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4,(9):3-6
正确区分形声字。中国汉民族文字是表意文字,90%以上的字是用“形声”方法造出的。“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相同读音的字由于共用一个声旁,因此容易搞混,但是因为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形旁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严格区别字的意思,识记汉字字形。如“书籍”与“狼藉”;“裁判”与“栽树”。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多音字不能正确地发音,甚至只发一个音。每遇这种情况,就让学生查字典,以确认某字是多音字,然后区别读音,弄清不同读音的字义。如“看”有两种读音:“看”与别的字组成词有“监视”、“守护”之意的读“kān”(看门、看家、看守、看护,看押、看守所、看家狗等);有观察、瞧、访问等意的读“kàn”(看见、看书、看齐、看待、看望、看病、看重、看电影等)。对于形近字,则由韵母区别字形。如学生写“东”“东”与偏旁组成字时混淆不清,亦采用了如上的方法,总结出凡“an”韵的字写作“东”(炼、练、拣);是“ong”、“en”韵的字写作“东”(栋、冻、陈)。象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记、容易掌握,在以后学  相似文献   

3.
“睡觉”考     
离合词“睡觉”的语源义本为“睡醒”,但其词义后来却向反向发展,演变成了“进入睡眠状态”(即“睡眠行为”)。这一变化经本文考证始于明代。变化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出于误用。表示“睡醒”义的“睡觉”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的读音与随后出现的表示“睡眠行为”义的“睡觉”的读音完全相同.就是二者前后联系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4.
1.语义定音法。根据多音字在某个语境中所表示的意思,由字义确定读音。如杆:在表示较长的木棍这个意思时读gn(栏杆、旗杆等),在表示细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多作器物的把儿)这个意思和作量词时读gn(秤杆、一杆枪等)。这个方法适用于已经知道多音字的多个读音和相应的意思,要确定出它在某个语境中的读音。 2.语法定义法。不少的多音字,读音不同,词性就不同。这样的多音字,可根据它所处的具体语境中显示出来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如:“小红用扇子扇风”这句话的前后两个“扇”可分别读shn、shn。因为,“扇”读shn时是名词,读shn是动词。  相似文献   

5.
O 一般语法书,谈及“都”这个词儿,都只说它是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而且说得又都较笼统.其实,表示“总括”也只是其用法之一,此外,它还有表示时间过得快等用法.这些不同的用法又都与它读音的轻重不同及所在句式有关.本文便以“都”的读音和用法为“纬线”以与其相关的句式为“经线”来试着简说这各方面的情况兼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句式.[1]重读的“都”表示总括,记为“都1”,有两种情形.可分别记为“都la”,“都lb”.  相似文献   

6.
契丹语数词及契丹小字拼读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说明了相关的三个问题:一个是《契丹国书》中一个古老传说所说三个皇帝,实际上与第一、第二、第三没有联系,因而讨论数词时可以不受它的影响;二是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关系。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写法不同。对基数词的读音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认为,从序数词构成成分的分析和拼读当中可得出基数词的实际读音;三是关于契丹小字的拼读法。根据契丹小字原字的分类和元音和谐规律,可探索出比较接近契丹语实际的拼读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8个契丹小字的读音及其词义作初步的解读,及对其构成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契丹小字源于汉字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在探究这些契丹小字的音义方面,采用与蒙古语、达斡尔语、满语比较的方式,亦能反映契丹语同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刘凤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关键词:契丹文,大字,小字,汉语,爷,来源根据学界近年对契丹文字的最新解读成果,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有“年”和“父”两个意思。这是由于在契丹语中“年”和“父”同音而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表...  相似文献   

9.
泊(bo、po),是个多音字,在字典里属“三点水儿”部。“泊(bo)”,右半部的“白”字是表示读音的,左半部的“三点水儿”是表示它是一个跟“水”有关系的字。同学们都知  相似文献   

10.
我的名字只有一种写法,但是却有几个读法,大家都管我叫多音字,我们的数目还不少呢!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清楚了。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重”,读chónɡ,是重复、重新的意思;读zhònɡ,一般表示分量、重视的意思。读音不同、意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差别的多音字:如“饮”,有两个读音yǐn和yìn。读音虽然不同,但都可表示“喝”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差别,人喝水就读作yǐn,给牲口喝水就读yìn。单用是一个读音,与别的字组合在一起读音就变的多音字:如“似”,单用读shì,比如“他像睡着了似的”;组成词语后,就要读sì,如相似、类似、…  相似文献   

11.
关于契丹小字“大契丹国”的释读,一直有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互不相同的三种意见。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发现了关于这个词组的几种不同的写法。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写法,对检验不同释读法的正确与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猛火油的用途、原产地进行了说明和考证,从吴越、南唐与中原、契丹的关系等方面对“吴王”向契丹主进献猛火油一事进行了梳理,证明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向契丹进贡猛火油的吴王并非南唐中主李,而是吴越王钱镠,《辽史》记载当误。  相似文献   

13.
对猛火油的用途、原产地进行了说明和考证,从吴越、南唐与中原、契丹的关系等方面对"吴王"向契丹主进献猛火油一事进行了梳理,证明贞明五年(公元 919年)向契丹进贡猛火油的吴王并非南唐中主李 ,而是吴越王钱 ,《辽史》记载当误.  相似文献   

14.
1指出方位字"东西"源于金乌的动息,"南北"源于对阳光的迎抱与背向。2因房子向阳,右西左东,于是形成建筑配置上的尊西逊东现象和语言上同样的习称。3平常称物为"东西",词典所说语源多有错误,常误把漂移四方的"东西"当成什物义引作语例。此词应该来自宋都买卖货物的"东西行",由唐都"东西市"发展来。  相似文献   

15.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西辽河的主要干流,10世纪初由契丹人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起来的辽上京城成为辽王朝的统治中心。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继北魏之后所建立的最壮观最辉煌的一座特殊都市。自金朝灭亡后,辽上京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由编写"大清一统志"的文人们发现并确认了辽上京城的所在位置。以往中外学术界一直认为,辽上京城的重新发现是清道光年间蒙古学者张穆所撰写的《蒙古游牧纪》一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最迟在《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中已经有明确记载。此外,契丹人所修建的辽上京城从"二元"理念出发,采用了"北朝南市"的二元体制,分为南北二城。北城即皇城,为辽朝皇帝的临政之所;南城即所谓汉城则是以容纳汉人为主体的包括契丹人之外的各族人的生产、生活、市易、井肆、居住的场所。辽上京城是西辽河流域古代都市文明的标志,对东北亚乃至内陆亚洲的文化交流与传布,商品贸易的往来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代拟话本"三言"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突破了宋元话本以故事取胜的构思模式,把描写重心放在了人物形象塑造上,并采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情节设置等艺术手段,使人物塑造生动丰满,实现了描写重心从故事到人物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在指挥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点"和"线"是指挥动作运动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指挥实践中"点"与"线"时而分离时而相互融合,文章将从物理运动理论及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对点与线进行系统分析论述,为合唱指挥实践和教学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神与人的关系是一切宗教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宗教的根本在于如何实现人向神的升华与超越.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东西方宗教关于人神问题,如神人的地位、神人的品格、神对人的超越方式等方面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以西方宗教的代表基督教与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中的人与神为例,二者在神人概念及神人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反映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方面又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受宋元话本体制程式化叙事格局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无论从体制、情节、结构上都呈现一种“圆形结构特征”,甚至小说中蕴含的思想也不例外,这是这部小说集思想及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契丹语的定语因被修饰语的不同,其词尾也发生变化。发生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被修饰语的自然性别紧密相关,如附加成分 修饰男性, 修饰女性。因此契丹语中存在“性”语法范畴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