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后 ,美国与伊朗关系陡然紧张 ,美国急欲寻找制衡伊朗的盟友。而与伊朗一直交恶的伊拉克虽然间接隶属前苏联阵营 ,但毕竟在伊朗政策的观点上大家意气相投 ,于是美国便千方百计笼络伊拉克。 1 980年 ,伊拉克侵袭伊朗 ,展开了两伊战争。1 980年 ,美伊关系近一步接近。伊拉克得以巨额信贷购买美国货 ,而美国亦成为伊拉克石油的主要出口市场。两国于 1 984年恢复外交关系。伊拉克于1 987年赞扬美国在波斯湾做出的”正面努力” ,反指责前苏联支持不足。两伊战争结束后 ,萨达姆当地区霸主的野心有增无减 ,于1 990年入侵科威…  相似文献   

2.
中东地区是国际政治的热点。五次中东战争绵延半个世纪,中东和平成为跨世纪的难题。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让世界震惊,两伊战争旷日持久。进入新世纪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曾出现过蜜月期,其主要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发展动力是两国各自所需:美国应对苏联扩张并排挤英国需要伊朗的合作,而伊朗为了摆脱苏联的压制和提升国际地位也需要美国支持。为了取悦西方,伊朗政权进行了西化改革,这致使伊朗国内政治力量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起来,最终导致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人质危机的出现。美伊关系遂陷入敌对。80年代,伊朗实施革命输出政策,美国利用伊拉克遏制伊朗,两国关系继续恶化。90年代,美国对伊朗和伊拉克同时进行遏制,并制定了针对伊朗的新的制裁法案,尽管两国均时而不时地表达善意,但两国的利益冲突始终严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两伊战争1979年,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朗政府不买美国的账。德黑兰与华盛顿彻底闹翻。1980年,由于长期积怨和领土争端,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爆发战争。两伊战争期间,美国不遗余力地帮助伊拉克,不仅向伊拉克提供大量军事情报和装备,甚至还帮助伊拉克频频袭击伊朗的运油船和护卫舰。此外,还向伊拉克出口尖端技术设备,以及有关细菌战的资料,其中就包括如今令美国人闻风色变的炭疽热技术。两伊战争一打就是8年,美国  相似文献   

5.
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和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都是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与伊朗革命相比较,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本文从与辛亥革命比较来分析伊朗1905—1911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中伊两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近代又先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列强变中伊两国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两国人民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是英俄。英国是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1840年发动可耻的鸦片战争,用炮舰…  相似文献   

6.
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伊拉克与伊朗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海湾霸权,进行了一场拉锯式的消耗战争,简称两伊战争.……  相似文献   

7.
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伊拉克与伊朗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海湾霸权,进行了一场拉锯式的消耗战争,简称两伊战争.……  相似文献   

8.
在1979年到199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20年里.伊朗与沙特关系总的特点是从紧张敌对走向缓和合作.呈现出明显的“U”字型结构。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霍梅尼时期、“黑暗时期”和哈梅内伊一拉夫桑贾尼时期.伊朗对沙特阿拉伯的政策经历了从意识形态主导到逐渐注重实效性,从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到更注重国家利益的演变。从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看.伊朗始终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两伊战争极大地影响了以色列的战略思想。以色列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考虑与外部环境的压力与影响,适时地调整对交战双方的外交政策。一、初期以色列支持伊朗的外交政策以色列力图建立同中东地区的"外围国家"的友好关系,分担在阿拉伯地区主流世界的恐惧心理,而且这些国家或者地区对西方制度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是许多犹太人所希望移民的地区。外围国家主义政策使以色列同土耳其、伊朗、埃塞俄比亚、摩洛  相似文献   

10.
当代日伊关系处于非对称性依赖的友好状态,其一在于日本与伊朗之间没有发生过重大矛盾;其二在于日本一直是伊朗最主要的进出口贸易对象国。本文认为日伊交好的原因是:两国历史上没有恩怨;在冷战格局下,日本跟随美国的外交战略与伊朗交好,但在美伊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出于国家利益尽量与伊朗友好交往;在现实中,伊朗日本在政治和经济上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尽管日伊之间的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但日伊交好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两伊战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宣传战,这就是事实上的心理战,以泛伊斯兰主义对付阿拉伯民族主义,以什叶派思想对付逊尼派思想,以伊朗民族主义对付伊拉克民族主义,以人海战的心理威慑对付化学战的恐怖效果,以袭城战和袭船战互相摧毁敌方的士气和民心,以期实现以战促和的目的。相对而言,伊朗在国内的心理战富有成效,伊拉克在国际上的心理战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自“9·11”事件爆发以来 ,俄美关系迅速升温 ,其原因是俄美都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尤其是伊拉克危机的爆发和伊拉克战争的打响 ,俄美关系再度面临严峻考验。事实证明 ,俄美关系仍存在巨大的脆弱性 ,这种脆弱性是由其矛盾的症结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和伊朗长期以来存在着领土纠纷、边界冲突,阿拉伯河对伊拉克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复兴党是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一贯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它刚一上台执政就在阿拉伯河问题了提出绝不放弃主权的要求。为何到1975年伊拉克向伊朗作了让步,签订了这一对它来说是丧权辱国的阿尔及尔协定?本文重点从当时它的国内国际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改变了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宗教政治格局,为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但对伊朗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伊朗如何把握机遇和化解挑战将考验着伊朗领导人的智慧和魄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媒体在伊拉克战争中扮演了一个全新的角色,成为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媒体对现代化战争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战争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美国媒体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并提出如何在战争中运用媒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郭 《滁州学院学报》2011,(6):33-35,56
美国提升与埃及和伊拉克外交关系早在罗斯福时期就已经酝酿。主导中东既是美国领导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美国提升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战后中东阿拉伯世界的呼声与现实要求,使美国提升与中东的外交关系成为可能;英国在二战后的实力不济也为美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外交机遇;中东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驱动美国提升与中东外交关系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地处中东战略要地的伊朗一直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在二战期间,轴心国和同盟国都力争伊朗,巴列维政府再次提出了"第三国外交"战略,在战争初期引进德国势力失败后,又引进美国势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保卫了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伊朗引进美国势力期间,美伊之间开展了紧密合作,伊朗配合盟军的军事行动,并在运送盟国对苏联的战略物资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的文学和文论在普遍展开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埃及、突尼斯、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阿拉伯国家的文学和文论,开始呈现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的阿拉伯文坛,先后兴起的埃及"笛旺派"和由黎巴嫩、叙利亚等在美洲的侨民组成的"旅美派"等文学流派,他们不仅在文学上硕果累累,而且在文论上也对文学的本质和美学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指导意义的理论阐述.这不仅保证了近现代阿拉伯文学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以后的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