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嫦娥奔月     
一我是嫦娥。很多人都说,我是整个故事最终的赢家。的确,凿齿、九婴、大鹏、猰貐、大蟒蛇全是后羿斩杀的,九个太阳也是后羿拉弓射下的。那两颗不死药本应该属于后羿。而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动动嘴,吞下它们罢了,竟就得到了人人渴望的不死之身,化仙待在月宫。  相似文献   

2.
襄阳城南的习家池因习凿齿杰出的政治活动而得以保护。习凿齿的理想政治人格是"竭节赴义""尊主宁时,惠施百姓,远崇明教";其特征体现在正统的政治理念、儒家的政治观念和恰当的政治策略;其本质充斥着一种正直的奋进精神,一种对于事业的向往和追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只看实效,不尚空谈。而其实际意义是指斥篡弑与忤逆,强调社会和平、百姓安定,重视权柄转移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其历史意义在于弘扬恪尽职守、忠君爱国的精神。习凿齿理想人格的形成,不仅仅源自于习凿齿自身的人生价值诉求,更得以其家族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自西汉至今二千多年来,历史学家每谈到秦始皇进军岭南的人数时,几乎是众口一词:五十万.本文拟对此提出点异议.五十万这个数字,最早出于《淮南子·人间训》:秦始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瓯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相似文献   

4.
襄阳先贤习凿齿最早奠立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地位.在习凿齿的如椽笔力下,襄阳三国俊杰的登高行为得到恰当记载和充分保存,襄阳三国登高文化的内核得到凸显和深化.习凿齿关于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史实和史论启示我们,襄阳还应该建立系列的三国登高文化,为襄阳旅游注入“抚乘踌躇,慨尔而泣”的抚襟追思与黾勉功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汉晋春秋》一书是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的重要著作,原书已经失传,仅有清朝汤球、黄爽和王仁俊的辑本.习凿齿写作该书的主要动机就是要抑制桓温的觊觎皇位之心,这一观点最早由南朝宋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一书中提出,后被《晋书·习凿齿传》所采纳.习凿齿在其书中提出了以晋继汉、崇汉抑魏的正统史观,肯定统一,反对分裂,在历史上影响至大.由于习凿齿秉笔直书,不为尊者讳,因此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汉晋春秋》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王经、高堂隆、向雄等忠臣义士,而对乱臣贼子则给予无情的鞭挞,表达了习凿齿心忧天下、忠于朝廷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倏、忽与浑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②,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7.
习凿齿并没有过真正的左迁,其左迁说是相对其两位舅舅的高升而言的;习凿齿出守之郡为荥阳郡而非衡阳郡,其说是清末被持荥阳当时不为晋有观点所蔽的好事者,据《元和姓纂》文为衡阳太守而将荥阳改为衡阳造成的;习凿齿的卒葬地都在其襄阳故里。  相似文献   

8.
凿浑沌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75-76,49,85,86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绦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绦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曰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9.
一、“浑沌”原型的追寻庄子《应帝王》有则“浑沌之死”的寓言: 南海之帝为攸,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攸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攸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0.
童区寄传     
65冷知寸 六、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拟番!”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七、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员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八、因大一号。一虚皆惊。童日:“我区氏儿也,不当为憧、贼二人得戊,我幸皆杀之矣,!全以阅于官。” 九、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憾耳。刺吏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十、乡之行幼缚者,侧几莫敢过其门。皆曰:“是丸少秦武阳三岁,而讨杀二豪,岂门{近耶了”童区寄传@虞健~~  相似文献   

11.
关伍 《初中生》2015,(1):20
世上总有那癫狂嚣张之人,恃才傲物.而物物相克,也有那博学温厚之人谦虚以待,折其锋芒.此话前半句,说的是习凿齿.习凿齿,晋朝时人,襄阳豪族,中原名士,居士.  相似文献   

12.
近代汉语中的副词“杀”、“煞”是从动词虚化而来。从汉语史上看,“杀”、“煞”的补语用法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状语用法出现于唐代中叶。从元代的材料来看,补语用法读家麻韵,状语用法读皆来韵。“杀”、“煞”有多种变体。  相似文献   

13.
两晋南北朝时期襄阳习氏家族中比较著名有:习宇、习嘏、习凿齿、习辟强等四人,在四人中最著名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习凿齿。习凿齿是一位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家,其著《汉晋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了新的著述形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叶植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13-23
族谱大凡远溯名人为始祖或始迁祖又无确凿旁证支持的基本都属造伪,《白梅习氏族谱》中关于习凿齿的记载也属于此。吴直雄先生以《白梅习氏族谱》、子虚乌有的《大元大一统志》记载、1500年前袁州《郡志》所载习凿齿隐居江西的资料为依据,考证出习凿齿晚年隐居新余白梅,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吴直雄先生将《汉晋春秋》和《襄阳耆旧记》的完成时间、地点、内容及习凿齿的生卒年等全部弄错了。  相似文献   

15.
明人刘基写的《郁离子·省敌》篇中有一则九头鸟的寓言。原文不长,抄录如下:“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口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下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相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于一腹乎?奚为争也。’”九头鸟的悲剧在于看不到“同归一腹”这个根本利益的一致,而为了争“一口之食”的眼前利益,各不相让,结果是“食不得咽,而九头皆伤”。在我们的学校中,也常常会演出类似九头鸟争食的悲剧。例如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抓智育,而挤掉了德、体、美、劳诸  相似文献   

16.
盟誓,就是发誓,宣誓。古人盟誓主要有如下几种:1.歃血为盟歃血,口含牲畜血,以表示诚意。一说用手指蘸其血,涂于口旁。据《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牲,曰盟。”唐·孔颖达疏:“盟者,杀牲歃血,誓于神也。……盟之为法。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备身出命扫国家之难, 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家风与家风文化的交互视野下,以"习凿齿现象"为切入口,讨论习凿齿与习氏家风建构的相关问题。可以得出习凿齿以文化力量开创了习氏的一代家风,主要表现在:在魏晋注重玄学空谈与醉心于仕宦的背景下,以诸葛氏为参照,开创了"以德抗位"和事功追求的新家风,并以家国情怀和《春秋》精神作为家风的起点和终点,从而与当时主流的士族家风拉开了距离,为后世树立了标杆,也给今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习凿齿著《汉晋春秋》的史学观,从《与桓秘书》中亦可窥见一斑。肯定襄阳八君子的"命世作佐"与"高尚迈德",而视魏武、孙坚等为"??常流,碌碌凡士",正说明习氏"以汉为正统,以晋继汉"的正统观。致书桓秘,具有讽谏意味。告诫桓氏,莫做悖逆晋室之事。一封书信,言史抒情,颇具文彩,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20.
凿浑沌     
南海之帝为僚,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