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仿说"与扁平化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扁平化设计似乎成了大势所趋,从"模仿说"看扁平化设计会发现,扁平化设计起源于拟物化设计,虽脱离了多余的装饰却仍然离不开模仿,我们仍然要观看到某个具体的被模仿过的形象符号,接收要传达的信息,是一种更为简约、抽象、高级的模仿。随着科技进步,从"模仿说"的角度来看,扁平化设计只不过是设计种类的一种,终将被其他的设计风格所取代,但是"模仿"却依然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酷酷新品show     
《科学大众》2010,(12):22-22
<正>这些机器人"能歌善舞"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展览上出现了一款可以学习和模仿人类唱歌和跳舞的仿真机器人,这标志着机器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时代正在到来。这款机器人名叫"HRP-4C",它的体形和真人大小相当,不仅可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还能够细腻地模仿出歌手丰富的面部表情,甚至还能同时表演舞蹈。  相似文献   

3.
彭晓丽 《知识窗》2009,(7X):32-3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  相似文献   

4.
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个视角,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四条渠道。基于以上四条渠道,构建出通径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1990—2014年各变量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影响效应最大,且直接影响要远大于间接影响;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技术模仿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呈抑制效果;3在间接影响效应中,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效应要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且各变量通过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后发优势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看到别人打哈欠时,明明自己并不困,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来。英国科学家最近提出,打哈欠的信号会自动触发大脑运动皮质的原始反射,导致无意识的自动模仿,形成"传染"。被哈欠传染属于一种"模仿现象",即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人行为或语言、机械重复特定动作或语言。研究人员称,新发现将有助于理解与模仿现象有关的神经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癫痫和妥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识别模仿行为的劣势,即模仿中的陷阱问题.本文选择5家案例企业,运用理论与实践、现状与问题的双重对比分析,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总结企业模仿的六大陷阱.陷阱包括:动因中,战略方向模糊;模仿路径中,偏重开发,忽视探索;信息来源中,只求显性知识,不究隐性知识;发生方式中,模仿目标缺乏战略匹配性;在实施过程中,多为单回路学习,缺乏双回路学习;模仿效果中,成功标准不明确.最后,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导读]人工智能近年急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机器人人与人类对答,更能模仿人类的"情感",打破昔日的冰冷形象,逐渐登堂入室。12月24日电据香港《文汇报》24日报道,人工智能近年急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机器人人与人类对答,更能模仿人类的"情感",打破昔日的冰冷形象,逐渐登堂入室。多款家居机器人明年起陆续投入市场,开始成为人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看手机也传染"变色龙效应"又称无意识模仿,是指人们在社会交流时会相互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一些动作、表情和行为方式,比如通常所说的"打哈欠会传染"。意大利一项研究发现,看手机这种行为也会"传染"。研究人员观察了88名女性和96名男性在多种不同场合下,  相似文献   

9.
吴昌南 《科研管理》2014,35(1):66-72
在服务业中,多数产品或服务创新无专利保护,且几乎不存在模仿成本,当某一企业率先创新后,其他企业会纷纷模仿,因此创新激励不足。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创新成果被模仿企业即时模仿和滞后模仿两个层次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得出在无产权保护条件下,如果创新成果的销售速度快于模仿者的模仿速度,有利于创新;模仿者进入模仿时间长,也有利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模仿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重要战略,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情境因素对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不同模仿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外市场环境、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资源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差异化模仿方式的重要边界条件.海外市场的环境风险越大,企业越倾向于模仿相似规模、组织绩效及关联企业的进入模式;产业集中度越高,企业越倾向模仿竞争对手的进入模式;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越强,企业越倾向于实施基于频数的模仿.本文从理论上探索了模仿方式选择的关键边界条件,所得结论对跨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依据差异化的情境因素制订合理的模仿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的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创新意识.我很欣赏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深大的一句话:"独创,绝不模仿他人,是我的人生哲学".当然"独创"和"不模仿他人"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应该针对市场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和分析已有系统的缺点,"需求"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创造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研究》2021,39(4):652-661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新进入企业如何模仿在位企业的新技术与产品从而实现发展,而对在位企业反过来向新进入者进行模仿和学习的问题关注不够。通过多案例对比研究,阐释了在位企业在遇到新进入者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冲击时如何利用反应型知识搜寻策略(即"创新者的模仿")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揭示了在位企业反应型知识搜寻的动机、过程与内在机理。将在位企业反应型知识搜寻的过程归纳成感知识别、转化应用和深化提升三个阶段,指出在位企业知识搜寻经历了本地模仿到本地重构、远程模仿再到远程重构的动态学习过程。对当前变革时代,在位企业如何避免"创新者的窘境",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岩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2):121-124,153
小微企业是刺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的主要部分,在此过程中它的模仿创新模式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根据模仿创新的起点将模仿创新模式划分为首次模仿创新和二次模仿创新,并给予定义,发现造成新创小微企业创新模式的起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价不同;再根据博弈理论,对新创小微企业的模仿创新的起点选择进行探索,发现首次模仿创新成功的概率、首次模仿创新的起点到终点的潜在利润、二次模仿创新对首次模仿创新操作流程的支付费用是影响起点选择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现在用的电脑符号有很多,或可爱,或直观,或生动。你知道这些电脑符号是怎么来的吗?模仿形状最初的汉字大多是象形字,即汉字长得很像它们代表的物体的形状,如远古时代的人们用""代表"日",用一个弯弯的月牙儿""代表"月",用""表示"水"。其实,电脑上很多符号也是模仿了它们所代表的事物的外观。例如:电脑机箱上插耳机  相似文献   

15.
舞蹈来源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反映着人们的生活,表现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深深植根于人类生活中,"跳丧"也不例外。它与土家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素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才决定了"跳丧舞"动作中大量模仿动物形象这一鲜明特点,作为中国民间舞的一个小支流,也充分证明了舞蹈中的模仿论学说。  相似文献   

16.
舞蹈来源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反映着人们的生活,表现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深深植根于人类生活中,"跳丧"也不例外.它与土家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素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才决定了"跳丧舞"动作中大量模仿动物形象这一鲜明特点,作为中国民间舞的一个小支流,也充分证明了舞蹈中的模仿论学说.  相似文献   

17.
彭华涛  罗一郎  夏德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35-1243
共享经济的飞速推动了共享经济创业的兴起,但也引发了大量的模仿创业行为,并且其中的异常行为带来了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本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模型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资料进行研究,提炼出模仿创业特质、模仿创业异常行为等11个范畴,从而得出共享经济创业的异常模仿行为内在逻辑,并提出“三制-三监督”的协同治理机制,其可为推动共享经济创业的规范、理性模仿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许多动物走路不是靠腿,而是靠屁股;疯狂接吻不仅有助于抓色狼,而且能够抗过敏;蜜蜂叮哪儿最疼……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又来了!今年获奖的研究成果十分精彩,令人脑洞大开。始于199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其名称来自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 Prize(诺贝尔奖)的结合,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纵向产品差异模型分析新产品的特征设计、引入时机及对模仿进入的防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水平特征设计应遵循消费者效用损失最小化原则,且对垂直特征的设计没有影响;垂直特征设计受消费者收入水平及研发成本影响;新产品最佳引入时机受新旧产品之间的技术差异影响;面对模仿进入,新产品拥有者应根据模仿程度决定是否阻止进入;新产品引入的初期营销努力程度与新技术的扩散速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模仿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两种战略之一.围绕着模仿创新,对引起模仿创新的方式,影响模仿创新能力的因素、技术溢出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研究的有关文献进行述评,提出我国在提倡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模仿创新,抛弃模仿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