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爱民 《寻根》2006,(3):27-33
契丹是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从公元4世纪后半叶见诸典籍记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至916年,耶律阿保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契丹辽朝政权,影响远播亚欧.1125年辽朝灭亡后,小部分契丹人西迁中亚建立西辽(哈喇契丹),大部分契丹人则沦为金朝的臣民.成吉思汗兴起后,契丹人降附了蒙古,随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元朝建立后,契丹人分散在各地.当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明朝建立后,契丹人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一个具有如此辉煌历史的民族是如何消失的呢?在今天,还有契丹人的后裔吗?下面试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一下解析,并对其现存后裔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启了欧洲人艺术灵感的天窗,然而浪漫的欧洲人的视野中对东方的“赛利斯”(丝绸)和“中国货”(瓷器)情有独钟,不仅因为这是一组柔美的线条和绚目的色彩的组合,而且是缘于他们对东方世界古老文明的向往。十九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豪芬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中国与南亚、中亚、北非及欧洲的往来,除了有陆地上的通道(即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外,还可以通过海上航线来实现。自秦汉以来,中国人就开通了经南海入印度洋,通往西亚、中亚和欧洲的海上商路,同时欧洲人和西亚人、中亚人也从海上向东方开拓商路。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丝绸等物产就已经开始由海上商路向外销售和传播,并从海上引进外国异邦丰富的物产。这条途  相似文献   

4.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力图使俄国融入欧洲文明社会,摆脱俄罗斯民族中野蛮、落后、保守的特征。彼得大帝致力于引进西方文化,同时也把触角伸向了遥远的东方。欧亚大陆上一北一东两个民族,由于一个宗教使团的出现,发生了奇妙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与美洲的发现胡乃正(译)众所周知,美洲是哥伦布1942年发现的。然而,许多迹象表明,远在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之前,就有许多人从欧洲或东方来到这个大陆。这些人是谁呢?答案之一是中国人。1975年冬天,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斯·弗迪斯海岸外的浑水中,有...  相似文献   

6.
犍陀罗语文学与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犍陀罗语属于中古印度雅利安语西北方言(North-Western Prakrit)。它最初流行于古代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始见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立佳卢文摩崖法敕,所以英国语言学家哈罗德·贝利爵士(Sir HaroldBailey)建议命名为Gandhari(犍陀罗语)。①这个建议目前已经为学界普遍接受。 犍陀罗语在丝绸之路上的流行,归功于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在中亚和印度建立贵霜帝国的大月氏人。贵霜帝国以佛教立国,随著帝国的扩张,佛教亦被大月氏人推广到东方各地。他们向征服者输出的不…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亚契丹人的来源唐朝灭亡后,中国由统一陷入分裂,公元907年至960年,史称"五代十国"。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统一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辽(907-1125)是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契丹族最初活动于今天辽宁西拉牟伦河和老哈河一带。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辽。在打败渤海国,占据燕云十六州与北方地区后,辽国不断吸收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中国人知道了世界上有个人叫安徒生;又是因为他,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如他笔下所描绘一般的美丽国家——丹麦。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由于伏尔泰、狄德罗、莱布尼茨等著名启蒙思想家的介绍和推崇,在整个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汉风”(借今天的话说,可谓“中国热”)曾风靡一时。那时,欧洲人对来自东方古老国度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他们不但喜欢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且热衷于模仿中国式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从这古老优美的东方文明旋律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陶醉。于是,德国迈森烧出第一窑中国式的精美瓷器,法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起了具有中国情调的特里亚依宫,德国科伦大主教也喜欢像个中国大老爷似的让人用轿子抬着去巡视教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很多很多佛教的名山和寺庙,像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个菩萨的道场,山东灵宕寺、天台国清寺、荆州玉泉寺、金陵栖霞寺则是古代著名的丛林。就说现在的北京吧,房山云居寺、西四广济寺、城南法源寺、城东雍和宫,也都是庄严肃静、金碧辉煌的,到了佛教节日,少不得要大做法事,热闹一番。其实,佛教和中国结下的这个缘分也实在有年头了,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和新疆一带)传来之后,很多中国人就慢慢信仰上了。中国的文化也就从那个遥远的年代起逐渐浸透了佛教的思想养份。我们…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里所说的“西方”,主要指欧洲,也包括18世纪以后的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而“文化”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习俗等等。“西方”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欧洲人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将地中海东岸一带和亚洲西部称为近东,将亚洲东部则称为远东,他们自己所处的位置自然成了西方。但是,这个概念现在巳包含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政治的内涵。譬如,“西方”曾经一度就等于资本主义列强;而“东方”则大体上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的毁誉与流传杨金才《洛丽塔》(Lolita)是俄裔美国作家弗·纳博科大(VladimirNabokov)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纳氏的成名作,1955年在巴黎面世,1958年义在美国出版。这部颇有争议的作品描写了一个从欧洲去美国的中年男子热...  相似文献   

13.
《滇中文化》2005,(2):49-49
那天.来到那块“天涯海角”的石头前,心中非常喜悦.却又平添了一丝忧郁。在古代,人们认为到了天涯海角便是到了世界的尽头.可他们从来不知道。只要穿过眼前这冰蓝的海水.就会有另一个世界在等待着他们。于是.捧着绕地球一周桂冠的欧洲人.敲醒了中国人高傲的头颅.  相似文献   

14.
张建智 《寻根》2005,(1):102-103
1998年4月,一个不胫而走的消息传来,说有一位华裔血统的瑞典王子要带着他的妻子来中国寻根。时隔不久,这对瑞典王室夫妇,从遥远的波罗的海那边一个最美丽的城市,来到了太湖南岸一个并不起眼的水乡小镇——荻港。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国名的来历江于编译一个国家名称的演变通常是历史学家们喜欢探讨的课题,因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变迁。在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分为马什里克(Mashriq)地区国家("马什里克"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方")和马格里布(Maghri...  相似文献   

16.
极乐鸟     
极乐鸟属于最美丽的生物之列。1522年它首先由麦哲伦舰队的西班牙人带到了欧洲。那是美拉尼西亚的土著给的。极乐鸟得名于一个当时比比皆是的神话。美拉尼西亚的猎人惯常把死鸟的脚和翅膀弄下来。这样做使人们相信,极乐鸟是飘浮在空中度过一生的。有些人说,“除了天堂里的露水外,极乐鸟不吃不喝别的东西。”可是,如今我们知道,极乐鸟还吃草莓,水果和昆虫。极乐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家象征。生活在岛上山林中的四十三种叫得上名字的极乐鸟,有三十种在这个国家里,另外五种在伊朗,有两种在  相似文献   

17.
张鸣 《寻根》2002,(1):42-46
来到贵州腹地一个叫安顺的小城,时常会看到一些身着对襟长袍的老年男女,女子尤多,梳着古怪的发式,拦着一道帕巾,腰系黑带,长袍上虽有绣花与否的差别,但一律右衽。开始,我以为是哪个不知名的少数民族,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所谓的“屯堡人”。如果问这些老人自己,他们会很自豪地说,他们是大汉族;如果再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是南京人、安徽人或湖南人等,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安顺人,可是他们的口音却离他们遥远的“故乡”差得很远,更像是变了腔调的安顺话。  相似文献   

18.
对于许多人来说,知道歌唱家袁晨野的名字,恐怕不是在音乐会上,而是从近一年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一些报刊对他在3次国际重大声乐赛中连续获奖的报道中。去年6月,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声乐比赛,有16个国家107名强手展开竞争,袁晨野取得第二名(不分男女声)的好成绩。一年后,在第七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表演家比赛中,袁晨野摘取了声乐赛的金牌(不分男女声),这也是在这一届各项音乐比赛(声乐、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中,亚洲选手中唯一获得金牌的人,并从此结束了在柴氏赛中亚洲人与金牌无缘的历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  相似文献   

19.
以郁金香、运河和风车而闻名世界的欧洲国家荷兰,是一个国土资源有限,人口密度很高的小国(面积仅有4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600万人)。但在许多方面,它却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比如经济实力位居全球前十强,经济竞争力列欧洲第一。为何这样一个小国,竞有如此经济成就。个中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荷兰经济成就的取得应当归功于其高度发达的教育。具体来看,荷兰高度发达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0.
墨迪 《寻根》2001,(4):103-103
7月17日至22日,“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专家学者150人。契丹民族,从公元4世纪始兴至13世纪初西辽灭亡为止,共存在近千年。契丹民族所建立的辽王朝,自公元907年建国到公元1125年灭亡,是契丹社会经济文化大放异彩的时期。辽王朝与北宋共存,统治北方中国达200余年。终辽一世,其统治中心始终在今赤峰地区。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及祖州城遗址、辽太祖祖陵等一系列重要的辽代遗存,都在赤峰境内。会议主要围绕发祥于今赤峰的契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辽王朝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