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今天,咱们是第一次见面,我第一次给你们班上课。咱们认识一下,我叫靳家彦,你们就叫我———”“靳老师!”学生齐声答道。“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智力游戏,通过游戏老师可以对同学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要先———”“举手!”“对!举手时,请同学们一律举左手。略微高出头顶,好让老师看见,不要发出声响,好不好?来,咱们练习两次:举手,放下;举手,放下!”“现在,咱们改变一下约定:我说举手,你们放下(不举);我说放下,你们举手。”随着老师口令速度的加快,有的同学就乱了套。在一片笑声中,师生…  相似文献   

2.
姚晋婷 《陕西教育》2009,(12):53-53
学生进入初中,总会出现与小学不同的心理差异和行为表现。如:在小学,课堂上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进入初中,学生却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只能由老师“点兵”。这种学生不举手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理解意愿,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课堂学生不举手,老师该咋办呢?  相似文献   

3.
“只要一提问,看见的就只有一片黑头顶。”经常听到许多老师对课堂提问如此抱怨。学生不愿举手,即使对老师的问题能给出答案,也不愿起来回答。这种现象在中学的课堂上尤为常见。针对如此现状,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怎样活跃课堂气氛,便成了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不清楚     
考场上,监考老师发完考卷后对大家说:“试卷如果有看不清楚的,可以举手发问.”一个学生说:“老师!旁边那个同学的试卷印得就不清楚,可他也不问问!”  相似文献   

5.
武芷卉 《小学生》2006,(12):39-39
今天上午,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都不敢(gǎn)举手,只有我举手了。老师看见别人都不举手,就说:“谁能站起来大声喊一下韩老师的名字?”老师又说:“赵望淳(chún),你来喊一下,好吗?”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大都不愿意举手发言了。举手就意味着被老师叫起来“说话”,而孩子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恰是一个十分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印象的年龄,所以,生怕别人说自己“假积极”。于是,在课堂上便形成了谁也不愿主动发言的局面,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种惧怕发言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 铃声响后,姜老师拿着地球仪刚跨入教室,班上的同学朱某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球呀?”姜老师说:“地球仪,以后请举手提问。”姜老师转身板书时,又响起同学朱某的声音:“要不要做笔记呀?”姜老师转过身来说:“当然要做笔记。我不是说要举手吗?”“我举手时,你没看见呀。”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2006,(6):21-21
离期末考试还有十五天,教室里。老师:“课已经讲完,希望大家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学生(众):“老师,划一下重点吧!”老师:“不行,有规定,不可以划重点!”学生:(众):“老师,划一下吧,太难了!”十分钟后——老师(无奈):“好吧,就划一点儿吧。”三天后——老师:“已经划了很多重点了,大家现在要好好复习!”学生(众):“老师,漏点题嘛!”老师:“那不行,绝对不行!不是已经划了重点了吗?”学生(众):“老师,太难了,就是划了重点也考不好!”十分钟后——老师(痛苦):“只说一点儿,别到处乱说。”三天后——老师:“好了,现在题也给你们说了,重点…  相似文献   

10.
开怀     
1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请他回答:“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话?”学生大胆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普通话。”2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2今天改作业,一道题让用“充满”造句。  相似文献   

11.
考前复习     
离期末考试还有十五天,教室里。老师“:功课已经讲完,希望大家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学生(众):“老师,划一下重点吧!”老师:“不行,有规定,是不可以划重点的!”学生(众):“老师,划一下吧,太难了!”十分钟后老师(无奈):“……好吧,就划一点吧。”三天后老师:“已经划了很多重点了,大家现在要好好复习!”学生(众):“老师,漏点题吧!”老师:那不行,绝对不行!不是已经划了重点了吗?”十分钟后老师(痛苦):“……只说一点,别到处乱说。”三天后老师:“好了,现在题也给你们说了,重点也划了,现在该好好复习了吧!”学生(众):“老师,开卷考试吧!…  相似文献   

12.
1.吉安县值夏中心小学坚持绿化、美化学校,师生在幽美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肖仁科 摄) 2.值夏小学学生上学看见老师举手说:“老师,您好!”放学回家,举手致意:“老师,再见!”(肖仁科 摄)  相似文献   

13.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14.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教师不喜欢学生“接下茬”的理由是怕扰乱课堂秩序,再有,不举手就回答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良后果或者冠冕堂皇的理由吗?仔细想一想,似乎仅此而已。我倒是在寻找不利因素的过程中找出了不少有利的内容。从学生方…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16.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每月作文题     
王雪梅 《语文教学之友》2009,(12):F0004-F0004
新华社曾报道过一则新闻:河北安国市某校,某老师上课时,有一位成绩最差的学生举手要求回答问题,可他站起来后却答不出来,老师感到很奇怪,事后问他原因,这位学生哭着说:“别人都举手我不举,丢人!”老师被学生强烈的自尊心感动了,就私下告诉他,下次提问时,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这位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就这样,没过多久这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已经     
要学生用“已经”造句,并在写之前先说一说。学生个个很来劲,说的信口开河,听的也不专心。最可恶的是,发言前他们竟然都忘了举手。我有点恼火,于是眉头一皱,两眼一瞪:“先举手再发言!”终于有一个学生把手举得老高。“你说!”“老师已经生气了!”孩子们和我忽然明白过来了,不禁都笑了。我马上又问:“那现在呢?”又一个声音在喊:“老师已经消气了!”是的!可气人的是,他又忘了举手!已经@蓝色封面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一位三年级教师的数学课,讲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他在黑板上写出“二亿零五十二万”之后,问谁能写出数来。许多学生争着举手。老师看了后说:“我不要你们会的来写,偏要叫一个差的。”果然喊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学生上去迅速把数写出来了,然后望着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