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析伊拉克战事报道是近期的热门话题,大多数作者都从客观、真实、公正的角度批驳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因篇幅有限,本刊仅选用了沈正赋先生的文章,该文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西方媒体的不实表现,全面、切题。此间也有不少作者从另类的视角看待战争中值得关注的另类现象———如《女性报道者的角色嬗变》,让人们有所思考,有所启迪。 ———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传媒来说,伊拉克战争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媒体派出了自己的战地记者,我们看到、听到了中国记者们亲历的战争报道。于是,在这场首次直播的战争中,那些置身炮火之中,冒着生命危险发回报道的记者也成为另一种焦点,另一类英雄。这些记者的工作令人尊敬,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记录下来,这不仅是记者们个人生命中难忘的历程,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令人难忘的一笔。于是,就有了这本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记录中国战地记者们的经历与心路的书:《我在伊拉克经历战火———十位华语记者的战地手记》。十位作者来自两岸三地,包括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3.
战事报道领域的拓展——伊拉克战争中的网络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超 《新闻界》2003,(3):33-34
每一次战争都会造就不同的媒体。正如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有线电视成为新闻媒体报道战事的主要渠道一样,互联网已成为报道这次伊拉克战争的骨干力量。美国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自从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77%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上网都与这场战争有关,美国通过上网浏览战争新闻的人数创下了新纪录。①这意味着网络新闻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如果说伊拉克战争是第一次电视直播的战争,同样也可以说伊拉克战争是第一次互联网全面参与报道的战争。互联网第一次真正参与到战争的报道中来,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在报道战争的过程中,网络媒体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一种感受,许多议论的话题来自大众传媒,往往传媒报道什么,我们亦关注或谈论什么。例如伊拉克战争,如果不是媒介进行了报道和赋予意义,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伊拉克的许多城市的名字。于是,就有了传媒的“议程设置论”,  相似文献   

5.
柯杨 《新闻记者》2003,(4):18-18
CCTV这次的伊拉克战争报道,一改平日慢吞温火的形象,在反应的速度、报道的广度以及对新闻信息的深加工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当然,诸多不足也不容忽视。1.反应迅速及时,而且给予高度重视当日10点35分美国开始攻打伊拉克后不久,CCTV及时做出反应———1套节目开始直播战争进程和各方反映,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半,连一向雷打不动的“新闻30分”也被取消,为直播让路。直播结束后,CCTV-1仍在每小时一次的整点新闻中继续报道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最新进展,报道的密集程度甚至超过了几天前结束的“两会”报道。前所未有地采…  相似文献   

6.
2003年2月13日,春节假期刚过去不久,我们就匆匆踏上了去往海湾的旅程。之所以说“匆匆”,并不是说准备工作不充分。实际上,我们从2002年10月份起,就开始为报道可能发生的伊拉克战事做准备,包括申请相关各国签证、收集相关材料等。我们原计划在2月下旬出发,先去美军中央司令部所在的卡塔尔,然后赴美军进攻伊拉克的前沿阵地———科威特。由于伊拉克和科威特关系紧张,我们不能同时获得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的签证,所以我们打算到科威特后,先完成战前报道,等战争爆发时,随美军进攻的路线进入伊拉克进行战地报道。2月初,科威特方面传来一系列消息,…  相似文献   

7.
“战斧”导弹撕开了巴格达的夜幕,同时也拉开了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内外媒体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迅速作出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战争相差无几。在对战争爆发的报道中,报纸的版面,特别是头版,“封面化”的趋向十分明显。很多报纸的头版除了标题和导读外,只有一幅大照片。“封面现象”带来的这种“直观、强烈、省时、可信”的阅读效应,使报纸在读图时代的版面“表情”更加丰富,带给读者无比刺激的阅读快感、无限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维立体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8.
从这次战争报道来看,中国媒体已经把保护老百姓的知情权、媒体责任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2003年3月,被世人称作第二次海湾战争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媒体在报道这次战争中,不仅大量引进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的战幕正在关闭,国际社会对战争的影响尚在研究、思考和评估当中。此次伊拉克战争报道,是对媒体应对能力的实际锻炼,也是媒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检验。《新安晚报》是安徽省发行量和影响力领先的都市报,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使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策划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今后处理突发性报道积累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5月间,美国牵头入侵伊拉克的战争情况,已由中外主要新闻媒体丰富多彩的报道,特别是几家著名电视台触目惊心的现场直播,呈现在世人面前。 伊拉克战争中,新闻的地位、作用是什么?众多报道是否反映了战争真相?各种新闻观点经受了哪些检验?战争与新闻的诸多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23岁的“中国”年轻人.奔着“美国梦”而去,却奔到了伊拉克战场。他的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那场战争和新世纪的“美国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王姗 《传媒观察》2003,(5):20-21
像其他任何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突发事件一样,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媒体提供了一个不断前进的机会。几乎所有的传媒都不会放弃这样的契机,都拿出浑身解数提升自己。在这个意义上,伊拉克战争也是一场异常激烈的传媒“战争”。中国大陆的各大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都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及时的报道,让受众真正体验到了现代传媒的力量。其中电视凭借其迅速的反应能力,大量实况信息,丰富的报道样式成为在这场媒体大战中的最大赢家。据一项调查显示,电视是公众了解伊拉克战争最主要途径。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中国大陆电视媒体的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特点进行粗略的评析,以期能够探悉电视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经验,为电视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10∶350,筹备已久的美国军队开始向伊拉克发射“战斧”导弹,代号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爆发了。 随后攻伊的美军地面部队也开始向伊拉克边境移动,随时为开始大规模地面进攻作好准备。 开战3小时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电视讲话中称,“我以领导人的身份和你们在一起准备参加战斗,我们的军队也准备好了随时应战。”此言决非安拉保佑式的精神慰藉,这让人想起早在1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就曾警告说,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  相似文献   

15.
美国25家日报要闻版伊拉克战争报道新闻构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框架理论及框架分析法,选取美国25家日报要闻版伊拉克战争报道为样本,采用共时与历时两种方向维度,整体与个案两种研究对象,对美国日报伊拉克战争报道构架与政府意图的契合度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理性探知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以消解将美国媒体简单化、模式化、片面化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媒体公信力现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赵虎 《新闻前哨》2004,(4):11-12
本以为2003年中国新闻界最难啃的骨头是伊拉克战争报道,没想到战争还没有结束,全国范围内的非典报道战役就打响了。原本有许多传媒学预计,在伊拉克战争报道结束后,中国会出现一次研究这场战争报道的高潮,但是非典报道推迟了这种研究,取而代之的是全社会、各学科对中国媒体公信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吕碧兰 《今传媒》2003,(3):15-16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5时35分(北京时间上午10时35分),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空袭,打响了伊拉克战争。与此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新闻大战也拉开序幕。 每场战争开战第一天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关于战争第一天的报道因此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新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报道真相,危险与记者结伴而行;为了维护和平,奉献与牺牲相随。伊拉克战争中,中外记者同时面临着战火、灾祸、饥渴、病痛、伤残、困惑……但也同时收获着报道、友谊与对和平坚定的渴望。为制止战争而执行武器核查任务的我国专家郁建兴,遇难于伊拉克。现在《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栏目中,特别编发了“新华社速度:10秒领先世界”一文(见4至5页);并编发一组《伊拉克战争中的战地记者》的图片和文字(见6至7页及封二、封三),有关郁建兴部分,有记者采访记和相关报道各一篇,(见8至12页)。愿借此与读者共祈伊拉克早日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结束后,美国及其盟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报道战争进程和战争真相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但是,在战争报道的过程中,媒体和记者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有关利益群体有意无意设置的信源陷阱。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同时有效地规避陷阱,破解不确定性,对于媒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认清信源性质,提高警觉性  相似文献   

20.
张健 《新闻窗》2008,(6):28-29
在2005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的众多作品中,大家明显看到一个共同现象,那就是以关注人的命运和人性的作品陡然增加。像美联社记者迪恩·菲茨莫里斯以反映伊拉克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和儿童伤害的几幅摄影作品和《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朱莉娅·凯勒采写的飓风场面特写报道,都从不同程度说明“人本”意识已在新闻报道中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