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传统体育的界定 中国传统体育是相对于起源于希腊,发展成熟于西方文化氛围中的现代体育而言的,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本民族居住地区内共同创造、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是与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 二、中国体育文化的特性 历史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是哪一  相似文献   

2.
唐人的健美观念与唐代宫廷妇女体育活动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个封建社会,唐代妇女的体育活动最为兴盛,尤其又以宫廷妇女体育活动独具特色。本文对唐代妇女的审美观念,、唐代宫廷妇女的体育活动与封建社会其它朝代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唐代宫廷妇女喜好力健豪侠为特征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与唐人以女性的健壮丰腴为美的观念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源于西方的体闲体育崇尚追求活动的娱乐性、冒险性、刺激性,在健身中娱心。在中国人看来,休闲是心灵的驿站,休闲体育的真谛就在于“静”。本文采用逻辑方法论,对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的概念和定义进行分析、比较, 辨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体育理念"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体育理念”一词的用法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搞清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理念”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辨析,认为体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武化”与“文化”──中国体育的土壤特征与气候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化”与“文化”──中国体育的土壤特征与气候流变李力研(国家体委科研所)中国文化,滥觞于商周,成型于先秦。作为文化之一种的中国体育,亦复如此。先秦时期,通常是指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特别的历史时期,它与同时期希腊的鼎盛时期──即罗素说的“...  相似文献   

6.
开展“阳光体育”,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特别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要努力实践与勇于探索。为此,学校着力研究、规划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合理组织体育课堂教学、月主题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体育艺术2+1活动、体育节、体育社团、家庭体育锻炼等活动途径。下面就我校组织主题性“阳光体育”活动的做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希腊民族的先天灵感和素质 当我们把历史的聚光镜对准古代希腊的时候,发现其戏剧的,雕塑的;甚至文学的、哲学的创作,无不受到体育光芒的幅射,在整个希腊文化中,体育精神的渗透与焕发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研究希腊文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二元”社会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是当代社会最主要表现。社会体育依托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元”社会结构导致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二元”特征:社会体育管理体制、体育意识、体育人口、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指标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加强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结合地区特点大力开展体育活动,以此促进我国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社会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优秀的民族性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民族性格,亦称国民性,其实质是民族文化精神。早在世纪初,民主革命的先驱们就敏锐地看到了体育运动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一开头就惊呼“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其“武风不振”就是当时所说的“恶斗死,宁忍辱”式  相似文献   

10.
对学校体育"位差"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放以来,中国的学校体育存在着严重的“位差”现象,即理论地位与实际地位的极大反差。针对中国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立足于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开放的现实,运用系统分析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学校体育的“位差”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学校体育改革与更新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乔冉 《体育科研》2017,(5):39-44
文章以专家访谈法为主,以体育和戏剧的关联与博弈为切入点,探究体育活动的人类学和表演学价值。体育摒弃了语言,以身体为艺术的表现载体,向观众展示了人类天然肌体的魅力。体育是中国戏剧形成初期的重要元素,早期的戏剧也是中国体育生存发展的土壤,最初的武戏也许只是一场诗意的扮演类的体育游戏。体育和戏剧同样拥有着浪漫的情怀和游戏的精神。在今之体育场内,观众可以体会到古代雅典剧场的吸引力,观众观看着跌宕起伏的比赛,与他们支持的运动员休戚与共。体育是一出没有细致入微剧本的幕表戏,一出冲突剧烈且没有固定结局的开放式戏剧。  相似文献   

12.
以希腊哲学为源头 ,以逻辑学为工具 ,探讨了“体育”与“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 ,力求澄清概念。“体育”是种教育过程 ,与智育、德育、美育一起构成教育的内容 ;“竞技运动”是种通过规则性竞争 ,发挥最大潜力的身体活动。我们在认识其本质的基础上 ,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它们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3.
对“非典”前后城镇居民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非典”前后城镇居民体育行为变化主要有4种类型:终身型、继发终身型、波动型、游离型,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年龄特征、学历特征和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使用一制造工具发展变革的历史考察,对中国农村与城市及欧美发达国家之间"自然的人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孕育发展体育的土壤特征及其哲学价值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尚处于人类"自然的人化"初级阶段,其"理性"对农村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尚少,主要还依靠本能"感性"的生物力从事生产;另外,综观希腊、英国、美国的体育发展,无一不是在"理性"高度发展,商业、科技、城市化高度文明的社会背景下蓬勃开展的.体育的哲学价值在于"人的自然化",是为了能给"自然的人化"过分发展异化解毒与纠错的.所以我国农村体育的建设需要慎重,不应当急迫加快我国农村体育超前发展,以免对我国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土洋体育"之争的全球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道仁 《体育学刊》2007,14(3):46-48
中国历史上的“土洋体育”之争可以视为体育全球化过程中的个案,论争促进了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及与外来体育的融合,也培养了国人对待外来体育的开放心理。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其对本土体育的挑战体现在价值上的差异、社会体制与民族情感的挑战上。土洋体育之争也反映了全球化必须遵循的体育的多样化发展和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竞技运动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希腊哲学为源头,以逻辑学为工具.探讨了“体育”与“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力求澄清概念。“体育”是种教育过程.与智育、德育、美育一起构成教育的内容;“竞技运动”是种通过规则性竞争,发挥最大潜力的身体活动。我们在认识其本质的基础上,痘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它们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认识发展史和思维方式的联系来看,常识认为是相去甚远的东西,其实它们彼此是相通的。以身体机能为基础的竞技运动与美学之间的联系便具有这层含义,因为两者存在着深刻的血缘性的关系。1古代希腊的体育审美在古代希腊,人们已经把“健美”作为体育实践的原则,并...  相似文献   

18.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具有多维特征,它是由社会利导性的自然环境、显性物质环境、隐性人文关系环境和虚拟的游戏场景组成的多维立体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学校体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积极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竞技文化是竞技体育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优秀的体育文化,体育竞技在中国和西方的体育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山西忻州地区有一种民间非常流行的摔跤活动——“挠羊赛”,就具有这种典型的竞技体育文化特征。本文从文化学视角,通过阐释其起源、组织、规则及技术特征,分析其竞技文化特征;进而得出:“挠羊赛”源于军事,盛于民间,是极具竞技文化特征和多元社会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是典型的来自中国民间的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