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是人们在体育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与所得的体育成果之间的比例。它与体育的经济功能和体育的经济收入在含义上是不同的,不应把它们等同起来。体育投资经济效益在投入与产出的内容,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和见效时间等方面,与物质生产投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因此,它不能通过税收、利润、利息率等指标,用“投资回收期”来进行评价。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应根据体育事业的特殊性和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特点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性质来发展体育的经济能力,并反馈于体育本身,使其呈良性循环态势,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人们对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是体育运作从福利型、公益型、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化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梳理我国终身体育理论研究现状,提出终身体育研究要跳出工具价值,重塑终身体育意义价值;跳出学校教育领域,构建终身体育体系。身体素养理念为终身体育确立了从“离身”到“具身”、从“表现”到“体验”、从“割裂”到“整合”的价值取向。构建“双全—双生”终身体育个体发展理论,以情感、身体、认知、行为4个维度作为终身体育的个体全面发展要素,以全生命周期为参与时间,指向生命体验的获得,以形成生活体育文化为价值追求。构建“融通—共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发展理论,认为终身体育体系应包含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面对3类体育形态发展目标有分歧、认识定位有偏差及协同合作有壁垒的问题,提出通过以身体素养培育为目标促进各形态体育融通,以终身体育体系化发展为路径促进各形态体育共生来破解。  相似文献   

4.
1.国内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因”(1)主观动因①运动与休闲的个人需要构成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体育旅游有机地把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使体育更贴近自然、使旅游更接近“原我”,并在形式上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在目的上实现了体育与旅游两不误,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体育锻炼旅游化,旅游活动健身化,由此更受到个性张扬和“效率优先”的现代人的青睐。②消费文化转型成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宽松的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突出个性”的意识在消费文化中蔓延开来,消费文化也因此从整齐划一的单调色彩中走出,向追求消费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向追求物质文化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等方法,综述海洋体育学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海洋体育”与“滨海体育”的区别,界定海洋体育的概念;研究表明:海洋体育可划分为“滨海体育”、“近海体育”和“远洋体育”;海洋体育发展特征具有:复杂性与简单性、多元性与运动性、交叉性和本源性、学术性与应用性;海洋体育的发展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促进了人们对生命过程的质量追求,丰富的休闲方式向着海洋体育休闲选择.  相似文献   

6.
快乐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雪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B12):120-121,129
1979年,在日本全国学校体育研究协议会上首次使用“陕乐体育”这个词语。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身,并以此来完成人的身心形成,这就是快乐体育。针对传统强制性、被动式的学校体育模式和做法.80年代初日本学者提出“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他们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总结竞技体育“金牌”追求所付出的相应代价:投入与产出不一的社会代价、垄断与竞争不一的制度代价、预期与结果不一的价值代价、需求与满足不一的人文代价。职业化进程中,在“金牌”追求下,竞技体育运动员发展存在三大困境:体育职业化矛盾与均衡的环境冲击、职业阶段决策选择的有限理性限制以及金牌边际效益与成绩交换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解决措施包括:1)增值剩余价值,磨灭“可卖品”标签;2)构筑精神体系,消逝“行货感”流弊;3)关注角色伦理,避免“乞讨门”事件。以期为运动员形成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进程中相匹配的职业精神、推动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丛湖平 《体育科学》2005,25(6):F002-F002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1994年,我国职业体育体制的设立标志着拉开了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帷幕。当人们在庆幸我国体育体制终于开始“增量改革”的时候,可能未曾注意到在政府主导的职业体育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诺斯悖论现象”,即政府执行者既想使其在制度设计和相应制度安排上的垄断利益(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最大化,又想节约交易成本,以促使社会资本进入职业体育并使其产出最大化。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我国职业体育制度变迁动力的表现形式为“主体间的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长芬  陈琦 《体育学刊》2007,14(3):126-129
当代体育价值观从过热的“争金夺银”转向促进大众健康的全民健身,从“服务生产”到“关注生活”、“立足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追寻健康、幸福生活”的本质功能将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当代体育价值客体向整体协调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体育的教育功能、竞争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作为体育本质功能的具体形态,“合而不同”,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当代体育的社会价值趋于多元化,体育的经济功能将逐步发展成为显功能,体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将得到很好的体现,三者互依互动,产生整体的综合效用,以促进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对中西体育文化精神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西体育文化是异质文化,中国大陆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西方海洋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相异”的竞争精神。研究中西体育文化精神的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西体育文化内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体育文化得以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终身体育与体育观念更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社会开始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体育锻炼在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如何使体育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本文尝试着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论述了引进“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应改变过去狭隘的“小”体育观念,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体育的作用与价值,建立广义体育观和体育文化观,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能够脱“土”,告别窘境.是多年来农村体育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教育形势迅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的今天,笔者认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不能肓目追求脱“土”。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联系实际,在挖掘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的潜力、利用地方体育特色和传统体育优势等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体育教育价值的重心也逐渐由“工具价值”向“人文价值”转变。在生产活动以消耗体力为主的天然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前、中期,体育教育的生产价值、军事价值突出。在生产活动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教育则更加重视对人性的关爱。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应该尽快实现由“工具价值”向“人文价值”的跨越,以便在知识经济时代寻求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社区体育特点及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详细分析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社区体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体育包括社区体育事业和社区体育产业两大部分”;“社区体育事业追求的最大经济效益应该为零”,“社区体育产业获取的最大经济效益应该受到严格限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重构成为体育教育领域重点研究领域。学校体育统得过死、思想僵化、内容乏味、方法欠缺、竞技化军事化严重等问题逐渐被揭示出来。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上从手段论向目的论转化,提出并开始进行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代表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20世纪末在总结20年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并着手对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进行研究。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作为学校体育传统教学内容主要组成部分的田径走向了改革的前台。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在当前课程改革中,田径教学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改进教学,促进田径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同样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了,学校体育要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十多年的改革,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确有成效。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服务,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笔者认为现代体育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终生体育思想是在?气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体育观念。我国1995年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把培养人终生体育的兴趣、习惯及能力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内容。终生体育大致可以分为学龄前、学龄中、学龄后三个阶段。学龄中阶段的体育,是人一生受体育教育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王柯文 《体育风尚》2021,(5):217-218
“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促进个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这些都需要开展体育活动。体育同时也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鼓励全国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期体育事业的重要意义提出的精准概括。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强则国强”,明确表达了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青少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实现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把加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加快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对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多次改革后,高校体育发展也积累了诸多成果,首先,在体育的认知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即把“天天锻炼、人人健康”的理念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一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学体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入新的世纪后 ,我国的学校体育进行了重大改革 ,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的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 ,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使体育教学从以前只注重“三基”的基本技术教学转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保健方法等的教育上来。通过体育教学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壮的体魄、健美的体型、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而这一目的正是与“人文精神”所追求的“人自身”的生存发展目的、意义和价值是一致的。从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