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防卫是指犯罪人为免受来自于防卫人正在进行的不当防卫的侵害,在必要限度内所实施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的应有合法的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这种状况对于树立科学的刑法理念及公正处理防卫人与犯罪人的罪刑关系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论逆防卫     
胡昊  张和年 《金秋科苑》2008,(8):213-213
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有效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的手段,可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固有的合法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本文拟从保护加害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提出逆防卫观点,并论证其存在必要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论逆防卫     
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有效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的手段,可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固有的合法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本文拟从保护加害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提出逆防卫观点,并论证其存在必要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岳焕升 《今日科苑》2007,(16):241-241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合法权利。但是,要真正按照立法宗旨实施正当防卫,公民还必须正确把握好正当防卫所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即防卫的目的、防卫的对象、防卫的时间和防卫的强度等,使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正当"的范围之内。以达到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娄志清 《科教文汇》2007,(12Z):152-152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从概念、成立条件以及特殊防卫权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从概念、成立条件以及特殊防卫权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从概念、成立条件以及特殊防卫权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武警部队在执行国内安全保卫任务中会遇到许多需要实施防卫的情况,因而,广大武警官兵应当依法正确实施防卫,严格遵守防卫的条件、时机、程序,合理选择防卫的手段,准确把握防卫的强度、限度。在维护公民的合法正当权益的前提下积极实施防卫,确保自身安全和公民安全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9.
特别防卫权是我国新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有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还有学者认为它对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更好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另有学者认为,特别防卫权的规定无论在整体价值上还是在实证效果方面都不宜作太高的评价,主张在日后的刑法修订中废除特别防卫权的规定。鉴于目前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比较混乱的现状,本文就特别防卫权的相关问题提出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10.
无限防卫权是刑法的一个重大创举,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对鼓励公民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无限防卫制度的设立弱化了对侵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权利的滥用大开方便之门,并且存在价值上、人权保护上的多个误区,应当坚决予以取消。  相似文献   

11.
在刑法理论中存在着偶然防卫可罚性与否的争。行为无价值一元论者认为偶然防卫成立犯罪既遂,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者认为偶然防卫成立犯罪未遂,而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偶然防卫不具有违法性,因此不构成犯罪。本文拟从违法性本质这一角度来简要的说明偶然防卫在当今法治社会中应认定为犯罪未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和一般不法侵害在成因、危害程度、私密性、被害人谅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家庭暴力防卫权应有所区别于一般正当防卫.在家庭暴力防卫权构成上,引入美国刑法的防卫必要性要件,以躲避义务、反制暴力需要等实现理性限缩;以“受虐待妇女综合症”“精神和情感极度创伤规则”为借鉴,将侵害的紧迫性解释为可以预期且难以避免,以防卫认识指代防卫意图,将精神侵害型家庭暴力防卫解构为正当防卫、假想防卫、精神病、减轻处罚事由四种,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正当化、可宽恕化和轻刑化.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20条第5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但对其中的“行凶”行为的含义未作明确规定.致使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对此存在争议。本文就“行凶”行为的含义及如何认定“行凶”行为作了详细的论述,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4.
念动训练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在警察防卫控制技术教育训练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其有效性正被逐渐认识,本文结合警察防卫控制技术训练实践,系统分析警察防卫控制技术运用念动训练的几种方法、作用及其训练时机,即对警察防卫控制技术训练质量的提高确有作用,促进防卫控制技术训练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职业中,警察是风险较高的职业之一,警察在执法中经常遇到各种危险,提高自身防卫训练能力,对于降低职业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警察在执法中,可能遇到谩骂、侮辱和伤亡等意外,需要给予警察良好的执法安全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将警察与安全文化紧密相连,确保警察的人身安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警察执法中人身安全防护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从利用装备、加强教育训练和健全安全防卫体系等方面提高警察自身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许多大学将防卫术设为大学体育的选修课,如何合理理解防卫术课程的含义,从而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内容,这其中需要突出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指导、重视基础训练、加大擒拿与反擒拿以及心理素质的教学、讲好"终身体育"的理论,从而使太学生从防卫术课程教学中树立正确的防卫观、训练观、学习观.  相似文献   

17.
何某于1991年11月实施过一次抢劫,1995年2月他又犯了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罪直到2001年12月才被司法机关发现,但法院最终只以抢劫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8年,这是何故? 这里涉及到我国刑法上的追诉时效问题.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相似文献   

18.
激发子诱导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炎钦  姜玉新 《科技通报》2007,23(3):386-391
激发子信号分子和特异的植物受体之间的分子识别和物理互作、信号传导直至最后防卫反应的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从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激发子、植物激素与信号成分及互作并最终产生防卫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刑法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穷尽其他手段无法实现法益保护的时候,刑法便会褪去谦抑的面纱,发挥其"终结者"的作用。刑法的适用关系到个案正义与人权保障,高校刑法教学理应贯彻"正义、刑罚、责任一体"之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有利于犯罪人原则"理念的展开,对犯罪人人权保障、刑法理论研究、司法实践探索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就正当防卫问题,原刑法第17条规定为:“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上述规定对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规定太笼统,导致在理论上有的观点认为防卫行为的强度应当同侵害行为的强度相适应,不能大于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