有着改革开放、锐意进取的时…  相似文献   

6.
沂蒙红嫂     
沂蒙山区,是蕴涵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土地,是一块奉献的热土。今天,当我们走在沂蒙大地上,依然可以感受到每一寸土地的炽热。在这里,不仅渗透着沂  相似文献   

7.
《老年教育》2007,(4):14-15
沂蒙山区,孟良崮下,有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烟庄。闻名全国的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就出生在这个当年只有150户人家的小山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为应对乡村式微、城乡发展不平衡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沂蒙精神是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山区群众于乡土大地上孕育而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沂蒙精神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理想信念为乡村人才振兴铸魂育人,红色文化破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群众路线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保障;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沂蒙文化是以《尚书·禹贡》“淮、沂其义,蒙、羽其艺”而命名的区域文化,她是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上古传说时期的太昊、少昊、大禹、皋陶、伯益是沂蒙文化在这一断限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沂蒙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蒙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在沂蒙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空间上界定,沂蒙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今临沂市、日照市以及沂沭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时间上界定,沂蒙文化历经了史前时期、西周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这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沂蒙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有:山东文化、经学文化、名士文化和东夷文化、古国文化、沂蒙革命文化。沂蒙文化有原生性、连续性和交鬲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关于沂蒙精神研究的专著陆续面世,其中苑朋欣教授《沂蒙精神溯源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溯源》)一书,探讨沂蒙精神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史实,总结和提炼沂蒙精神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前提条件,是对沂蒙精神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缺憾。《溯源》首先梳理了沂蒙文化演进的历史进程和不同阶段的文化特征,揭示沂蒙精神与沂蒙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指出,"沂蒙人从古至今,勤劳、智慧,不折不挠,生生不  相似文献   

12.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包括沂蒙根据地党及其领导的民主政权、人民军队、人民群众;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党群双向互动的结果,其中,党在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沂蒙精神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一家,生死与共"。新时代新形势下,沂蒙精神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加强党的建设、提高群众紧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常权 《中国德育》2005,(10):13-13,15
【精采回放】《大众日报》、《临沂日报》以及《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等18家报刊媒体,都在突出的版面,报道了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与沂蒙小学生结成忘年交的动人故事。谷爷爷曾在沂蒙老区工作战斗过。在沂南县少先队组织和老一辈开展“牵手沂蒙”活动中,他第一个给沂蒙后代来信。  相似文献   

16.
创建沂蒙文化品牌是当代沂蒙人民弘扬沂蒙精神、发展沂蒙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沂蒙人民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大环境中进行沂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形象。由沂蒙文化所凝炼出的红色精神,坚守初心、言出必行的诚信之风、务实之风及育人之风共同构成了沂蒙精神的时代特质,其中红色精神是塑造沂蒙文化品牌的核心特质,诚信之风、务实之风、育人之风是构建沂蒙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这四个特质是沂蒙人民挖掘沂蒙文化,塑造文化品牌的不竭动力,也是沂蒙文化在当代获得发展的新符号。  相似文献   

17.
沂蒙精神伴随着沂蒙地区的成长与发展,是党和群众密切合作的产物。新时期沂蒙精神不仅应被弘扬,还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助力。将沂蒙精神注入沂蒙品牌的塑造,是对党和群众的又一大挑战,而要取得这一事业的成功必须继续坚持党领导群众、群众积极参与的方针。在沂蒙品牌文化的塑造中,党和群众都应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视沂蒙精神为动力源、鞭策者,通过实践活动来塑造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阅读》2007,(9):6-7
1946年冬,国民党反动派在东北网罗伪满官吏、宪兵警察、流氓土匪等组成“中央先遣挺进军”。这时,被我军击溃的一小股残匪潜入林海雪原,盘踞深山老林,又与当地惯匪,地主恶霸等形形色色的地头蛇组顾“挺进军”.到处骚扰。这是一些拥有反动武装的政治土匪。为了保护土改,巩固后方根据地,更好地支援解放战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7月28日,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会在临沂市正式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求大家加强联系和研究,共同打造好沂蒙精神这一政治品牌。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