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有线电视自办节目传播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有线电视—一种特定环境下新型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形式 .传播活动的特殊性 ,决定了高校电视自办节目特殊的优势 .高校有线电视自办节目只有切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服务于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需要 ,为高校根本利益服务 ,才能在众多的传播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进而促进高校电视自办节目的建设和长远发展 ,不断提高和加强高校电视台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广电媒体虽已进入频道林立、节目激增的时代,但湖南电视的七个频道除个别频道外,都在走综合频道的路子。本文着力探讨湖南电视各频道的节目编排及编排技巧问题,认为节目的设置要符合目标观众的收视心理,要符合节目编排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音乐的论述大致涉及五个方面:关于“音乐感的耳朵”;关于“歌唱家倍尔西阿尼的无比性”;关于“莫扎特的《安魂曲》大部分不是莫扎特自己作的”;关于“钢琴演奏者*生产了音乐”;关于“勇敢的战斗的呼声”。马克思在论及这些问题时,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审*美关系、相比较性、分工协作、劳动的区分和特殊的社会功能等问题的精辟见解,无疑是文艺学*美学研究时时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视界借鉴了美国按"季"播出的理念,"季"播理念在我国电视市场的发展本土化过程显现出一些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可以使我国的电视业更准确地把握"季"播运作,对节目进行优化编排,能够有针对性的捕获更多观众,从节目编排策略方面获得竞争优势。本文正是在肯定了"季播"运作的价值的前提下,从"季播"在我国电视市场的本土化过程中所显现的特点,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及观众收视习惯的电视编播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对电视音乐栏目进行探析的过程中,从理论上和艺术实践上对这一节目形态进行了从历史发展到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走势的全方位的关注、新角度的思考。(一)电视音乐栏目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是电视音乐节目的一种载体方式,文章在对电视音乐栏目作了明确的界定的同时,对电视音乐栏目的历史发展轨迹作了简要介绍;(二)通过对中央台以及部分省台目前的电视音乐栏目的收视情况分析这一节目形态的现状,并针对电视音乐栏目的现状,从大众音乐传播和电视音乐传播以及受众接受心理等的多个角度,探析现场互动型流行音乐栏目红火,民族音乐和高雅音乐栏目却相对冷清的深层原因;(三)电视音乐栏目未来趋势的初步预测,根据电视音乐传播的特性,结合实例对电视音乐栏目的未来作出了多元化、品牌化和活动化的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不同民族的语言和风俗各不相同,非常繁杂。所谓方言节目,就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搭建当地的语言与文化而创办的以当地观众为主要受众群体的一类节目。本文从电视方言节目的特点来说明它存在的合理性,并从电视方言节目的内容、形态、品牌效应等方面来分析其缺点,最后针对这些缺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方言节目的发展寻找方向。电视方言节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传播当地文化,对当地受众的吸引力巨大,在当地收视效果和节目创收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让很多开办了方言电视节目的地方台尝到了不少甜头。  相似文献   

7.
数字移动电视是国际公认的新兴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数字移动电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数字移动电视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数字移动电视节目的三种途径:一是节目设置必须符合"动众"特点与需要;二是长途移动电视节目以"内容为王",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三是短途移动电视节目要遵循"编排规律",讲求编排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学思想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美的奥秘存在于人自身之中,马克思为我们树立了实事求是探讨美学问题的典范。美是依据第一世界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状和第三世界的文化观念的相关内容,按照第二世界的基本结构样态孕育的体现人类*生存完满性的形象。蔡仪、朱光潜、李泽厚三先生恰好分别注重于三个不同的世界,但*遗憾的是都未能达到整体的把握。美的客观性来自三个世界。第二世界向另外两个*世界开放,使美总是在不断生成又不断积淀的张力结构中运动。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电视娱乐节目是近年来中国电视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它的迅速发展致使其成为了中国媒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意识形态的深入分析及探讨,以及从电视娱乐节目的对抗性和由对抗产生的过度保护作用、强者定律、失败主义教育等方面如何产生和强化挫折感探析电视娱乐节目对收视目标人群抗逆力的影响,达到反思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探求健康娱乐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际传播 ,而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传递给非现场观众是大众传播。究其实质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应有意识地运用人际传播的手段以改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育电视节目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它贯穿在电视播出的每时每刻,用节目中携带的各种教育信息作用着广大受众。如何才能提高教育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关键还在于让教育电视节目符合信息传输的规律。因而教育电视工作者应研究电视信息的产生、变换和传输过程,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特征,找出其信息传播的规律,最有效地加强各个环节的信息处理,才能提高节目的质量,让收视率上升。教育电视台是一个不同于综合电视台的教育类的专业台,通常人们总认为专业台的信息传播及不上综合台。其实不然,首先,就其教育信息的内容而言,它也是包罗万象的;其次,其受众同样也包含着各个年龄段和各个文化层次。因而可以说它与综合台相比,就其信息传播的内容而言是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2.
戴蔚 《现代语文》2007,(2):70-71
电视传播具有及时性、形象性、语言多样性等特点,因此电视新闻在传播中不仅具有比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更多的优势,在受众接收反馈环节中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传播效果。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顺利实施,农民看电视不再是难事,每天农忙回来在家里看看电视已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电视在农村有着广泛的收视群体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当前农村,农民们收看的电视节目除了农技知识和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节目外,主要还是各频道播放的电视剧节目,新闻节目并未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3.
电视读报节目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电视资讯节目形态类型。在这类节目中,电视媒体通过对报纸信息的再加工、再整合进行二次传播,很好地将电视易懂、生动的特点与报纸深度,多元的优势结合到了一起,彰显了媒介融合的传播优势。主持人是电视读报节目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新的文化生态环境、社会心理语境以及电视读报节目自身“声画缺位”等传播特点,决定着该类节目中主持人独特的角色定位。本文就试图从以上这些角度,对电视读报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竞技类节目在2008年的中国电视荧屏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全民参与为传播目的,将音乐、娱乐、竞技融为一体的全民K歌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这些节目因形态新鲜、内容新奇、全民参与、贴近观众等特征,推出后取得了骄人的收视战绩,成为在选秀节目逐渐淡出电视荧屏后,又一可以掀起大众狂欢的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正是全民狂欢与身体消费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批评转型的实质,是把经世纪初现代转型发展,但偏离现代化方向而陷入僵化的文学批评,扳回到正常轨道,继续其现代化发展进程。这一转型*探索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与世纪初的转型发展恰成逆向性行进路向。它带来*了批评的活跃和多元化探索的局面,促进了对中外文学批评传统的全面研究与吸纳;*但也存在多元混杂价值迷乱以及批评形态不成熟等问题。目前,批评转型已推进到*走向积极建构的临界突破阶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的统一,它是社会主义的,但又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创造条件,向较高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因此,它也是社会主义的过*渡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的过渡性和阶段性统一在不断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上。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曾拥有最高和最广泛的权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同样与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是合作破裂主观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在理论与实践上指导的失误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中共领导人犯右倾错误,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未能进行有力回击、坚决斗争,致使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阴谋*得逞,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1.92%,风格迥异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文字使电视传播面临种种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新疆少数民族电视受众的收视条件,收视行为,收视习惯,从而把握少数民族电视受众的收视特点及现存问题,为新疆电视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视频道数量的增加,栏目内容日益的多样化,电视传播模式由大众群体传播向"专业化"和"分众化"传播方向发展;电视频道的专业化日渐突出受众的收视需求,同时在媒体的竞争中为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文质理论作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包含着两种基本含义:一是就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言,主张内容决定形式;二是分别代表“华丽”*与“质朴”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强调以“质朴”为本。动态地考察文质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儒家的文质观不但经历过一个由政治伦理范畴向文艺美学延伸的转变*过程,而且文质理论上述两种含义的确立,也是在《礼记》这部儒家经典中最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