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乃谦是一个有风格有个性的作家,地域性和抒情性是他小说的两个最主要特征.地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山西雁北温家窑的意象,二是运用雁北方言和民歌.抒情性则通过作者娴熟运用的简笔、留白、断章等手法表现出来.当然,曹乃谦小说也有局限性,离“一流作家”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方言为代表的吴方言,其声、韵、调都别具水乡柔美典雅之特色。而苏州话演唱的民歌,更是将吴地地域性音乐风格特点展露无遗。吴侬软语,音韵酥柔。本文从苏州方言咬字的特点入手,旨在探求方言为民歌带来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3.
崽崽《我们的三六巷》中引用了大量海南方言,从方言土语的引入、俗话谚语的运用以及地方民歌的咏唱方面分析此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正是这些方言的使用,这部小说才具有了浓厚海南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4.
地方民歌中的歌词,几乎都是以作品所代表的地域和民间风情及地方方言为主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个性,它是因为符合了当地百姓的艺术欣赏而流传下来的。正是因为有了各地方言的差异,我国的民歌才如此的多姿多彩,民歌才各具独特音调及唱腔。所以,用方言歌唱民歌,是将民歌的区域特点和韵味通过语言方式加以展现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以著名西南民歌《槐花几时开》的歌词处理为例,从语言处理、语气和速度处理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将这首民歌的歌词处理得当,并希望能将这样的分析思维模式推广到教学和学习中,希望学生能自觉地进入到歌曲演唱的前期分析中去,改掉肤浅演唱的毛病,养成良好的歌曲分析演唱习惯。  相似文献   

5.
“民族的即全世界的”。这一观点已被许多“立足民族振兴,融合世界”的有识之士形成共识。尤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歌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历史责任。由于我对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民歌教学部分有了如上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民歌的三个主要特点:地域性、方言性、非语意性(即衬词)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民歌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学习部分。一、民歌多姿多彩的原因所在———地域性德国的蒂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民歌多姿…  相似文献   

6.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民歌以方言为底蕴。要研究民歌必须了解民歌的方言特点,要演唱民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方言。本文选取了紫阳民歌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方言词语,解释其含义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方面的信息,以供研究者和演唱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歌以方言为底蕴.要研究民歌必须了解民歌的方言特点,要演唱民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方言.在今天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时代环境下,普通话正在影响着人们原先的语言习惯,方言自身也在发生某些变化.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紫阳传统民歌中的方言字音现象,对民歌演唱中歌手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歌根植于民间,更依附于方言,方言之于民歌犹如其血肉灵魂一般,正是由于民歌中土色土香的方言语音使民歌更具地方风情;特殊的方言词汇使民歌更具张力和表现力;独具本地特色的方言语法则使得民歌更加生动形象且充满情趣韵味。  相似文献   

10.
山西民歌是中国优秀的民歌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由于近些年山西民歌新作品少,爱听、爱唱民歌的人数减少,山西民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如何振兴和发展山西民歌,出路就在于创新。因此,要在抢救和保护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在保持民歌"内核"的前提下,开阔视野,大胆求新,将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与现代音乐各种元素结合起来,把发展山西民歌的要求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结合起来,出新人、新作品,激活山西民歌的活力,让市场和百姓重新认识山西民歌,唱响山西民歌。  相似文献   

11.
山西民歌是中国优秀的民歌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由于近些年山西民歌新作品少,爱听、爱唱民歌的人数减少,山西民歌的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如何振兴和发展山西民歌,出路就在于创新。因此,要在抢救和保护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在保持民歌"内核"的前提下,开阔视野,大胆求新,将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与现代音乐各种元素结合起来,把发展山西民歌的要求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结合起来,出新人、新作品,激活山西民歌的活力,让市场和百姓重新认识山西民歌,唱响山西民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拾豆豆》教材分析:《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它的旋律和山西方言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顽皮而又朴实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山西民歌的歌唱技巧,追寻和探索山西民歌唱法的规律,在于开拓山西民歌唱法的视野,增强山西民歌唱法的适应能力,从而形成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把山西民歌文化带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梁子湖一带历史文化悠久,流传有不少悠久古朴,风格独特的民歌。对古代民歌和现代歌方言进行浅析,使人们对梁子湖民歌方言的古越语和赣方言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19,(1):117-121
东北民歌是民歌宝库中的一块瑰丽的宝石,焕发着迷人的光彩。东北民歌深深的扎根于白山黑水之中,几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东北民歌有着"活"、"浪"、"俏"、"透"、"狠"的特点,这和演唱使用东北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北方言有声音宏亮、嗓门儿高、诙谐幽默、直来直去的特点,准确的把握东北方言的发音和韵味才能正确的演唱东北民歌。  相似文献   

16.
皖西民歌指的是流行于六安一带的民间歌曲,皖西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语言文化孕育了皖西民歌内涵丰富的风格特质。基于皖西民歌内部音乐风格的差异,拟将皖西民歌分为两大音乐方言片:江淮方言片(包括六安市区、舒城、霍山)和中原方言片(包括霍邱、金寨、寿县),并从语言和音乐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风格差异。对皖西民歌音乐表现形式、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进行了分析,它们共同构成了皖西民歌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文化和山西晋南民歌的概念解释,使人们更加了解山西晋南民歌。文章中主要阐述了山西晋南民歌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形式,山西晋南民歌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文化变迁中对山西晋南民歌的发展展望,旨在促进山西晋南民歌的健康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民歌。  相似文献   

18.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07,(31):37-39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每一种方言各具特色,我国各地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使各地各民族的音调及唱腔也风格迥异。学习过民间音乐的人,唱出的作品表现力是很强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语言的使用,它左右了曲调的进行和风格的表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陕北方言的认识来分析方言对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影响。首先认识了解方言,然后分析方言与民歌中的音调有什么联系,最后总结方言在民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语言学、音韵学的角度探讨江苏民歌与江苏方言的关系,研究江苏方言对江苏民歌独特曲调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从另外的角度了解民歌。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民歌以符号形式呈现具有生命活动的意义与情感。山西民歌衬词中的符号功能以山西民歌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意义为依据,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是在其认知功能和传播功能上体现的。本文从山西特殊的地域形态入手对山西民歌的符号功能以及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出发,来解读山西民歌形态本源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