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些年来,有关疲劳问题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消除疲劳作为机体机能恢复的必要措施是保证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本文研究了排球比赛后运动员心理、生理的疲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有关疲劳问题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消除疲劳作为机体机能恢复的必要措施是保证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本文研究了排球比赛后运动员心理、生理的疲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柔道运动竞技对抗的特点以及运动员在比赛或大强度训练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分析。指出恢复手段对于消除疲劳、减缓压力,使运动员达到赛前最佳竞技状态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恢复训练应成为运动训练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运动疲劳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应性.适度的疲劳,施以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能促进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过度的运动性疲劳和不适宜的恢复手段,不仅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因此,本文针对篮球运动员比赛后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认识和了解疲劳的产生机理,掌握合理有效的恢复手段,从而消除疲劳影响,帮助提高训练比赛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有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有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如果运动后采取一些措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就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恢复训练与负荷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训练和负荷与人体生理机能指标的变化关系极为密切,通过恢复训练并运用合理的手段,能加速消除运动员体力和精神上的疲劳,使机体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训练的全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生理机能的变化反应出来。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负荷就无疲劳,也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不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也就不能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7.
陈振江 《考试周刊》2011,(48):151-152
运动性疲劳的及时消除是每一名教练员(运动员)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运动性疲劳消除后,不但使运动员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超过原水平.而且可以达到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在正确诊断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的生活制度、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膳食结构并运用医学手段来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8.
运动疲劳的生化特点与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茂贵 《娄底师专学报》2001,(2):106-107,112
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现象,训练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引起机体剧烈变化,进而产生适应,提高体力,取得训练效果,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和强度越来越大,谁拥有独特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大负荷训练与恢复的有机结合的措施与手段,谁就能取得成功,本文通过对运动疲劳的产生及生化特点的简述,研究加速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措施和采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卢华华 《考试周刊》2010,(51):132-133
机体在大运动量和高强度的训练之后所产生的疲劳如何尽快消除,已成为众多专家和教练员日斟夜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运动训练和恢复的关系,阐述了恢复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教练在训练中必须提高对运动恢复的认识,找出好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保证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化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能综合运动疲劳的生理生化指标,使人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能控制疲劳的产生,也为训练后身体迅速恢复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过度疲劳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外周性疲劳,它包括除神经系统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可以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疲劳的程度越大,若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超量恢复也越明显。当运动员接受过量的训练,经过适当的恢复期仍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动水平时,则有可能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使运动员丧失参加比赛的机会,或者不能取得应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产生可能机制及消除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清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是研究如何消除疲劳的前提条件。正确使用消除疲劳的方法是快速恢复机体机能并不断提高运动能力的保障。本文在分析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时,提出几种消除疲劳的方法,以期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后出现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机体超过正常活动而产生的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负荷训练时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的变化。疲劳的消除,是进行有效训练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主要方法有: 1.调节训练的手段 首先,在训练过程中要科学安排训练的周期,使负荷按波浪式变化,广泛采用多种恢复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运动场地。采用恢复周期和预防性的休息调整日,建立运动员正确的训练节奏。其次,要使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严格遵守练习与训练的合理顺序。再次,训练后进行慢跑或一定速度的步行,应  相似文献   

14.
沈飞  余峰  岳晓清  秦运来 《考试周刊》2012,(29):113-114
体育运动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和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和体育运动会产生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机体疲劳后及时有效地清除能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的疲劳恢复手段中,积极性休息是一种简单便捷有效的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运动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积极性恢复手段进行阐述,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5.
消除运动性疲劳,减轻机体生理负担,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的运动训练中:一方面要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另一方要运用多种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与手段,有效的帮助运动员进行恢复,加速运动员身体恢复过程,缩短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从而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训练状态,为下一次运动训练的开始做好准备。最终能够推动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6.
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变化现象,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而使疲劳累积导致疲劳过度,或者当发生运动性疲劳时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使疲劳程度加深,导致力竭,这都会使运动性疲劳变成一种病理现象,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根据疲劳的产生机理,原因分析疲劳并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测试疲劳,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再更好的投入训练、工作和学习,进行更高水平的恢复,提高人体功能能力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贮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长跑训练是一项测试耐力与体力的运动项目,一般运动员在长跑训练结束后会发生肌肉疲劳、呼吸困难等现象,这就需要在长跑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在长跑训练结束后进行一些放松运动,以此来消除疲劳。虽然在跑前的有氧运动和提高营养水平能够有效地缓解长跑的疼痛感,但是长跑训练后的放松和消除疲劳的技术方法更加重要,因为如果运动员在长跑训练结束后不能快速地恢复体力,会非常影响以后训练的连续性,所以长跑训练后放松和消除疲劳技术能够全方面地提高运动员的长跑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俊 《教师》2009,(12)
在帆船运动训练中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疲劳形式,人们往往对运动员的生理疲劳比较关注,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各种各样的预防手段,但是对其心理疲劳产生原因重视不够,也缺少预防的方法和恢复的手段,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的心理疲劳不能及时地得到预防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从帆船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生成因素入手,阐述了帆船训练、竞赛中,心理疲劳对帆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运动训练水平日益提高,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负荷越来越大,因此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基础理论角度了解运动训练后疲劳产生的机制并有效地消除疲劳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指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体现.并系统地分析了运动性疲劳出现的原因、诊断和消除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